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倦怠志行脱节给不刻苦读书的大学生开个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原标题:来,给不刻苦读书的大学生开个药方

编者按

大学办学正在为回归常识而努力。如何给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他们的学业挑战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大学面临的挑战。本文立足中国现实,从实证层面提炼和检验大学本科教育中高影响力教学实践的核心要素及其影响作用,尝试为未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适和变革提供科学性指导,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大学面临的挑战学生学业倦怠志行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往精英阶段所谓的“升学者均持有明确且强烈的学习目标和积极性”的同质性假设、“学生个体与院校组织之间高度匹配”的前提条件遭遇挑战。学生群体在入学前学业基础、学习动机、需求期望等方面渐趋异质化,出现“志行合一型”“目标探索型”“志行脱节型”以及“学业倦怠型”四种类型。

持有明确发展目标且学习积极的“志行合一型”是最为理想的学生类型,也是精英阶段传统教学对象的缩影。随着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这类学生在我国本科院校中的总体占比仅27.6%。即便在“”院校和“”院校,其比例也仅为24.4%。究其原因,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多为高考竞争中的胜出者,然而由于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应试文化的浸润和过度应试竞争的煎熬,入学后这类高分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陷入自我生涯发展目标模糊,甚至出现学业投入燃烧竭尽的症候群现象。

为此,无论研究型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其所面对的主要学生群体包括:虽然自主性学业参与度较高、但对未来尚未形成明确规划的“目标探索型”学生(占比10.4%),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的“学业倦怠型”学生(29.2%),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的“志行脱节型”学生(32.8%)。

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ytzyj/95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