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条件.池塘条件。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周边环境安静,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用电方便,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池塘,池塘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为0亩左右,埂宽应达3米以上,坡比为:2.5~3,水深为2米左右,池底基本平坦,并稍向出水口得倾斜。2.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砖砌成防逃墙,墙高为50~60厘米,墙顶向池内走檐0~5厘米,墙内壁用水泥粉刷光滑,以防甲鱼“潜逃”和敌害“入侵”。3.机电设备以0亩养殖池塘为例,配备7.5千瓦进、排水泵各台,2.2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台,20瓦振动式自动投饲机2台。二、放养前准备.晒塘药塘。冬季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为0~20厘米,冻、晒一个冬季,以加速底质有机物质的转化。于苗种放养前0~5天加水0厘米左右,用00千克/亩的生石灰药塘,以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等敌害生物。2.施肥投螺。待生石灰药性消失后,向池内投施生物有机肥,用量为8~0千克/亩,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苗种提供生物饵料。清明前后亩投放螺蛳~千克,6月份投放~千克,8月份投放~千克,为青、甲鱼提供动物饵料。三、鱼种放养青鱼种的放养规格为~克/尾,密度为~尾/亩,时间在3月份。甲鱼种的放养规格为~克/只,密度为80~00只/亩,时间在5月份。另外,可放养规格为50~克/尾的鲢、鳙鱼种00尾/亩左右,时间在4~5月份,以调节水质。青、鲢、鳙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5~0分钟,甲鱼种放养前用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0分钟左右,以杀灭鱼种体表细菌及寄生虫。四、投喂管理.青鱼投喂。投喂蛋白含量应为32%~35%的青鱼配合料,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2%~4%。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具体的投饲量以投喂后青鱼在半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2.甲鱼投喂。投喂蛋白含量为40%~45%的甲鱼配合料,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5%~8%。将加水搅拌粘合后的配合料做成园饼状投放在食台上,让甲鱼上台“就餐”,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另外还需适当投喂部分新鲜的小杂鱼,以促进甲鱼快速生长。五、水质管理.加换新水。每7~0天加水次,每次加入新水20~30厘米;每隔20~30天,换水次,每次换入新水20%~30%,保持透明度在30~40厘米。2.水体消毒。每0~5天轮换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消毒水体,用量分别为0~5千克/亩和~2千克/亩,调节pH值为7.5~8.5。3.改水改底。每5~20天使用次EM菌改良水质,用量为.0~.5千克∕亩;每20~30天使用次底毒净改良底质,用量为克∕亩,与“活菌益生素”配合使用效果更佳。4.增加溶氧。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促进青、甲鱼快速健康生长。六、病害管理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防治措施,走生态健康养殖的致富路,严格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养殖期间除坚持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防病外,每3~5天还需用高锰酸钾溶液对食台(食场)消毒次,用量为20毫克/升;每20~30天投喂次用0.2%~0.3%的复方新诺明或0.5%~.0%的大蒜粘配制成的药饵,每次连喂3~5天,可增强抗病率,减少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害,应选用高效、低毒、环保、价廉的渔药,及时对症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文章来源: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作者:徐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