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捕热水鱼容易引起死亡再分享两种

夏季起捕“热水鱼”容易引起死亡,这个局怎么破?

夏季水温高,水体溶氧极不稳定,鱼类活动力强,耗氧量大,拉网起鱼,风险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随着渔业的发展,“热水鱼”(水温较高的季节捕捞的各种淡水鱼)的捕捞愈加频繁,起捕量不断增加。如何才能做到安全而又随时随地起捕“热水鱼”呢?现将捕捞要点介绍如下:一、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与分析高温季节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体溶氧量低、鱼类应激反应大、需氧量多、鱼类密集时间过长、密度过大、水体有害物质过多、水质差、中毒、鱼病、体质虚弱、水温过高、底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的溶入等;诸多因素最终都是通过供氧不足,引发“热水鱼”窒息死亡。3.鱼类体质虚弱,摄氧能力下降缺氧、鱼病、亚硝酸氮中毒、氨氮中毒等都会导致鱼体质虚弱,摄氧能力降低,耐低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拉网,鱼类没有足够体力应对拥挤的鱼群和剧烈变化的环境,一旦被围拢到一起,鱼类将迅速消耗掉有限的体力,加速死亡。4.拉网引发上下水层对流,整个池水溶氧量趋于一致,溶氧水平下降在水深超过.8米的小型精养鱼塘中,水体中的溶氧量是分层的:上水层因空气的溶解、光合作用,溶氧量相对较高;下水层溶解氧只限于上水层溶氧的传导;由于池塘面积小,受风力作用较小,上下水层对流少;大多数情况下,下水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溶氧量极低并存在着大量的氧债。因此,在精养鱼池中,鱼类大多停留在上水层。拉网能迅速引起上下水层大量对流,因偿还氧债和均匀溶解,池水整体溶氧水平大幅度降低,并引发鱼类窒息死亡。

二、“热水鱼”的捕捞技术与方法在我国传统渔业生产过程中,“热水鱼”的捕捞只限于晴天上午0-2点进行。这时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池水中的溶氧量基本在4毫克/升以上,上层水溶氧量甚至达到饱和状态或过饱和状态,起鱼较安全。阴雨天、下半夜、早晨等,池水中的溶氧量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即使鱼类不浮头,池水中的溶氧量都是很低的,一旦拉网起鱼,都将引发鱼类大量窒息死亡;下午、傍晚起鱼,极易引发鱼池翻塘,也不能拉网起鱼。因此,在我国传统渔业中,“热水鱼”的捕捞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起捕量也十分有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渔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热水鱼”的捕捞必须做到常态化、规模化,随时随地进行。于是人们根据“热水鱼”捕捞时死亡的原因,进一步完善了“热水鱼”的捕捞技术与方法。.人工增氧人工增氧是防止“热水鱼”捕捞时死亡很有效的方法。在“热水鱼”起捕过程中,人工增氧分3个阶段:①拉网前池塘增氧:用于起捕“热水鱼”的池塘必须配备足够的增氧机。一般每4~5亩水面至少配备一台增氧机,功率不小于.5千瓦。当水体溶氧较低时,在拉网前,开启增氧机2~3小时或更长,当池水溶氧量达4毫克/升以上时,开始拉网。②起鱼前网箱增氧:当鱼群被围拢在一起时,暂不起鱼,提起底纲,展开网衣,做成箱网,或将鱼群直接转移到箱网中,并迁移到水质较好的深水区,将增氧机移到网箱附近,开机增氧,起鱼量较大时,要安装2台以上的增氧机,当溶氧量达到近饱和状态时,再起鱼。为了确保网箱中能得到足够的氧气,增氧机要尽可能靠近网箱,只要不打到网衣,不影响起鱼操作即可。用于起捕“热水鱼”的增氧机,要选用增氧速度较快的增氧机,如叶轮式增氧机或组合式增氧机:桨叶吸气式增氧机、水磁化增氧机、吸附制氧强制溶解式增氧机等。由于这类增氧机增氧速度快,2~3小时就能使池水的溶氧量提升到4毫克/升以上,或近饱和状态,起鱼十分安全。水车式增氧机或射水式增氧机不宜选用。因为水车式增氧机搅水性能强,射水式增氧机侧重于曝气,增氧效果都较差。③起鱼后池塘增氧:由于拉网引起池水的混合、有害气体的释放、有机质的大量溶入等,极易诱发翻塘;特别是在黄昏、夜晚、黎明、阴雨天,拉网后的鱼池,必须持续人工增氧。如果拉网是在晴天进行,且拉网后还有3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可不进行人工增氧。2.网具改良与设计为了便于“热水鱼”的起捕,人们还设计出一种组合式网具:将池塘大拉网与箱网直接连接起来,在拉网过程中,鱼群就大量进入箱网中,避免了起网时鱼群集中于岸边浅水区,易缺氧、易被网衣裹夹而受伤,以及网衣过大、转移不便等问题。当鱼群全部进入箱网后,立即将箱网从大拉网上分离出来,并迁移到开阔的深水区,进行增氧、“跑箱”、调选、除杂等。组合式网具还进一步提高了“热水鱼”的起捕率。3.“热水鱼”的“跑箱”与自动筛选需要进行长途运输的“热水鱼”,还必须经过“跑箱”:鱼群被封闭在网箱中,经过6~2小时的紧张游动,使肠道排空、鳞片收紧、肌肉强健,运输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为了避免大眼网具大量刺鱼,还设计出一种专用“筛鱼窗口”,安装在箱网上,在“跑箱”过程中,小规格鱼可自行游出,避免了人工筛选给鱼类造成极大伤害。大大降低了“热水鱼”起捕时的死亡率和受伤率,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一次性起鱼量也大幅度提高。4.避开超高温时间段拉网起鱼在七八月份的下午四五点,池水温度常常达到36℃,甚至超过36℃。当水温达到或超过34℃时,不宜拉网起鱼。不过,在高温季节,一天中水温达到或超过34℃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只有4~5小时,应尽可能避开晴天下午3点到7点时段起鱼装车。.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2.作者:安徽生物工程学校钟诗群3.

养鱼高温天卖鱼,如何提高起捕率,降低死亡率?

俗话说:“养的好还要卖的好”,尤其目前华中地区草鱼塘头价格突破5.5元/斤,进入8月份大量池塘逐步起网卖热水鱼。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发现,起捕热水通常存在起捕率低下、死亡率高、鱼体质不耐运输等问题,严重限制广大养殖户朋友抢高价!现将海大热水鱼起捕要点简述如下,帮助养殖户顺利抢高价、多赚钱!

、提高鱼类起捕率针对常规品种如草鱼、鳊鱼、花白鲢等,可以采用抬网法、诱食法等措施,同时使用“海联科应激灵”来提高起捕率。针对底层鱼类如鲫鱼(中期鲫鱼价格好),除了前述两种之外,还可以采用冲新水、增氧法、缺氧法、下地笼(主要针对鲫鱼)等措施提高起捕率,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讲解请联系海大技术服务人员。2、拉网前后处理方案中期起捕热水鱼最大的问题是卖热水鱼后池塘很容易出现大量死亡,甚至起捕的热水鱼常常出现“红身、掉鳞”等现象,影响市场交易价格。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多种,根据笔者的经验,水质的好坏和鱼体肝胆健康程度是关键,处理方法也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卖鱼安全,现简述如下:拉网前:控亚盐、调肝胆()拉网前7天:调好水质,使用“海联科30”*包+“海联科”*2瓶+“磷速补”*包,管5亩水体,化水全池泼洒,促进池塘物质转化;同时检测池塘亚硝酸指标,若亚硝酸盐指标大于0.,及时使用“底倍康”*包+海联科*包,5亩水面/套净底除毒;(2)拉网前7天:拌料内服海联科“应激灵”(瓶/包料)+“肝肠利健”(斤鱼/包)+“维C50“强化体质,餐/日,提升抗应激能力;(3)拉网前5天:逐步减料投喂,建议减料比例分别为前一天的20%,拉网前天停食,避免拉网出血、不耐运输;拉网过程中:防应激拉网前8小时,在拉网区域泼洒“海联科应激灵”(2亩米/瓶),重点在食台区域泼洒;若插好网后鱼跳跃激烈,可将“应激灵”化水在鱼跳跃激烈处均匀泼洒,一般建议化水泼洒用量3-5瓶,视拉网情况酌情调整;此外,在鱼车内泼洒海联科“应激灵/维C50”化水液,能减缓运输过程中的应激,保持鱼体色鲜亮、卖相好;拉网后:及时消毒、缓慢加料()拉网后2小时内,使用“海联科二氧化氯”(3亩水体/包)全池消毒杀菌;(2)拉网后3-5天缓慢加料恢复正常投喂水平,同步拌料内服海联科“应激灵(瓶/包料)+肝肠利健(斤鱼/包)+维C50”快速恢复体质。作者︳动保彭国祥湖南海大景晓雷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中科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32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