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半年的罗非鱼,眼看就要上市出售,没想到一夜之间,约有斤的罗非鱼全都死浮在水面上,这是6月30日发生在海南琼海市塔洋镇联先村委会联强村一个养殖场的事,养殖户詹某某看着眼前的损失,不知道该怎么办。
30日中午点许,来到塔洋镇联先村委会联强村詹某某的养殖鱼塘,只见大许多死鱼漂浮在水塘四周,大个的死鱼有两斤左右。
据养殖户詹某某介绍,他承包的鱼塘有9亩的面积,这一批罗非鱼已经养了五六个月,大的的两斤左右。6月29日晚上七点多钟,他就看到鱼塘里有些鱼冒头翻白,早上起来就有大量死鱼浮在水面上了,损失0多万元。
因不知道具体死因还报了警,但塔洋派出所出警后又说这种事不归公安管的。詹某某拨打热线求助,想找相关部门前来处理,查明死鱼原因,而当天是周末,热线接线员称,已经做了记录,将此信息会转给相关部门。这已不是该鱼塘第一次
发生死鱼事件了
↓↓↓
养殖户詹某某称,去年月日那天,他的鱼塘也发生过死鱼事件,当时因水源上游有一家食品加工厂的排水流到了鱼塘,经过塔洋镇政府、村委会与加工厂协调,赔偿了詹某某鱼苗、饲料、死鱼及清理等费用7万多元。这次又怀疑与加工厂有关,但厂方负责人表示不认可。
记者联系上食品加工厂黄经理,他说,加工厂所在地理位置是属于塔洋镇的农村,并没有在市区的排污管网范围。去年是厂里排污水与雨水混合引起的,当时在村委会的见证下对养鱼户给了7万多元的赔偿。随后,厂里就把排污设施进一步完善,现在的污水是经过处理后用于林地用水,再也没有排放到鱼塘水源上游河沟。今天早上也带詹某某去看到厂里处理设施,证明不是厂里污水引起,并建议詹某某找环保部门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查找死鱼真正原因。
詹某某表示,等周一上班后再找环保部门检测。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陈康文/图/视频
编辑:吴春媚
视频编辑:冉林鑫
值班主任:林莹
从近期琼海一带的天气来看,当地温度已经很高了,6月份的最后一周,琼海最高气温达到了37度,一般也在35度。而从网友留言的情况来看,不少人认为可能是高温缺氧导致的翻塘死鱼。
网友一:白天曝晒水温升高,晚上闷热少氧,这种天气白天晚上都要定时喷泉加氧促进水流动。
网友二:鱼群密集,加上天气炎热,不流动的河水容易形成大量好氧菌藻,加具了氧气的消耗。这可能是一种原因。
网友三:本人观点,近来高温天气,造成水温过高,引起缺氧,以前我养过鱼苗。
网友四:我之前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确定没有污染,就是天气太热出现严重缺氧导致死鱼。
网友五:缺氧才会浮头,前一晚已经有浮头现象。证明水内氧气不足。必须先增氧。加上平时鱼大,长期投料,塘底恶化。
网友六:可能天气炎热影响罢了,或者是缺氧。
未来几天,海南琼海地区温度略降,但雷阵雨多了,这种天气对一些密度高的塘口来说,还是有风险的。水产养殖户区别缺氧死鱼与中毒死鱼的五个方法池塘鱼浮头翻塘死鱼的原因有缺氧、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疾病、藻类中毒等,每一种情况浮头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在遇到浮头时,如果养殖户原因的分析不对,处理的办法不对,就会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夏季高温,池塘必备的就是增氧机和增氧片剂类产品,在雷电多发的地区,养殖户最好还要自备一台发电机,防止停电来不及抢修。如果池塘遇到死鱼,到底是缺氧死鱼还是中毒死鱼?养殖户可以通过这五个方法来简单判断一下,具体的原因分析肯定要通过水质检测、死鱼解剖等等来判断。
、死鱼的时间不同。缺氧死鱼一般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雷阵雨过后气压较低时,通常是在零点过后至黎明这段时间内,一般太阳出来以后就很少死鱼。而化学物中毒死鱼发生时间和季节不确定的。2、死鱼的品种不同。由于不同品种的耐氧程度不同,在缺氧时有些品种可能死亡,有些品种可能存活,特别是泥鳅等高耐氧的品种不容易死亡。而化学物中毒就没有选择性。3、死鱼的个体不同。缺氧死鱼是个体大的鱼一般先死亡,而且死亡的比例比个体小的鱼要高。而化学物中毒时个体大小的死亡先后顺序恰恰相反。4、死鱼时的症状不同。
在水体缺氧时,鱼呈浮头状态。即鱼在水面吞咽空气,人为趋赶时会立即下沉。死亡的鱼胸鳍条一般呈冲到最前位置伸展,鳍条发白;鱼鳃鲜红有的发紫。而化学物中毒时鱼一般有冲撞、跳跃或暗浮在水面下;体表及鳃部有污染附着物。如重金属中毒时,鱼鳃分泌有大量黏液。
5、水色不同。缺氧死鱼时,水体常散发有酸白菜味、臭味,水色常呈黑色、灰白色,与前一天相比有剧烈的水色变化。而化学物中毒时一般没什么水色变化。
夏天高温暴雨雷阵雨天气,养殖户谨防水质恶化缺氧浮头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翻塘死鱼、水质恶化的突发状态,并且水质恶化大多与缺氧翻塘是相联相随的,除了因气候变化(闷热、暴雨等)引起突发状态外,翻塘死鱼和水质恶化大多也是互为因果的,即:翻塘死鱼后必然水质恶化,水质恶化的继续也必然导致缺氧死鱼。本文就"暴雨雷阵雨,缺氧浮头,水质恶化"三者似乎相关联的突发应急状况的应对作一简要探讨。.对突发性暴雨、雷阵雨天气的应对方法()暴雨或阵雨前,大多数情况下会有一些预兆,比如:闷热得让人特别不舒服、骤然高温等,在暴雨或阵雨前可以提前开启增氧机,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以及促使池塘水体迅速混合,避免水体出现强对流的现象。(2)若池塘增氧机配备不够或者没配置甚至以防停电发生,应长期储备增氧药剂等化学增氧剂。(3)在整个养殖期间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和观察天气变化,一般应做到雨前控食、停食,并暂停池塘肥水的操作。(4)雨停后也要继续开启增氧机一段时间为宜,切忌在雨没落透的情况下关机。(5)雨后塘水浑浊时,要使塘水变清,除用水质絮凝剂(比如硫代硫酸钠、氯化铝)等药物外,可以施用生石灰化水泼洒。另有资料介绍用碳铵挂袋清水的方法如下:根据塘水浑浊的程度合理施放。一般每亩水面用碳铵2~5公斤。先把碳铵装入3~4个可渗漏的小袋中,然后投入鱼塘,使碳铵溶解后,浑浊的塘水5天左右就会变清,而且还能增加水肥和漂游生物,促使鱼塘快速生长,增加产量。2.想方设法防备池塘缺氧浮头到了夏秋两季,随着鱼的生长和轮投下一年的苗种,池塘内鱼的密度到达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同时,池塘载鱼量也基乎达到安全阀值,由于投饲或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运动频繁,加之夏秋昼夜温差又大,池水对流急烈,特别是精养池塘极易产生缺氧浮头乃至翻塘(泛塘)死鱼。、遇到阴雨、绵雨天气,发现鱼群吃食迟缓、吃食时间延长、塘中剩饵增多,就有水中缺氧的可能。2、如果早上太阳出来前,就有鲢、鳙鱼聚集于水的中上层,人走进塘边即潜入水中,这种“浮头”属轻度缺氧或暗浮头,虽然可以不立即采取增氧措施,但要密切 (2)水质恶化的过程及实质池水由原来的浓绿、蓝绿、茶褐色急剧变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这就是水变"倒藻"的现象。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较弱,而且在原来有机质已很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很强烈。另外,在水质变化的初期,由于细菌数量大增,刺激了一些滤食性浮游动物(大多数为轮虫)的活动,造成水中溶氧量很低,而有机质因缺氧分解的有毒产物(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浓度很高。如果是蓝藻造成的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羟氨、硫化氢等)。情况严重者,会造成养殖鱼虾的大批死亡。(3)水质恶化前的征兆水质变化发生前大都有征兆,通常的征兆有:①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②水体发黑或呈现红色。③开动增氧机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④盐碱地水体浮游植物多以绿藻、蓝藻为优势种群,水体PH值较高,水变的危害相应较大。⑤夜间开动增氧机时,鱼虾不群聚。⑥鱼虾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4)处理方案()处理水质恶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就是换水最好,在一边加注新水时,一边抽出底水更好。(2)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这是对没有水源的池塘所采取的措施。(硫代硫酸钠)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水质恶化的原因如果是有机物过多造成的,可用絮凝剂全池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使用硫代硫酸钠(-2斤/亩),明矾和氯合聚化铝(2-4斤/亩)等水质絮凝(澄清)剂,偏酸水体使用生石灰(5-20斤/亩)效果非常好。②在处理水质变化的过程中,使用调(改)水剂有时效果不好,可以把改水及调水剂(如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结合使用,可起到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有人使用后在8小时~24小时内除去水体中有害氮可达40%~56%,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3)肥水是水质恶化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补益措施。在水质恶化处理完后,除了加注新水外,还可施肥水剂等来肥活并恢复水质。因为水质恶化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来源:水花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