吕志新建筑工跨界养虾爱拼才会赢华声在线

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1124/9860316.html

创业难,跨界转型创业更是难上加难,毕竟隔行如隔山呀!听说,牌楼乡有位叫吕志新的小伙,不畏其中之难,从建筑工跨界转型养殖南美白对虾,并成为我县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第一人!对这样一位敢于吃“螃蟹”的人,小编必须慕名前去探访。

从彭源小学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往里走,越走路越窄,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经过20余分钟的颠簸,来到一处幽静的山沟沟,隔着竹林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几口池塘边,一位年轻小伙正在投撒饲料。一打听,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吕志新。

吕志新是牌楼乡谢古村人,初中毕业后随南下打工队伍来到广东当起了建筑工人,每天起早贪黑,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尽管又苦又累,但还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这一干就是20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吕志新觉得总在外漂泊不是个办法。年,他辞掉建筑业工作回到了家乡,想重新谋份新的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了解到养殖南美白对虾市场前景好,效益可观,就开始学习养虾技术,并加入了养虾技术交流群,向朋友请教。掌握一定的技术后,又为寻找合适的养殖场大费周折,四处打探,终于寻找到彭源村有个天然山泉养殖基地,这里三面环山,山高林密,一年四季山间流水不断,没有任何的污染,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极佳之地。吕志新如获至宝,一口气与彭源村签订了30亩田的租赁合同,并投入30多万元挖池塘,引山泉,修路,准备大干一场。

南美白对虾对水质及周围环境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吕志新说,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国内很少有成功的,产品“冷门”,技术自然“更冷”。尽管如此,年,吕志新毅然决定投入资金,大胆引进虾苗,养!

吕志新说,“把养殖场建在彭源村的山沟里面,一年四季都有山泉,而且是水的源头,没有任何污染,这就成功了一半。”可是当看到第一次从海南花重金引进的虾苗,只有牙签头那么大个儿时,当即心里就凉了半截,怀疑能否养得活?把虾苗放入水池后,又出现死虾现象,这让初次创业的他有些茫然失措。可创新创业不仅仅要具备冒险精神,还需要战略定力!调整心态后,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终于有虾成熟了,但是与数十万元的投入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

第二年,他把池塘挖深,改善生态环境,并走南闯北考察参观,拜师学艺,经过不懈努力,掌握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方法,有了技术,底气更足了,可又遇上资金瓶颈,一时陷入困境。关键时刻,县就业服务局施以援手,帮助他贷来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自从办了养虾场后,吕志新一心扑在养虾业上,白天投放饲料,晚上巡查了解虾的状态习性,经常几个月也不回一次谢古老家,妻子侯冠群生气的说:“到底是养虾重要,还是孩子们重要?”

其实,他内心也承受着煎熬。经过三年的试验,他已经采集了白对虾养殖的多项关键数据,他坚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成功。

南美白对虾非常娇贵,对水质水温,环境等都有严格要求,就连投放饲料都很有讲究。

吕志新说,“养虾蛮干是行不通的,只有科学饲养才能成功。”今年池塘里的白对虾成活率非常高,而成熟虾的出池率也同样高,高额的投入总算有了回报。尝到成功的甜头,吕志新干劲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修路,完善基础设施,买增氧机,发电机,每天24小时坚守在虾场,艰辛付出的他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妻子侯冠群隔三差五会来虾场帮忙,夫妻俩携手努力,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养虾场。

目前,吕志新养殖的白对虾已经成熟上市,虽然受“7.7”洪灾影响,损失了一部分,但经过补救挽损,估算每亩的产量还可达斤左右,每斤可卖50元,效益还算不错。

吕志新的南美白对虾虽然养在深闺,却因肉质鲜嫩,口感好,无污染而名声在外,每天上门来购买鲜虾的顾客络绎不绝。有不少人还特意前来向他讨教养虾技术,也有人要求加入他的合作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吕志新都是热情接待,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目前,吕志新的新炎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拓展到了县城,并在新渡村与人合作建起了一个养殖大棚,实现一年四季养虾的目标。

吕志新说,“现在淡水养白对虾,技术成熟,产量比较高,亩产至少在斤以上,价格每斤50元,收入不错。下一步,将着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白对虾的成活率,有信心做到平民价销售白对虾,让更多的人吃得起吃得好白对虾。”

[责编:李嘉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ytzyj/95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