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污染的危害和启示
⑴污染自身养殖环境:
池塘养殖越久底泥沉积物越厚,老池塘底泥可近1米,水库网箱底泥可达1-2米多,海边网箱底泥可达2-3米以上;1斤饲料养1斤鱼,但干物质减少70-80%,成为粪便等污染物,统计表明每亩池塘生产1T淡水鱼=20头猪的粪便量;全国饲料总产量万T,约产生万T粪便(干),上海约40万亩=万头猪的粪便量。自身污染严重。
因此养殖环境导致养殖鱼不受认同,野生鱼广受欢迎。
⑵污染受纳水体:
池塘换水养殖,将污染转移到周边自然环境;5%水面的网箱移位养殖,污染整个水库湖泊等大水面;平底水槽流水养殖没高效清除污染物,只清除约20%,已是很大进步,所以全国都在支持和推广。但是“建内循环水槽的目的不是为了污染外循环”,已建和在建的平底水槽就是在“用火箭转移污染”,污染外循环,必将加大微生物制剂、底改剂的用量,加大底改机及增氧机械的使用频率。
(3)水资源争夺问题
没及时高效清除粪便的水产养殖,必然高污染和高换(耗)水,形成高耗水和争夺水资源的特性,池塘换水养殖1kg鱼耗水约10T;年全国养殖产量.41万T耗水4.7×T(行业间水资源争夺厉害)。网箱养殖污染水域,与水域净化矛盾,争夺稀缺水资源,国内拆除网箱,水库湖泊禁养正紧锣密鼓的执行。
(4)启示:
现有养殖模式生态社会压力大,已敲响淘汰的警钟;生态无污染的循环水养殖成为行业升级的疼点和突破。
二、养殖粪便污染的可怕数据
据年全国饲料协会数据,水产饲料用量万吨,除25%氮被养殖对象体固定外(JohnA.H),有-万吨饲料中的氮流入环境,主要残留在水环境和土壤中。年渔业统计全国淡水养殖池塘面积公顷,推算每年池塘养殖废水排放量约亿方,相当于40个太湖水量,大量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泊,造成大环境的污染,养殖多数取水又来源于江河湖泊,形成恶性循环。
无污染循环水养殖,生产优质安全高品质商品鱼是行业的理想目标。
(1)能否提高养殖产量最核心的问题是溶氧问题,残饵和粪便的耗氧量占池塘总体耗氧量的45%左右,池塘80%的问题是由残饵和粪便产生的。高溶氧是摄食和同化的基础,解决溶氧问题的前提是清除残饵和粪便,必须低留存,才能维持高溶氧,否则会带来系列问题。
(2)克饲料浸泡后成为克,增长3倍,克饲料对应克湿饲料,若饵料系数是1.5,则(*1.5)克湿饲料换克鱼(建设湿饲料和鱼体的含水量相当),湿物质损失为1.39千克;生产10万斤鱼损失湿物质(相当于粪便)13.9万千克。
(3)也就是说内循环系统养殖十万斤鱼,将生产约14万公斤湿物质(相当于粪便),污染相当大。平均到三个月,最后一个月五万公斤湿物质(相当于粪便)以上,相当于平均每天斤粪便。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平底槽内循环不及时转移粪便出池塘,外循环怎么受得了
内循环养殖系统去除粪便是关键,及时高效的去除粪便是关键中的关键。
内循环是水产养殖行业趋势,“完全及时转移粪便,避免粪便溶解和发酵”才是王道,才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减少养殖后期的系列风险,这就是内循环3.0的卖点。
内循环3.0关键是及时高效清除粪便,你是否选择,何时选择,内循环3.0都在这里等你。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欢迎转发!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