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潮水退去,复产正在进行

9月16日17时,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江门台山海宴镇,给江门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庆幸的是,在有关部门的周密部署和江门市人民的积极防台抗台下,江门市没有出现一人失踪或者死亡,所属多艘渔船均回港避风,无一船沉没。

每次台风过境,当地的渔业和养殖业均会造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灾后的“恢复重建”行动十分关键。据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台风登陆后,省海洋与渔业厅高度重视,马上拨款万元用于渔业救灾;省渔政总队政委秦磊立即率工作组前往灾区视察、指导工作;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陆续开展救灾复产培训班,疫控人员已前往各镇海水养殖场,开展灾情了解并实地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众志成城,台风防御战首战告捷

广东省渔政总队政委秦磊指导台山市救灾复产工作。

“山竹”登陆前夕,江门市便做了充足的准备,进行最细致的防御和应急救灾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9月15日,江门市组织个工作组4人深入基层防风一线,开展台风防御工作;9月15日21时,江门市启动台风市Ⅳ级救灾应急响应;9月16日,江门市开放应急避护场所个,转移安置人;江门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储备棉被、毛巾被、冬衣、折叠床等物资2.6万件,能在2小时内为全市受灾区域迅速提供物资保障;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班子带领4个工作组分赴各渔政中队对防风工作进行督导,会同沿海镇、村干部督促渔船在港避风、船上人员百分之百上岸,督促池塘养殖户做好塘基加固和供电设备维护工作,督促海上养殖户回港避风、加固渔排等。

在本次台风中,升级改造后的崖门渔港和横山渔港发挥了巨大作用。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的崖门和横山渔港,硬件设施落后,抗风能力弱,超过11级的台风,渔船基本扛不住,现在这两个渔港不仅防风能力提高了,船舶泊位也增加了不少,‘山竹’风力已超12级,但停泊在港内的上千艘渔船均安然无恙,仅有部分船只刮蹭受损。”从事渔业工作已经十几年的渔民陈笑笑表示,新建好的东防波堤和北拦砂防波堤有效地拦截了海面吹来的大风,停在崖门渔港的渔船很安全。

马不停蹄,灾后第二天恢复重建

9月17日,台风“山竹”离开江门,江门市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做好灾害救助及恢复重建工作。当天,广东省渔政总队政委秦磊率工作组前往江门台山市了解受灾情况。在江门市7个受灾县(市、区)中,台风登陆地台山市受灾最严重,全市水产养殖损失3.9万亩,损失水产品1.1万吨,没有一艘渔船沉没,经排查,除台山市上川沙堤海旁路小码头受损外,其他各渔港、渔船停泊区未出现较大损坏情况。

灾后第二天,台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迅速开展排查,认真收集渔船受灾情况,积极协助受损渔船上排维修,确保其在应急警报解除尽快出海作业,减轻船主经济损失;陆续开展救灾复产培训班,向各镇收集渔业灾情,并派发灾后救灾措施小册子;主动联系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门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前往沿海各镇海水养殖场,开展灾情了解并实地指导救灾复产工作;针对上川沙堤海旁路小码头出现受损的问题,迅速制定了修复计划。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也积极响应,与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进行初步沟通、掌握受灾情况后,灾后第二天立即安排万元资金支持江门救灾复产。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将采取“预下达”+“项目申报”的方式,目前资金使用方案已经出炉,正等待江门市财政局审批。

跬步千里,积累防台抗台经验

在港避风的渔船安然无恙

据悉,在防御抗击“山竹”台风中,江门市能够做到零伤亡,实属不易。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感慨道,去年“天鸽”台风给江门带来的灾难仍历历在目,“我们可以说是吃一堑、长一智,每次遭受台风后,都能积攒很多防台抗台经验。”

该负责人透露,其实,对于这一次台风,渔政部门压力很大,因为避风锚地的容纳量不够,烽火角避风塘尚在建设中,还未投入使用,“所幸的是,江门市70多艘吨以上的渔船选择在南沙港避风,并没有回江门,不然仅靠崖门渔港和横山渔港,根本容纳不了。”他希望,上级部门加大对江门市现代渔港的资金投入,为未来的防台工作做铺垫。

在防御台风中,北斗卫星的定位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有了它,渔船的位置、走向都能实时掌握,方便渔政人员对其进行督促回港、安置管理。渔港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后记

“山竹”登陆台山后第5天:

潮水退去,复产正在进行

被吹倒的电箱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下莘村,两个壮汉正用麻绳将一棵被台风刮倒的大树扶正。9月21日,是台风“山竹”登陆台山后的第5天,这一天,对台山众多青蟹养殖户来说,还是非常忙碌的一天,烈日炎炎下他们依旧早早地赶往养殖塘,修复电路和塘基,以期尽快恢复生产。

当日,记者随车前往台山都斛镇,一路上还能见到不少“山竹”肆虐后的痕迹,成片拦腰折断的香蕉林、连根拔起的大树、倒塌的木屋、被吹弯的高速公路标志牌……当抵达都斛镇时,记者发现,许多青蟹养殖塘已经恢复到原来模样,潮水已然退去,增氧机陆续开启,三两养殖户正在清扫塘头板房。

海水倒灌导致蟹塘成片被淹

9月16日17时,22号台风“山竹”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4级,毗邻台风中心的都斛镇青蟹养殖产业,受台风直接影响。年,台山青蟹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对于这个年轻品牌来说,“山竹”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

据了解,台山都斛青蟹一般集中在清明前后投苗,9月开始育肥,10月肉蟹可以上市。丰收在即,“山竹”的到来让养殖户措手不及。“台风前,蟹农提前一天就要撤离蟹围,几乎来不及抢收。”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会长王剑峰透露,从9月15日开始到9月16日下午,都斛镇全体蟹农已经全部撤离海边,17时台风登陆台山海宴镇后,养殖区出现海水倒灌。

“下游黄茅海海水倒灌,上游潭江水位超过警戒潮位值,夹在中间的成千上万亩青蟹养殖塘被淹,逃逸的青蟹不计其数。”台山养殖户陈志龙说,“公司近亩青蟹养殖塘的基建损失加上水产品损失,总计超千万。”“山竹登陆那天,养殖塘的水位比以往上涨了1~1.5米。”养殖户王剑述告诉记者,“安装在池塘四周的防护网都被吹垮了,几千亩池塘连成一片,仅排水就排了两天。”

陈志龙表示,谁也没想到会发生海水倒灌,因为海水涨潮、退潮是有规律的,“山竹”登陆那天是初七,按理说应该是小潮位。“去年‘天鸽’台风,风力也是达到14级,也没引发海水倒灌,水产品损失比较少,所以‘山竹’台风实在太凶猛了,防波堤、防护网都被吹垮了,倒灌海水一进来,青蟹肯定逃了,拦都拦不住。”

复产进行时:修复基建、清塘灭菌

恢复生产的青蟹养殖塘

陈志龙靠近海边的亩青蟹养殖塘损失最为严重,他带记者走访养殖塘当天,记者看到,几条一米多高的防波堤被吹垮,许多增氧机被打烂,有些直接被吹到岸上,塘头板房被水泡了两天,清理出许多垃圾。

“每个塘放的苗都不一样,有的是青蟹混养斑节对虾,有的是青蟹混养南美白对虾,有的纯养青蟹,所以塘与塘之间都用土堆或者板砖隔开。”陈志龙说,“不过台风过境那天,板砖、土堆什么的都被吹垮了,所以现在每口塘,里边养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了。”

陈志龙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复池塘基建和防波堤,避免第二次台风到来袭。在台风过境第二天,陈志龙已将自家青蟹塘的损失情况上报给政府有关部门,届时将以镇为单位,核查定损并做修复。其次是清塘灭菌,陈志龙说,由于现在塘里边可能存在很多外来物种,所以要清塘灭菌,“台山市海洋与渔业局也组织了灾后复产培训班,指导养殖户如何恢复生产。”最后才是重新放苗,陈志龙说,“按照目前的进度,估摸一个月后才能重新放苗。”

谈到这一次受损后的心情,陈志龙笑了笑说,“养殖户都是靠天吃饭的,重头再来吧。”言语中虽有些无奈,却也无畏。毕竟是经历过风雨的水产人。

水产养殖保险要提上日程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蓬勃发展,然而,水产养殖保险的覆盖率却非常低。据不完全统计,年我国因台风、洪涝、病害、干旱、污染因素而受灾的水产养殖面积达万亩,造成的水产品损失达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水产养殖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渔业风险保障体系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目前水产养殖灾害损失主要由养殖户自身承担。

为什么水产养殖保险落地这么难呢?有知情人表示,一是水产养殖业风险大,经常有风灾、水灾、冻灾,许多保险机构不愿意做这类保险;二是水产养殖业定损难,台风过后,硬件损失容易确定,因为看得到,但塘里边水产品具体损失了多少,只有把整口塘清理出来才知道。

“青蟹养殖户大多都是散户,蟹围基建设备简陋,风险抵御能力薄弱,一旦遭遇台风、海水倒灌,实在难以进行抢收。”王剑峰说,但台山青蟹的发展潜力是可观的,应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希望政府协助引进相关的养殖类农业保险,为当地蟹农保驾护航。

陈志龙表示,水产养殖长期面临台风、暴雨和冻灾等自然灾害和水产疾病多重风险,希望政府尽快启动并扩大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以保障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基础收益。

恢复生产的青蟹养殖塘

《海洋与渔业》记者方琼玟

海洋与渔业杂志

赞赏

长按







































治疗白驳风是哪家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yjjg/34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