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养虾的还需要 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一、pH值过高的调节
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原因:残饵、粪便、藻类繁殖、大量氨氮的积累等原因。碱性水中,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 方案:浓缩鑫卫士1瓶+红糖10斤+水80斤,活化24-48小时,可用40亩水体。
不建议使用弱酸中和,以换水与微生物调节的方式更为长治久安。
二、pH值过低的调节
pH值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原因:腐殖质过多,光合作用弱,二氧化碳偏高,整个生态系统代谢缓慢。 方案:特效活力菌g+氨基酸肥水精华素0.5-1kg/亩,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浸泡4-6小时后,全池泼洒,促进水环境的循环。
溶解氧
“一朝缺氧浮头,三天只吃不长。”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当看到鱼儿浮头时,鱼儿已经缺氧了数个小时,处在亚健康缺氧状态。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1)养殖密度过大;(2)养殖水体过肥;(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4)水体温度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方案:物理增氧,开启增氧机,适用于日常使用。
化学增氧,泼洒降解药物,通透水体,提高池底溶氧。 生物增氧,鑫EM菌种+硅藻源,定期泼洒,培藻护水,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环境。
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0.2mg/L,氨氮含量超过2.00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水产专家普遍认为,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的影响。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
pH值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值越高,水温越高,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
一、氨氮中毒的特点
1、.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2、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3、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4、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
二、氨氮调节方法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方案:1)第一天用解毒活水灵mL+增氧底改王5kg/亩,混合均匀后全池干撒;(2)第二天用特效活力菌g+鑫卫士g+红糖g/亩,混合均匀加适量水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日常养殖定期使用鑫卫士+枯草芽孢杆菌来抑制氨氮产生。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含量应控制在0.2mg/L以下,可通过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随着浓度的升高,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 方案:(1)第一天解毒活水灵mL+增氧底改王5kg/亩,混合均匀后全池干撒;(2)第二天用硝氨净g+枯草芽孢杆菌g+红糖-g/亩,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浸泡2-3小时后+浓缩鑫卫士活化后的菌液1-2kg/亩,全池泼洒。(调整亚硝酸盐阶段,尽量少投料或不投料)。
硫化物
浓度不超过0.2mg/L,含量达0.1mg/L就可影响幼鱼的生存和生长,当达到0.3mg/L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在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2mg/L以下。 原因:硫化物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异氧菌分解残饵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化氢与泥土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即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 方案:充分增氧,抑制硫酸盐的分解;合理投饵;清除底泥或晾晒,促使硫化氢及硫化物的氧化。
余氯
余氯水体中余氯的浓度应控制在0.02mg/L以下。超过0.02mg/L时,对鱼虾粘膜和腮部产生腐蚀作用;水体中余氯浓度在0.1mg/L以上,就会对鱼虾蟹造成致命危害。 原因:来源于漂白粉等含氯消毒剂。
方案:尽量减少使用含氯消毒剂,可用硫代硫酸钠去除。
总碱度
淡水或低盐度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75mg/L。海水养殖对虾,总碱度要求大于mg/L,育苗总碱度要求大于mg/L。 总碱度越高,水中的重金属如铜、锌的毒性越低。在虾病流行季节或雨季,池水总碱度最好调高到-mg/L。育苗用水的总碱度最好调高到mg/L以上。偏低时可使用高钙颗粒g/亩,晚上9-10点全池干撒一次,当总碱度低于40时,应连用几个晚上。
总硬度
大多数淡水鱼、温水鱼适宜的总硬度在50mg/L左右,海水养殖通常在80-mg/L。一般很少用生石灰,虾蟹养殖、高密度养殖、养殖中后期水体容易有总硬度低的情况,如果您有肥水难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总硬度降低的缘故。可泼洒白云石粉提高总硬度。
如果您是爱学习、求发展的水产经销商、养殖场,无论您在何地,只要您一个电话,鑫中渔都会为您提供系统全面的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及创新盈利模式,实现水产养殖利益最大化!
奔跑中的鑫中渔,期待您的加盟,携手成长,合作共赢!
联系人:吴小姐
联系--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