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钱娟彭玮蔚黎铁桥张禹
稻子黄了,枣儿红了,板栗笑了,蟹儿肥了……金秋时节,大自然奉献出最丰厚的馈赠,希望的田野传来丰收的喜讯,心灵手巧的农大哥、农大姐忙着迎丰收、晒丰收、庆丰收。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6%;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家庭农场家,种养大户家。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本报记者兵分数路,深入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探访农业产业强镇、集体经济强村,捕捉到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聆听到一个个动听的丰收故事。
爱上直播,田间玩转新花样
采访地点:浏阳市官桥镇八角亭村故事主角:“桃子哥”张强
脆桃、水蜜桃、黄桃……各色桃子“打擂台”,你方唱罢我登场。进入九月,浏阳市官桥镇八角亭村,“桃子哥”张强的果园里,白玉冬桃正冒尖,迎来上市旺季。
别人种水果,经常为销路犯愁,“桃子哥”却很淡定,这是为啥?记者实地探访果园,张强手中的“神器”给出了答案:靠着“手机+直播支架”,一场线上直播正热火朝天拉开序幕:“白玉冬桃,新鲜上市;中秋佳节,家人吃,送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哟……”操着流利的普通话,90后“桃子哥”张强正对着手机直播镜头,向粉丝推荐新鲜采摘的白玉冬桃。
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这样散发着泥土芬芳“另类”直播,引来了网友的追捧。在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上,“桃子哥”收获过万粉丝。
“电商助力,销路不愁,从基地现采,当天发货!”刚刚过去的周末,“桃子哥”忙得两脚不沾地,公斤桃子从基地出发,登上物流快车,被配送到千家万户。
“中秋前后,桃子上市,走的是错峰上市的路子。”八成以上桃子被电商、回头客预定,张强尝到了甜头。
作为农二代,张强从父辈手里接过“接力棒”,当起了新农人。九年来,他培育了水蜜桃、黄桃、白玉冬桃、冬王一号等50多个品种,带动贫困户、返乡创业农民种植水果近亩。不同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开始从单纯生产转向产销一体转变,运用手机这一“新农具”,让直播成为“新农活”,找到致富“新门路”。
今年,张强的桃园迎来大丰收。对于直播带来的效益,他感触颇深,“直播间里,有不少粉丝围观,一天可以卖出上百公斤,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张强说,直播将田间地头和餐桌联系在了一起,以更直观的方式实现产销对接,销路不愁,效益翻倍。“以往丰收季,因产品滞销,乡亲们急得满脸通红,如今有了直播,少了甜蜜的烦恼。”
上市时间错峰,桃子搬到云端卖,致富玩转新花样……不断追随市场升级,追赶时尚前沿,在当地人眼中,“桃子哥”张强有点“潮”。张强告诉记者,“这都是市场逼的!”
“水果一旦种植面积上去,价格就下来了,丰产之年难增收,让果农苦不堪言。我心想这咋弄?就出去看,转了一圈,盯上了白玉冬桃。”张强发现,普通桃子上市时间集中在5月到8月,秋冬季节时鲜桃子难觅踪影,紧盯市场空白,他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人无我有,种植冬桃。
如今,这款错峰上市的桃子,已渐成气候,连续迎来两个丰收年。“外皮如玉,口感脆甜,平均甜度达到17以上,个头最大的有多克。”张强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白玉冬桃6亩,上市季节集中在中秋、国庆前后,今年白玉冬桃产量有望突破1万公斤大关,市场价格每公斤30元。除了卖桃,基地还面向市场供应桃子种苗,“桃子哥”说,期待在长沙播下更多白玉冬桃种子,把绿色生态的好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让吃货在秋冬季节也能吃上新鲜桃子。
装上“大脑”,养虾满满“科技范”
采访地点:长沙县安沙镇宋家桥村故事主角:虾农杨光炫
“个个虾线分明、膘肥体壮,欢迎来尝鲜。”长沙县安沙镇宋家桥村,是长沙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这里山清水秀,虾农杨光炫的基地传来丰收喜讯,“今年最高亩产有望突破公斤,产量再创新高!”
9月20日凌晨5时,穿梭的货车,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刚从基地打捞上来,就被送上了货车,直奔马王堆批发市场,开启从田间到餐桌的旅行。
“第三批淡化苗下大池了”“安家长沙13天,备受关爱,身长近30毫米”“在长沙第23天,个头长大了几倍”……打开杨光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