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池塘底泥泥水界面存在好氧层(电位较高同时存在好氧细菌,菌相平衡),下层厌氧土壤中的还原性物质扩散到水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在泥—水界面之下存在着厌氧层是正常的,一般对土壤上方的水质没有影响。
当增氧活动搅动池塘底部时,增氧的池塘中亚硝酸盐的浓度往往比未增氧的池塘高。这是因为增氧机产生的水流搅动池塘底部将土壤厌氧层中的亚硝酸带入水中的缘故。同理,对常使用氯制剂、二氧化氯、沸石粉、聚合铝铁、季磷盐、聚丙烯酰胺等的池塘,底部往往板结,容易生长青苔和底栖藻,水体底泥和水体本身物质和能量交换很少,土壤下面积存大量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还原性毒物,初次使用能改善底泥让底泥蓬松的氧化剂产品时,往往容易造成应激。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塘开启增氧机、或使用增氧药剂等,水中溶氧充足,常规的毒物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有技术人员和养殖户讲,我们测到水中溶解氧充足,为什么亚硝酸盐还居高不下呢?
原因如下:1.测定溶氧没代表性,上层、中层溶氧足,但下层、底层不足,或者底质差,亚硝酸盐会源源不断产生;
2.增氧设备搅动了底质,氧化表层破坏,底部毒物源源不断发散到水中;菌相不平衡,微生物代谢产生亚硝酸盐过快过多。水产养殖的池塘水体由于天然来源的氧或通过增氧,一般氧化良好,这使水体维持比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而还原性物质很快被氧化。
如果厌氧土壤向水体传送还原物性质的速度超过这些物质的氧化速度,在氧化的池塘水体中会发现讨厌的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在对虾或其他甲壳生物的养殖过程中,这些动物大部分时间在底部或靠近底部或钻入底部生活,而且它们比鱼类对土壤条件更为敏感,还原性或板结的不良底质很容易造成甲壳动物产生病害。
池塘氧化还原电位对甲壳类动物的养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往,人们往往把太湖等水体蓝藻爆发归因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实质上,湖泊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庞大的螃蟹等养殖业。螃蟹养殖过程中,因为不能使用氯制剂、二氧化氯等净水、改底和消毒,多年来一直大量使用表活类产品,尤其是四羟甲基硫酸磷为原料的净水和改底产品。
此类产品从本质上来讲,只是物理吸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掩盖在塘底,长期易导致池塘底部有害物质淤积,塘底板结老化,形不成生态平衡。四羟甲基硫酸磷还原性很强,接触水后或见光均能加速空气对它的氧化,易与氧化剂作用生成磷酸酯,酸类可使它的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正电荷从而失效。
水体中溶解氧和塘底氧化性物质的存在对池塘水体和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意义重大,被它大量消耗,必然导致水体溶解氧减少和氧化底层向还原态的转化。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款水产专用的APP可以扫一扫下方的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