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个宣威人很开心!
啥原因?!
因为他家终于通电了!
架电还不用自己掏一分钱。
故事有点长,
得从年说起。
↓↓↓
年
符德勇,曲靖宣威市东山镇卡基村委会背阴坡村人。年成家后,他和两个哥哥分了家。3间老房子一家分得了一间。刚开始勉强够住,随着孩子的陆续出生,加上父母也与其生活,居住日显拥挤。
分家时,符德勇在本村的大河对岸分得了一片四五亩的土地。要不去河对岸的地里盖房?那里倒是地势宽敞。脑子里蹦出这个念头后,符德勇很是激动。恍惚间,仿佛一座崭新的小楼已矗立在眼前。
可符德勇很快就耷拉下了脑袋。这片地位于东山镇与龙场镇交界处。地这边,村里没有架桥连通两岸,地那头,龙场镇也没有公路至此。建房的材料运不过去,没电用,即使房子建好也不好住。符德勇的美梦只得作罢。之后,趁着河水小的时候,符德勇就像父辈一样,去地里种些玉米之类的庄稼。
两年后,
符德勇胸口的那团火又被点燃了起来!
年
他发现河对岸修建了一座小水电站,就在他家地的上游不远处。因为建水电站,公路也从龙场镇修了过来,他家的地就在路边。要是建了新房,一是宽敞、好住,二是也方便种地,另外,还能搞一搞其他的产业,比如挖个池塘养点鱼之类的,也好早日富起来。符德勇心里这样盘算。
说干就干!年,符德勇在地里挖了半亩大的鱼塘,还建起了3间砖房。
房子一建好,他就小跑着去找水电站的负责人协商用电的事。但事与愿违。原来,电站的电是专用的,不能随意供给用户。符德勇又找供电部门打听了下当时的用电政策,得到的回复是:要是在本村建房,离公变近,倒也不用出钱。但他的新房在河对岸,要用电得从本村架设多棵电杆过去,得几万的投资,符德勇想让新居通电的事又泡汤了。农时种庄稼,闲时外出务工,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
去年,
事情有了转机!
年
去年6月,外出务工的符德勇听说现在业扩报装全免费,三步并作两步,符德勇随即来到东山供电所办理申请用电手续。
第二天,工作人员张尤春便赶到现场勘察。现场测量后给出的方案是——用电地址距离村供电电源点有米,需要栽电杆4棵才能解决用电问题,且施工需要跨过大河。因为当时正处雨季,河水不断上涨,无法开展架线施工等工作,后双方约定待进入冬季,河水小,人畜能通过的时候随即施工。
近期河水变小了,可以运杆架线施工了。
去年底,东山供电所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勘察施工路线,并准备所需材料。
他家新居位于小水电站的下方,虽然冬季河水不多,但每天下午6点至次日早上10点是小水电站的发电时间,排出的水量大,人畜无法过河。
供电所便开展了分时段施工。第一天运送物资,第二、三天组立电杆,最后架线装表。
“为了我家用电的事情,你们从勘察到施工,多次来到这夹沟、山谷之中,土路不好走,害你们车都抛锚了。不用我这个小老百姓投资,近3万块钱就这样省下了!”
用电无忧。等过了年,符德勇有好些计划准备要实现。原先,鱼塘都是土路子养殖,鱼儿差不多是自生自灭状态,易缺氧,时有死亡。现在好了,有电,那就先去买台增氧机解决这些难题。再者,不缺氧了,养殖上还可以增加一些原先不敢放养的品种。另外,继续开挖,鱼塘半亩扩一亩,自己这个新式农民也要走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
除了水产养殖,符德勇还想多产业发展致富,先买台抽水机,开辟一部分土地出来种蔬菜,自家吃而外还可以到邻近村镇集市售卖。二来,靠山吃山,买台磨面机和农作物粉碎机,才好在周围山林养些猪牛和鸡鸭。
这事传开了
看看网友咋说
↓↓↓
今年符德勇可以在新居过个亮堂年啦
真为他高兴
策划编辑:阮松萍马莎
图文:阮松萍缪祥柳
审核:马莎
鸣谢:曲靖供电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