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鱼的养殖户来说,清明前后的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碰到的第一个关口。
清明前后,也是梅雨季节,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气转暖,水温呈上升趋势,有利于寄生虫卵孵化;二是气候早晚温差大,冷暖多变,时晴时雨,水体上下层对流频繁,将淤泥中的寄生虫卵释放出来,进一步增加了水体中寄生虫卵的数量。
这一时期,水体中的寄生虫卵将会大量孵化,快速生长,尤其是对鱼类危害严重的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因此,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杀虫,对控制全年的寄生虫病发生次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所谓,清明杀虫要搞好,寄生虫病才会少。
多数情况下,养殖户会根据水温、气候、鱼的躁动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杀虫。
很多养殖户都知道清明时节要杀虫,但很少有人能够有效杀虫。通常都是这次杀了,没几天又复发了,让人十分烦恼!因此,真正有经验的养殖户会选择连杀两次,以便达到较为彻底的杀虫效果。但是杀虫次数多了,对鱼体体质、水质影响比较大。因此,清明杀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养殖户慎重对待。那么如何系统性的有效杀虫呢?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分析。
杀虫前:池塘预处理
1、清瘦水
瘦水条件下,杀虫会对鱼造成较大刺激,且杀虫过后水质难肥。因此杀虫前,根据天气情况,酌情先对池塘进行肥水处理,保证池塘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方案措施:杀虫之前使用藻多多(1瓶3到6亩)
2、浑浊水
浑浊水会吸附杀虫药剂,影响杀虫效果,容易导致杀虫不彻底,后期寄生虫病容易反复。因此,针对浑浊水体,要酌情净水之后再杀虫。方案措施:
(1)鱼多闹食导致的水体浑浊,适当增加投喂量,减少鱼的搅动,水质清爽后再杀虫;
(2)有机质多引发的浑浊,先使用生态修复师(一袋10到16亩水体)净水,再进行杀虫;
3、增氧机的配合使用:
首次杀虫前两天,选择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搅动池塘水体。将池塘底部的寄生虫卵搅入水体的中上层,促进寄生虫卵孵化。
首次杀虫:普杀为主
杀虫过早,效果不理想;杀虫过晚,鱼的寄生虫发病率高。那么如何决定首次杀虫时间呢?
首次杀虫时机选择:建议以水温为参考标准,当水温达到18-20℃时,有连续3天晴天时,即可进行第一次杀虫。同时,鱼群多有如下的异常现象:鱼吃食时忽然炸群、岸边狂游、水面异常跳动,白鲢翘尾等现象。
首次杀虫药物选择:草本驱蟲净,纯中药成分,选取的都是相对温和的中草药,内含:洋槐花、乌梅、南瓜子、贯众、槟榔、苦参等针对指环虫,斜管虫、车轮虫、小瓜虫,纤毛虫有很好的效果,无抗,无药残,不伤水体,(温馨提示如果您使用的中药草本驱虫净杀虫后,无需解毒,不伤水体,如果你使用的是化药杀虫剂,必须解毒,净水,在肥水)
二次杀虫:专杀为主
在第一次杀虫后间隔7天左右,对存塘鱼进行打样镜检,针对镜检结果决定用药。如果指环虫为主,则专杀指环虫。如果车轮虫为主,则专杀车轮虫。
每次杀虫后:第二天消毒
每次杀虫后的第二天,要进行全池消毒处理,避免寄生虫脱落后,鱼体损伤处的细菌感染。建议:外泼聚维酮碘,内服:止雪肠腮康,内含:马齿苋、沙棘、蒲公英、洋槐花、黄芩、五倍子等有效止血凝血的功效,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细菌感染,双管齐下。
杀虫期间注意事项
1、选择连续晴天杀虫,阴雨天不要进行杀虫操作!
2、增氧机的配合使用:
泼洒杀虫药后,开启增氧机1-2小时,促进药物混合均匀,防止局部药物中毒。同时注意观察鱼是否出现浮头、跳跃、狂游等中毒现象,如有,需及时开增氧机、冲新水。
3、杀虫期间体质护理:
大多数养殖户不重视早春的投喂工作,导致鱼的体质恢复不好,所以在杀虫期间最好使用肥鱼美+液肽美进行开口训料,恢复鱼体的肝肠功能,进一步增强鱼体质。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可以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