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陈洪达(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技术和效益,最后就水生植物在上海市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修复上海市河道水生态系统时,最为重要的是修复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种群,其中又以修复水生植物群落为重点。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水生态系统、上海市河道、水污染治理。

一、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水生维管朿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和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级生产者。它们相互争夺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争夺水面和水中光线,争夺水体空间,甚至分泌、释放某些化感物质抑制对方的生长。当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复盖度很大,生物量很高时,即形成草型水体时,藻类的生长繁殖就受到严重抑制,此时水质清新,透明度高,不会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水生生物多样性;但当水生植物被破坏后,藻类就大量生长繁殖,即形成藻型水体时,水质混浊,透明度低,严重时出现蓝藻水华,水质变黑发臭,沉水植物、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现上海市2万多条河道中,属草型河道的极少,绝大多数是藻型河道。

为改善污染河道水质,重要措施之一是控制藻类的发展,即在切断污染源和清淤疏浚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如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生态的、综合性的技术,使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使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降解,从而使污染水质得到改善。在上述许多技术中,应用水生态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是比较理想的。

现在我国城市湖泊、河道已经严重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已被破坏,系统功能中最主要的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自净功能也严重喪失。为了修复水生态系统,必须在人为的调控下,首先恢复其已损失的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大自然净化能力,达到持续、稳定、经济、有效治理水环境的目的[1]。

在修复水生态系统时,最为重要的是修复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种群,其中又以修复水生植物群落为重点。我们在开展上海市曹杨环浜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中,首先修复的就是水生植物群落。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环浜,全长m,面积m2。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水生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中和土埌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水生植物不仅用根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且也用茎枝和叶面吸收。根据测算,沉水植物的氮、磷含量不低,而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氮、磷含量更高,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占鲜重的1-1.5%,可以通过收割水生植物量计算出被去除的氮、磷量。沉水植物一般亩产鲜重3-4t,而挺水和浮叶植物在5-20t。

2、水生植物能有效地去除汞、铅等有害重金属元素。

据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水生植物尤其是挺水植物中的水葫芦、香蒲、芦苇、水花生、水葱等,其生产量最大,如水葫芦亩产鲜草15t以上,吸收汞、鎘、铅、银等重金属元素的能力较强,效果好,许多国家已利用它们作为湿地治理污染水体。

3、水生植物能有效吸附、沉降浮泥浮藻等悬浮物。

所有沉水植物如马来眼子菜、黑藻、菹草等,通过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氧快速增加,每亩沉水植物就相当于一台增氧机,水中溶氧的增加,对水质的改善极为有利。

由于水生植物的复盖,阻止了底泥上翻,也由于水生植物枝叶表面积很大,能有效吸附和沉降水中的浮泥、藻类等悬浮物,从而使水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治理后的上海市曹杨环浜,水质清徹如镜,透明度见底。

4、水生植物能分泌出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

据最新研究,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水生态系统,如金鱼藻、聚草、水盾草、香蒲、眼子菜、石龙尾、菹草、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满红红、浮萍等,均对特定藻类有化感作用,从而抑制了藻类的生长、繁殖[2]。所以水生植物生长茂盛的水体,蓝藻水华之不会出现,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曹杨环浜往年都暴发蓝藻水华,今年水生植物恢复后蓝藻水华不再出现,甚至一桥之隔的曹杨公园曲池,向环浜渗透了大量蓝藻水华,也没有对环浜构成威脅。

5、水生植物能为许多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铒料、栖息和繁殖场所。

一些鱼类如草鱼、武昌鱼等以水生植物为食,每生产1kg鱼,需消耗水生植物80—kg;许多鱼类产卵需要水草,如鲤鱼、鲫鱼;多数底栖动物的生长与水草密切相关,一些螺类如长角沼螺,离开水草就不能生存;鱼类、螺类等水生动物,在净化水质中有积极作用。

水生植物恢复半年后的曹杨环浜,已有水生植物20多种、鱼类10多种,底栖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种类更多,平均每亩植物生物量在kg以上,实现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发挥了生物多样性对水质改善的积极作用。

6、水生植物能与藻类争夺水中光线和水体空间,当水生植物复盖度很大时,藻类无法获得足夠光线,藻类生长就受到抑制,沉水植物能在光线较弱的水底生存,经测定多数沉水植物光补偿点在26-lux。水生植物生物量越大,所占水体空间就越大,从而大大缩小了藻类生存空间。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治理污染水体中能起到明显的、持久的、稳定的效果。

二、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技术和效益

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技术,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技术,但在城市污染水体中修复水生植物群落,由于其污染水体的特殊性,很少应用直接播种种子的方法,而多数采用无性繁殖技术,以植株移栽为主。

从修复水生植物群落的角度来看,上海市河道水体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90%以上河道的混浊度很大,河水透明度极低,底泥物质成分复杂,泥面溶氧量太低,多钢筋混凝土护岸而土坡斜坡太少,不少河道水位不能控制,许多河道没有截污清淤,这些都是制约水生植物群落修复的重要原因。

鉴于上述分析,在修复上海市污染河道水生植物群落时,首先要认真考虑的是在截污清淤基础上,降低河水混浊度,提高河水透明度。降低混浊度的方法很多,如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生态的,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河水混浊度后,修复沉水植物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在修复沉水植物群落时,要选择比较耐污的种类,如金鱼藻、菹草、黑藻、红线草等,它们不仅耐污,而且分糵速度快,无性繁殖能力强,能有效净化水质,一次种植多年生长。

在修复湿生、挺水植物群落时,要选择能适应水位变化、植株较高、有观赏价值、耐污能力强、能迅速形成种群、多年生的植物,如香蒲、水葱、菖蒲、藨草等。这些植物多栽种在河道两岸湿地,构成生态护坡景观。在湿地生态学方面,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值得参考。

在修复浮叶植物群落时,主要目的是考虑其观赏价值,因此在选择种类时,要重视其花、叶的造型和顔色的美观,如红睡莲、黄睡莲、白睡莲、萍蓬莲、金银莲花、莕菜、荷花等。在水比较深的水体,可采用盆栽、吊养方法。

在一些封闭式河道或盲道,可以考虑栽培某种漂浮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水蕹菜、水花生、水蕨、过江龙等,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和重金属元素。在某些河段上也可以应用植物浮床技术,在浮床上种植湿生植物,如菰、水生美人蕉、水蓼、水芹菜等,但要注意,在上海市河道中种植水葫芦、水花生这二种外来侵入种时,要对它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要让它蔓延成灾。以上所有植物的生产量,都必须进行收割,并作利用处理,绝不能让它腐烂在河道中造成二次污染。

运用水生态技术治理污染河道,尤其是利用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水生态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它能有效地、持续地发挥其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而且工程投资也比较经济。就目前来看,由于适用的水生植物种苗费用、运输费用、管理费用等杂费较大,又要一次性投资,其投资可能大些,但与其他技术相比,应用本技术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植物种苗来源的扩大,其成本已大大降低。计算一下,在截污清淤工程已经完成的河道,一次性投资按12-15元/m2计算,只要管理得当,最少可连续维持3-5年,甚至更长,就以最低年限三年计算,平均每年费用为4-5元/m2。

以水生植物群落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完成时间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建设完成后,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明显表现出来。如曹杨环浜的现实是:

水质得到明显改善,DO、BOD5分别为I类,NH3为III类,采用A值评价法,在上海市排名第一,久别了市区的水乡风情重现了;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20多种,鱼类等水生动物30种以上;每天有数十人钓鱼、摸螺丝、欣尝美丽的睡莲;为让人们观看“水下森林”,有11条新游艇做生意,每条艇半小时价6--15元,生意兴隆;河道小气候得到改善,水面清风阵阵,夏天傍晚,两岸乘凉的人很多;满足了某些信仰宗教的人群放生乌龟、甲鱼;开始出售多余的优质水生植物苗种,回收部分投资。

三、水生植物在上海市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就上海市河道环境的现状来看,除前面已经分析的对水生植物群落修复的不利因素外,在许多方面则对水生植物群落的修复有利,如:

1、很多河道是封闭式的,或是单头盲道,这些河道经过适当改造,可以使水位得到控制,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培育、管理。

2、水深多数在80-cm,这样的水深,比较适合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生长、繁殖;稍加改造,也能种植睡莲、荷花、香蒲等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3、底泥丰富,氮磷营养物质多,极有利于根生水生植物的生长。

4、水质较肥,往往造成藻类的丰长,对沉水植物构成威脅,但只要水下光照条件比较充足,肥沃水质则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很快形成密集群落,占据水体空间。

5、河道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对治理河道有紧廹感,又有治理规划,还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上海市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有名的水网城市,具浓厚水乡风情,根据1年调查资料,上海市现有中小河道余条,全长20余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m,平均每间隔-m就有一条河道,是全国水面积比重较大、河网密度较密的地区,但河道水质已严重恶化,其中近90%的河道属V类和劣V类,又骯又臭,完全失去了水乡美景,破坏了水生态系统,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形象极不相称。因此,在加大力度建设现代化上海城市时,必须尽快改变现有河道面貌,在解决河水黑臭后,也不要停留在一片白水上,应该将河道建设成水景、建设成河道生态水景。

从长远来看,自然生态型的河道应该成为上海河道的主流形态,这是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3]。

在建设河道生态水景时,必须重视河道水景的生态效益。河道水景的建造,要以水生植物为主,同时建立以鱼类和螺类为主的水生动物种群,形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水生态系统,再现河道自然景观,并通过水生生物净化水质作用使河水得到净化,收到景观和净化双获利的目的。

为美化城市水环境,近十多年来,在许多城市新居民区、别墅、公园,十分重视建设生态水景,生态水景已成为风景区建设的亮点。上海市地处水网地带,水景是市民最喜爱的景点之一,因此在河道生态系统修复中,应该特别注重居民区生态水景的建设。由于居民密集,绿化面积有限,但河道数量多、面积大,建议对现有部分河道进行适当改造,建设成为河道生态水景。我曾在武汉百步亭花园居民区内,建设了一个生态水景,其面积不大,仅m2,收到了很好效果。

在水景设计、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操纵调控技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小水面立体空间,发挥水生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功能,力求造就一种既具有我国历史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园林特色的生物种类多样、水质自然清新、景象丰富野趣、意境恬静宜人的水生态环境。这些景点主要是通过荷花、睡莲、鸢尾、香蒲、芦、获等观赏植物与亭櫊、白石、喷泉、月光、倒影等相配合,构成别具一格的许多小景,如:荷风亭立观水景,云栖竹径恋人行;鸢尾春花蝴蝶舞,荷花睡莲乘彩虹;天光倒影鱼戏月,水下森林更迷你;香蒲白石相映趣,芦荻霜枝思伊人。在这样一种回归自然的景象中,可以感悟到地球村中各种动植物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的自然规律,也能感受到生命之源——水所蕴涵的开敞以容万物、清新以洁心灵、静动自如以达高远的生命哲理。通过水景设计与生物操纵调控技术的运用,使主观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达到一种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注:本文系3年在“上海水生态修复调查与研究”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参考文献

[1]陈洪达,杭州西湖水生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水质净化问题,水生生物学集刊,.8(2):-。

[2]李锋民、胡洪营,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天然水体中有害藻类有机理与应用,给水排水,4,30(2)。

[3]汪松年主编,上海湿地利用和保护,46-5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年。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白颠疯如何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zzyj/11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