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寄生虫防治诀窍大放送听课笔记节

广告

本文摘自中国水产频道第38期公开课,由福建海大技术服务部工程师罗后兵老师主讲的《水产养殖寄生虫的防治诀窍》,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讲述:①寄生虫的危害②寄生虫的种类③寄生虫的判断④寄生虫在日常管理中的措施⑤寄生虫的治疗诀窍。

文/中国水产频道周双艳整理

1、病害产生的原因

水产养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病害的产生不是某一个因素造成,而是由环境、体质和病原三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从这个病害图谱可以发现,水产动物一旦产生了病害,就需要对环境、体质、病原进行分析。环境包括水质、水色、底质、水温、光照等;

体质包括饵料、苗种、日常管理等;

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病害三要素(环境、体质、病原)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今天跟大家讲的主要是病原里面的寄生虫。

在病害的诊断中,水产动物发病时,首先要检查有没有寄生虫;治疗用药时,原则上从寄生虫开始。

2、寄生虫的种类

水产寄生虫主要分为3大类:

第一类:原生动物类(也叫做原虫类)

常见种类:鞭毛虫、变形虫、孢子虫和纤毛虫;

主要特征:基本属于单细胞动物,比较低等。除了小瓜虫个头比较大以外,其它的虫基本比较小。在倍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的形状。

第二类:蠕虫类

常见种类: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鱼蛭等;

主要特征:一般个头比较大,在40倍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甚至有些种类如寄生在肠道的绦虫和线虫类肉眼都清晰可见。

第三类:寄生虫甲壳动物类

常见种类:中华鳋、苗头鳋、鲺、鱼虱和鱼怪等;

主要特征:个体比较大,很多品种肉眼可以看得到。

3、寄生虫的危害

水产动物一旦得了寄生虫,首先会引起不摄食、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死亡,具体危害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①机械性的刺激和损伤: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寄生虫本身对鱼虾的伤害;二是寄生虫会造成鱼虾因为痒痛而去刮擦,造成表皮出现大面积伤口并发炎(更常见)。

②夺取营养:寄生虫会夺取水产动物的营养,使得水产动物体质下降,身体消瘦。

③压迫和阻塞:体内有大量寄生虫寄生时,对鱼虾组织造成压迫,引起组织萎缩、坏死、甚至死亡,以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为常见。

④毒素作用:寄生虫在鱼虾体内会产生代谢产物,并将代谢产物排在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可能会分泌特殊的有毒物质,这些代谢物或有毒物质作用于鱼虾可能会引起中毒现象。

⑤其他疾病的媒介:吸食血液的寄生虫往往是另外一些病原体入侵的媒介。即一旦产生了寄生虫,真菌、细菌、病毒等其它的病原体就有机会入侵鱼体。

4、寄生虫的判断

首先通过肉眼或者日常管理进行预判,预判有以下5点可以作为参考:

①突然出现吃料量下降或者长时间投饵率不足;

②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有水产动物损耗死亡,且损耗的水产动物身体消瘦,表皮有刮擦的伤口;

③在巡塘的过程中发现有水产动物靠边或者浮在水面,得寄生虫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打转,打转是区别于缺氧和中毒不一样的特征;

④发现体表和鳃部的粘液突然间明显增多,或有像泥巴一样的脏东西,偶尔还能发现鳃丝有受伤破损;

⑤有些寄生虫有特定的特征,比如小瓜虫寄生时水产动物身上就会长白点,孢子虫寄生时水产动物的鳃部或者体表会长白色的孢囊。

确诊:寄生虫病不管怎么观察预判,最终确诊还是要靠显微镜。

5、检查步骤

用显微镜检查鱼体寄生虫主要重点在于鳃、体表和粘液。

注意事项:除了鳃、体表和粘液以外,鱼的很多部位(比如眼睛、腹腔、肠道、肝、胆)都会得寄生虫,所以在用剪刀解剖鱼体的时候,要仔细观察鱼体内的各个部位,例如:如果发现鱼的眼睛有突出或者发白的现象时,应该看看眼睛里面有没有双穴吸虫类的寄生虫。

不管怎么检查,显微镜下检测寄生虫鳃部、体表和粘液必不可少。

6、寄生虫繁殖条件

在水产养殖中,寄生虫完全有办法预防,可以做得到少得或者不得寄生虫。要预防和不得寄生虫,首先要知道寄生虫的繁殖条件,也就是寄生虫在什么环境下长得最多:

①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本身就有寄生虫存在,它是天然的;

②寄生虫喜欢含有机物多和底部很肮脏的水体;

③养殖密度越高,寄生虫传染速度越快;

④流水不腐,寄生虫喜欢死水,在养殖环境下水不流动,有可能是因为增氧机开不够或者溶解氧不够;

⑤寄生虫首先感染的是体质差的动物,如果鱼的体质很好,寄生虫就繁殖不起来;

⑥温度、盐度等各个条件适宜寄生虫的繁殖,淡水有淡水的寄生虫,海水有海水的寄生虫;

⑦寄生虫有特定的感染群体和感染时间。例如,金鲳鱼主要是小瓜虫,小瓜虫正常高发的季节,在每年的5-7月或者10-11月。

寄生虫的繁殖条件对指导生产有很重大的意义,防治的诀窍都是基于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和针对性的处理。

7、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1:合理的养殖密度。密度越高,寄生虫传播的速度越快。

预防措施2:选用多品种混养的养殖模式。寄生虫也有天敌,利用自然规律,保持池塘里面生物的多样性,就可以预防各类病害的发生。如鱼虾混养模式,在混养模式下,鱼类的大部分寄生虫病很少甚至没有出现。

预防措施3:日常管理:核心是减少水体的有机物,控制底质肮脏的程度(这里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诀窍:

①每造结束以后要清淤、晒塘,每造开始前要彻底清塘:大多数寄生虫能以包囊的形式保留在泥巴里面,所以如果清淤、晒塘、清塘这几个环节做得不到位的话,寄生虫肯定多发;

②建立蓄水池:在蓄水池中杀灭各种寄生虫和虫卵,再把水抽入池塘。江河湖海里面都有寄生虫,如果经过蓄水池能够把病原杀灭掉,那么就能够减少寄生虫等各类疾病的发病率;

③科学投饵:在养殖环境下,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残饵和粪便,如果投喂过量,就会造成底质污染、有机物增多,给寄生虫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④活水: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定期的加换水,增氧机要开足,保证水体的流动和活力,越是不流动的水得寄生虫的机率就越大;

⑤盐度调控:海水和淡水中的寄生虫的品种不一样,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盐度的变化进行预防和治疗寄生虫;

⑥调理体质:体质健康,发病自然就少。寄生虫病也同样如此。

预防措施4:改变观念,生态防控。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养鱼,传统的养鱼方法是定期杀虫。

定期使用杀虫剂的后果:

①水体里面基本没有藻类,水浑浊,水质长期浑浊亚硝酸盐、氨氮等各个有毒的指标就难以掌控;

②定期杀虫会产生抗药性,等到真正大面积得虫的时候杀虫剂的剂量得持续加大,直到无药可治。

建议养殖户一定要改变观念,改变定期杀虫的思维和模式,通过调水和改底控制寄生虫的发生:

①定期改底,保持底质的干净;

②定期活菌,控制水体的有机物,稳定水质;

③定期在饲料里面拌活菌,比如说乳酸菌、芽孢杆菌,提高消化吸收率,减少粪便对底质的污染。

预防措施5:针对性的调控措施。

每一种寄生虫都有它特定的寄生对象和发病时间。比如说金鲳鱼、黄鳍鲷、石斑鱼的主要虫害是小瓜虫,鲫鱼的主要虫害是孢子虫,虾主要怕纤毛虫,鲈鱼在淡水养殖中的主要虫害是指环虫,在海水中是小瓜虫等。

小瓜虫的得病温度在20-28℃,超过28℃小瓜虫就会死亡。虾得纤毛虫的发病高峰主要在秋冬温棚的季节,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在不同的养殖季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参考预防措施的第3条和第4条。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寄生虫的耐受力和抗药性也在变化和进步,例如今年的网箱养殖,水温在30℃左右时小瓜虫照样繁殖。

再次强调,任何疾病都是预防重于治疗,寄生虫病同样可以预防。

更多关于寄生虫的防治诀窍的方法请登录《罗工又献大招——水产寄生虫防治诀窍》进行报名听课。里面包含了防治诀窍、治疗原则、用药方法、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寄生虫常用治疗药物、中草药防治寄生虫、杀虫配套诀窍以及小瓜虫、指环虫、纤毛虫、孢子虫的治疗要点和诀窍。

本课主讲:罗后兵

福建海大技术服务部工程师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毕业,一直从事水产一线养殖和服务工作,20年水产实战经验。对鱼虾各个品种的病害防治都有一定独到经验,尤其擅长水质调控。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

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诊断症狀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ytzyj/9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