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我们聊了培藻相关操作,今天我们聊聊控藻。什么是控藻?就是把藻类控制在一个良好的生态范围,稳定一个良好的藻相。控藻与前期的培藻不同,中后期虾塘塘底部沉淀了大量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基本能够满足藻类的生存需要。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变成养护藻类和控制藻类的生长,这份工作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尽心的管理。我们都知道藻类都是必须经过一个发育、生长、繁盛、死亡的过程,就是虾塘的藻相有始有终的过程。在养虾的中后期,我们必须保持延长藻相,推迟藻类的衰老和死亡,并且在藻类死亡之前要做好藻类的换相工作,防止藻相的大起大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聊的控藻!
我们如果要想学会控制藻类,必须学会看藻,判断藻类的生存状态。下面我们就聊聊判断藻类状态有几种办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通过眼睛判断藻类状态。
根据水色判定水中蓝藻的生存状态,这个需要多年的经验,仔细观察,才能做到。
1、水色为油绿色或者为茶褐色,很多人认为这种两种水色为“好水”,其中含有大量有对虾摄取的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占据优势,有利于对虾的生存的水色。
2、水中有少量的水华,也能判定水中的藻类的生存状态。什么是水华?就是水中有一层云斑状有色漂浮物,这是水中有大量能够被对虾摄取的富有生物所致,也是我们所说的好藻好水。但是这种水色就怕的就是天气突变,让虾塘带来缺氧。所以,我们尽量控制起水华的数量,可以采取注入新水,洒生石灰。
3、虾塘下风处有大量的油膜,对虾吃料减少,并伴有对虾游塘现象时有发生。可能是藻类大量死亡,产生藻毒素所致。我们可以选择更换新水,稀释毒素、增加溶解氧,然后解毒,同时使用底改类药物,解决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最后培育有益藻类,恢复藻相。
4、水的透明度也能大概判断藻类生存状态,一般通明度在30到50左右,藻类长势良好。
5、水色非常蓝、绿而且浑浊,下风口经常看到有绿色的油膜,应该为蓝藻生长比较繁茂,占了绝对的优势,水体已经老化了。
6、水色非常黄而且浑浊,下风口经常看到有黄色的油膜,应该为蓝藻生长比较繁茂,且开始死亡了,水质开始恶化了。
7、水色灰白色,应该为水中藻类已经大量死亡,水体严重缺氧,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注意了。
8、水色淡红色,藻类很少,水中溶氧低,水体较瘦。
9、水色为黑褐色,隐藻占据第一,蓝藻占据第二,水体有恶化的趋势。
10优良水色的水质,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有泡沫那也会很快的消散掉。
上面聊的肉眼判定藻类,下面聊聊借用仪器判定藻类。
二、借助仪器判定藻类状态
1、镜检。上面说到的,通过眼睛判断藻类的生存状态,有生活环境,人为的因素影响太多,有时候并不准确的。看藻相我们还是通过仪器检测比较客观准确,我们一般是取风头风尾的虾塘的水,使用显微镜仔细检查,认真辨别每种藻类的状态,类别,数量,最后汇总一起知道虾塘水中的藻类生长情况。专业的镜检藻相是可以依照藻类的颜色、大小、活动规律等等,来大致的判断藻类的生存状态的。还能判断大概什么时候会出现转藻、倒藻等水质变化。这样我们就能提前做好预防。有些大能人根据藻类的变化推演出以后水的各种变化。不过这里涉及的知识面太广泛了,有生物学、水化学等等,没有三、五年的镜检经验,根本达不到这样的层次。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药店的镜检只是简单的判断水体中有哪几种藻,并不能通过藻类的颜色、大小等来藻类的生长状态,更别说推演水的变化了。大多药店备那东西只是忽悠外行的而已。)
2、用培养皿进行藻类观察法,通过观察每个点的数据变化,用氨氮,亚硝酸盐,pH,透明度,溶氧的日变化趋势,结合其一周的变化趋势,基本可以判断虾塘的藻相是不是一个好藻相。不过单个培养皿只能观察一种,或者少数几种的藻类,无法做到对虾塘藻类进行全面的检查。
3、瓶检测法。
上面我们聊的两种方法对于普通的养殖户不怎么实用。难道我们现在要去学什么生物学、水化学?呵呵,这个不是要人命吗?这里重点分享一个比较实用比较简单的办法。
首先找几个个矿泉水瓶,把外包装撕掉,清洗干净,晾干。然后在虾塘大约五分之二的地方取水(不能取塘中间的水,也不要取靠近塘边的水,因为这些水受外界影响很大,可能数据会不准确),且取的水必须是,离水面10到20公分和离水面40到70公分处的塘水各一半,装满瓶子,拧紧瓶盖,注意拧瓶盖的生活,不能让瓶中存在空气。最后是把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暴晒,时间为15到30分钟之间。时间到了之后,就拿起瓶子,根据瓶子壁上的气泡情况,对照如下的判断标准,看看你的藻相到底如何。
三,控藻的方法
1、杀藻。当虾塘的有害藻类过多,藻类生长茂盛。很多人会选择杀藻来调控藻类。其实我觉得杀藻还是一件比较危险的工作。不在于你能不能杀藻的问题,而是你敢不敢杀的问题。杀藻是把以前的藻相重新推倒,重建藻相的一个过程。其中主要的是杀藻类的产品残留对对虾的影响比较大,特别对对虾的中后期养殖,带来很大的隐患。诸如硫酸铜、扑草净等产品,当我们使用这类产品杀藻过后,降解的速度很慢,不利于后面的重新构建藻相。所以建议大家综合考虑有没有必要杀藻。当然你如果选择杀藻了,那得必须提醒你准备下面这些东西。①准备好新水,有利于降低杀藻产品给对虾带来的伤害。②增加增氧机、准备好增氧剂,防止对虾的溶氧不足。③准备好解毒,改底的用品。④杀藻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的早上9点左右,一般那时候为一天当中溶氧最充足的时候。⑤后续的调水、引进新藻种、培藻的工作,也要准备好。
2、以藻抑藻。我们可以把虾塘看做一个整体,比如一个上学时候的一个班级,只能容纳30人。就像藻类在虾塘里面一样,藻类的数量也是有限制的。我们大量的培育有益藻类,就是为了抑制有害藻类的影响。虾塘的藻类种类越多,其实是有利藻相的稳定。因为虾塘不会因为单一的藻类的死亡,导致水质的突变,影响对虾的生长。
3、以菌抑藻。大家都知道,菌能将虾塘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结构的小分子物质,而这些小分子又被藻类吸收,成为其养料,有益于藻类的生长。但是菌其实跟藻类其实也存在竞争的,主要是碳、磷。这是为什么我们培藻的时候,经常加红塘的原因(补碳)。所以使用菌培藻还是控藻,主要看我们自己是如何使用菌。其实我们群里讨论过的光合细菌,有很强分解虾塘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的能力,前期可以光合细菌、芽孢、腐植酸钠、红糖调水,后期经常使用光合细菌,也是利于水质的稳定。使用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副作用,比如芽孢、酵母耗氧的情况就比较严重等问题。使用菌也要注意投放的时间,比如乳酸菌,它属于一种厌氧菌,有时候我们拿它来降虾塘的PH的时候,发现使用后,虾塘的PH比使用前更高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是因为我们选择在中午投放导致的。菌使用还有很多要聊聊,以后安排个时间专门讨论一下吧。
4、倒藻,如果我们的虾塘不幸倒藻了,可以引发水体浑浊等等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处理。①解毒保藻(可以使用有机酸)。②进水,最好是有优良藻相的水源。③调水(可以选择腐植酸钠、EM菌、红糖调水,适量追肥)。④底改,(氧气充足的情况,可以使用硫酸氢钾,一天后再使用芽孢菌。增氧条件不好的情况,使用硫酸氢钾后,一天后再使用乳酸菌、沸石粉)⑤增氧,处理对虾任何问题,给虾塘增加溶氧准没错。
5、其实白天虾塘适量的引进新水,是有利藻类生长的。如果怕藻类生长太旺盛,可以选择晚上引进新水。如果怕晚上进水引起水体酸性提高,可以考虑在傍晚时分添加。
6、我们都知道藻类具有趋光性,那我们可以根据藻类的这个特性,对付藻类太茂盛的问题。白天抽去水体的上层,晚上可以排掉水体的中下层,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排水,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藻类生长过旺。
7、在藻类生长过旺的虾塘,投放太鲢鱼、大头鱼等,他们可以吃掉部分藻类,也可以避免藻类的生长过旺。
8、培育高等植物,比如水葫芦、满江红、西洋菜等,这些对藻类生长是存在抑制的作用的。
四、结语。
藻类的太浩瀚了,其实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没有十分之一,但是我们能够灵活应用(可适当换水、排水、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合理的追肥、光合细菌、碳源(糖),腐植酸钠、定期观察等),来改变池塘里面的藻类种类与数量,构建藻相平衡与稳定,基本能解决藻类带给各种问题,让对虾更好更快的生长。转载声明
本文摘自QQ群:中国养虾技术交流1群。如需转载,请在篇尾按以下格式注明:
1、来源:养虾
2、综合整理:哥de传说
3、养虾公众8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