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久别重逢对于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说这种感觉可能尤为强烈1月27日9时,绵绵冬雨裹挟着凛冽的北风,寒意袭人。一辆警车驶来,停在宝塔河派出所门口,车门打开,民警带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派出所门口,还有来自老家重庆的亲人等着他。多年前,他离开老家到宜昌打工,这一别,就是27年,近日,因一起盗窃治安案件,民警帮他找到失散27年的亲人。01一起普通盗窃案24日清晨,宝塔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车内增氧机接连两次被盗,“密防快反”小队民警调取公共场所监控视频,追踪到增氧机被销赃的废品站。令人意外的是,两台增氧机,一共卖价17元。办案民警戴隆中分析,这不像一般盗窃案,怀疑是拾荒者所为。经过深入调查,民警发现违法人员出入于东山大道某拆迁区域。在拆迁房经过一番搜寻,民警在一处空房内发现了有人生活的痕迹:一张废弃的桌子上,散落着许多快餐盒,一张破旧的席梦思床垫竖在一旁,形成了三角形的“避风港”,这大概就是床铺了。02风烛残年的老人
蹲守了数小时,1月24日中午,民警终于等到了这个空房间的“主人”。老人高高瘦瘦,数九寒冬,衣着单薄。民警表明身份,并询问增氧机是否是老人所为,老人爽快地承认了:“这些天在工地找不到活儿干,没钱吃饭了……”
老人自称姓刘,但没有身份证,不记得出生年月,也无固定居所。从刘某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民警拼凑出刘某的身份信息,重庆人,大概70岁左右,27年前和胞弟一起来宜打工,后与胞弟失散。
这些年,刘某没有回过家,没有与家人联系过,原先的身份证早已丢失。在宜昌,刘某平日靠在工地上打零工维持生活,吃住都在工地上。最近,因工地没事做,他没有了生活来源,也没了住处,便蜗居在附近拆迁房内。因身无分文,才有了盗窃之念。
03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刘某归案,赃物追回,按说,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法律程序了。但办案民警戴隆中内心却无法平静。刘某准确身份信息还没查到,会不会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一个流浪老人,从拘留所出来后,该何去何从?“弄清楚老人身份信息,找到他的家人!”戴隆中根据刘某提供的零碎信息,与重庆警方联系,经当地警方多方走访调查,最终确定了刘某的户籍,在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戴隆中与当地派出所联系,热心民警辗转寻到村支书的电话。“你说的这个人,确实是我们村儿里的。”得到村支书肯定的回复,戴隆中心里有了底:刘某所说属实。经过多方努力,戴隆中联系到刘某的侄女,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