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现状问题走向及我国先

一:山雨欲来为哪般?

年3月25日,是白俄罗斯的“自由日”,在这一天,白俄罗斯当局逮捕了一批没有得到官方许可的示威人士。西方国家纷纷施压,要求白俄罗斯政府释放被关押的示威参与者。而就在此前的3月24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批评西方国家动荡该国局势,美、德等国的基金会为白俄境内的非法行动提供资金,这些资金通过波兰和立陶宛等国进入白俄境内。他说:“我绝不允许白俄罗斯重蹈乌克兰的覆辙。”

一语中的,是的,标准的乌克兰模式。一场摧毁俄罗斯最后战略防线的阴谋正在展开。

而在随后的3月26日,俄罗斯境内多地爆发未经批准的所谓“反腐败”游行示威。多人被俄罗斯警方逮捕。

过程相似,目标明确。通过大规模游行示威造成民众对于政府清廉度和公信力的质疑,然后通过国外资金和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以求达到颠覆现政府的目的,最不济也可以让独联体旗下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个当下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陷入动荡之中。复制乌克兰危机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俄罗斯自年前苏联解体后之初,是抱有极大热情希望融入到西方世界的。只是传统的敌意和固有的不信任感使得西方世界在接纳俄罗斯时充满了虚伪和高傲。而西方资本嗜血的本性又对前苏联框架内的大部分国家资产拼命的搜刮和吞噬,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对西方抱有极大希望的前苏联各国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炼狱时代。通货膨胀,大量失业,民众除了获得了一个空泛的自由身份,实质上变得一无所有。

好在经过了一段漫长时期的煎熬,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原加盟共和国通过能源输出,慢慢的止住了经济上的困窘,而随着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上任,依仗尚存的军事力量优势再加上他强势的执政风格,俄罗斯也快速的恢复了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邯郸学步后陷入困境的俄罗斯终于也步履蹒跚的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复兴之路。

然而,历史却陷入了一个循环,慢慢恢复元气的俄罗斯并没有成为西方世界的裙下之臣,而是再一次站到了西方世界的对立面。这一切,并不是俄罗斯的过错,而是西方世界自己错失了把俄罗斯纳入自己体系的大好时机。或许,西方世界从来就没有想要把俄罗斯纳入到自己的框架体系内,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贫弱听话不堪一击的附庸者,同时还不愿意为这个附庸者提供一个稍微体面并能够苟延残喘的位置。普京,显然洞穿了这一切。所以,他对于西方的回击也就愈加干脆决绝。

再一次站立到西方对立面的俄罗斯这一次真的不相信眼泪了,他们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的拳头和能源。就如一个被这个世界遗弃太久的弃儿,普京明白想要获得自己的应有位置,只能靠抗争和强权,哀求和柔顺只会招致更大的羞辱和欺凌。

只是在当下的世界,依靠强权和拳头或许能够保护自己仅存的一丝尊严,却带不来民众所需的面包和富裕。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俄罗斯依靠出口油气能源来维持国家财政支持和保证民众生活的政策被无情的击碎。失去经济话语权的俄罗斯对于自己身边仅剩的几个独联体国家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吸引力。西方世界又一次嗅到了加深分化俄罗斯的希望。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欧盟扩招,北约东扩,已经把俄罗斯对于来自西欧的地缘缓冲空间侵蚀殆尽,一大批东欧国家被纳入到欧盟体系内,而北约的反导系统更是部署到波兰,这给俄罗斯的防务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可是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西方世界对于俄罗斯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对于来自于俄罗斯的抗议和不满他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为了进一步弱化来自俄罗斯强大军事力量的威胁,作为俄罗斯欧洲最大战略盟友的乌克兰在西方世界的鼓动和挑唆下,用燃烧自己的方式脱离了俄罗斯的控制并成为俄罗斯的敌人。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弱化俄罗斯、解除俄罗斯对于欧洲的军事威胁是西方世界的共同目标,但美国的目标不仅于此。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对于俄罗斯的地缘军事威胁并不是太担心。美国想要的不仅是弱化俄罗斯,更深一层的用意是促使俄欧撕裂,让欧洲长期处于军事对垒和互不信任状态符合美国的利益。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很好的控制住欧洲,不至于因为欧盟的强大而被欧洲抛弃或轻视。所以,我们看到,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扮演了一个比任何欧洲国家都更加积极的角色。正是因为美国的极力鼓动和支持,乌克兰才最终陷入到这一长期混乱的局面,也导致了俄欧之间的裂痕不可弥补。而俄罗斯对于克里米亚的做法,更是造成了中东欧国家对于俄罗斯的警惕和恐惧以及欧盟整体对于俄罗斯的彻底不信任。

如果仅仅是为了分化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关系,美国似乎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很显然,弱化俄罗斯才是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美欧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欧洲来说,一个虚弱的俄罗斯将会大大减小对于欧洲防务安全的压力,而对于美国来说就不仅仅是减小对欧的防务压力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将会大大打击中俄联手抗美的力量,从而给美国恢复在年经济危机以及年之后发动两场战争后损伤的元气带来充足的时间。那么,抛出欧洲元素,中美俄这个世界大三角在未来会走向何方,这个大三角是不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呢?谁会成为这个大三角的顶端一点呢?想要成为顶端一点,又该怎么做呢?

二:中美关系的梳理

如果说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多极、多元的世界,那么在当前,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世界,在这世界上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的以中美俄欧四大派别组成,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规则四边形。但如果细致的来看,我们却可以把这个世界看做一线两端,多点开花的模式。所谓一线两端,就是中美作为一根线上的两端,而其他国家和势力则可以看做是这根线上的几个游离不定的点,当然,这些点也有着自身的力量,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这根线的一端或从这根线上分叉出另一端。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会呈现出两极模式,或多极模式,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是单极世界。基于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谁能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主导力量,谁就是那个单极化的胜利者。这将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在可预期的未来,世界还是一线两端和多点开花并存。而在当前的世界,中美无疑是最强的两个点,也就是说中美分别握住了这根线的两端。

谁能够握住这根线的一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以及政治话语权。美欧看似一体,但却矛盾重重。所以,在分析国际关系的时候,决不能把美欧视为一体,而是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当下特朗普政府所奉行的美国至上政策以后,欧洲的全球化理念和特朗普的逆全球化措施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美欧之间的分歧必然会越来越大,而欧洲为了顾全自己的发展和独立,也绝不会跟着美国的政策走,这对于欧洲的伤害太大。在未来几十年内,中美欧三家的经济体量将会保持在整个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这里面,欧盟或许会成为这三家中最大的经济体,但因为欧盟一体化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且因为话语权的分散,所以最终能够拿捏住一线两端的只能是中美两国。所以,中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必然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中美关系也将会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时代。

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政治军事层面,当前的中美都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时期,中国在慢慢的爬坡,而美国在慢慢的下滑。虽然看上去美国仍然处于中国的上方,但由于双方是相向而行,假以时日的话,中国超越美国将是必然的结果。

很显然,美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而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然需要对中国实行一系列的遏制和干涉甚至武力威胁。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实施的。只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美双方的互补性优势被发挥到了极致,当前的中美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上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厘清。伤害对方的同时也等于伤害自己。投鼠忌器是美国不敢对中国下重手的一个原因,而中国日益发展强大的国防安全力量则是美国不能轻视中国的另一个重大原因。中美关系在此时,陷入了一种胶着的状态。

特朗普上台前,就大嚷着要重振美国的制造业,名义上是为了美国人的就业,实质上却是努力想让美中的这种胶着状态慢慢的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有可能伤害中国的同时,减少对于美国自身的伤害。从这一点上来看,特朗普的美国至上政策,不仅仅是为了重振美国经济和就业,更多的层面是想把美国剥离整个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圈,然后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体量和军事优势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做进一步的掠夺,以帮助美国恢复元气。中国是美国目标的重中之重。只有遏住中国这个体量庞大的巨龙,美国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才能阻止住中国的升势和美国的跌势。那么,未来在中美之间发生的博弈必然会愈加重要和精彩。

综上,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重点在竞争而合作是现实。竞争大于合作,遏制强于共进。修昔底德的陷阱或许不会发生,可假借于第三方的攻击却会源源不断。近些年爆发的东海钓鱼岛,南海航行安全,朝鲜半岛无核化和萨德部署问题都是这种情况的具体体现。

而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确做不了美国同等级的对手,我们还没有那么强大,美国也没有那么衰落。想要对抗美国的遏制和化解美国的压力,我们只能在这个世界上寻找朋友,以迫使美国不敢肆意妄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三:中俄关系的定性

中俄,自二战后,既曾经是最好的朋友,也曾经是兵戎相见的对手。分分合合的朋友与对手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再次走到一起,形成了一种背靠背式的盟友关系。

前面说过,俄罗斯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国,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但在国际政治上话语权被严重削弱,其经济发展水平将至冰点。被西方资本攫取一空的实体工业除了保留了一部分必须的军工产业外,民生制造业几乎被一扫而空。西方资本的攫取和国内资本大鳄的挥霍出卖,再加上国内就业人口的不足导致俄罗斯最大的收入只能依赖于油气能源的出口。而出口型为主的经济也在国际原油大跌的环境下,让俄罗斯的财政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如果说经济形势不好还可以用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来应付的话,那么西方世界对于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压缩却绝不是勒紧裤腰带那么简单了。当年,普京挤上七国集团的位置后,所得到的也不过就是一张没有什么实际利益的入场券。俄罗斯并没有因为七国集团变成八国集团而变得更好,西方对于俄罗斯的打压一如既往,俄罗斯的生存环境一如既往。自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八日战争爆发后,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治集团已经对西方彻底失望,接下来和西方的交往大多处于敷衍性质,双方的互信其实在那时起已经彻底瓦解。由此,俄罗斯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中俄开始展开越来越紧密的合作。

在中俄的合作上,双方的互补性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中国具有强大的经济生命力,而俄罗斯具备超强的军事武装力量。虽然俄罗斯的这种力量大多继承于当年的前苏联,并在前苏联解体后因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去而被大大削弱,但其对于整个世界的军事装备优势还是遥遥领先,再加上普京一贯的强硬做派以及俄罗斯民族的好战特性,这种优势无形中又被扩大。这也是当前俄罗斯之所以还具备一定话语权的基础条件。

只不过,如今的世界虽然还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可靠着军事力量的强大而出门劫掠早已经不可行了。俄罗斯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却也只能坐吃山空,依靠其丰厚的油气资源勉强度日。而面对着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力量对于俄罗斯战略空间的逐步压缩,俄罗斯也只能坐以待毙,毫无办法。想要获得生存空间,想要发展国内经济,就必须要在国际上寻找合作者,军事的强大只能作为自身安全的保障而不能作为生财有道的法宝,当然,军工出口也算得上是俄罗斯经济上的一个小小裨益、从这上面看,中俄的联手合作是必然的。双方都没有更好的选择。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但这种经济成果的获得是建立在中国所实行外交政策的基础上,那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八个字上。也得益于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外交国策。所以,尽管这些年中国的经济成果丰硕,但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外军事力量处于相对薄弱的境地。而建国以来薄弱的工业基础也导致了中国的军工产业和国外强国差距甚大。

最为主要的是,如果我们想延续的当前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延续我们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样一来,我们就必然会面临如下问题。

对于国际热点地区的掌控不足。

保证我们外部利益的力量欠缺。

大国博弈中,我们需要展示强硬姿态的实力不够,或不方便展示强大的军事存在。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为我所用但又无需承担道义责任而且有着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作为自己的盟友。俄罗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事实上,这几年来,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俄罗斯与欧洲的对峙,需要我们的斡旋,我们在中东的利益,也可以通过俄罗斯的强硬来体现。关键性的中美博弈,更需要俄罗斯来分担一点压力。而作为回报,我们会支持俄罗斯在安理会上的一些表决,更会在经济能源方面和俄罗斯高度合作,以应付俄罗斯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也是一种互助的国际交往。在可以看到的未来,中俄的这种合作关系必然会维持较长的一段时期,直到中美达到此消彼长的临界点,也就是当中国的经济体量超越美国的时候。那个时候,美国或许会退而求其次,放弃对于俄罗斯的遏制,转而联俄全面对抗中国。在此之前,美俄所做出来的一些寻求友好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姿态,而不是实质性的合作。这是对于当前中俄关系的定性。

四:中国如何在中美俄大三角中获得先手

结合以上分析,在中美俄这个大三角关系中,中国经济实力不如美国,军事力量不如美国和俄罗斯,综合国力位居第二。在当前全球经济架构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的情况下,我们想要在经济上和美国直接交锋,显然胜算不大;想要在军事力量上和美俄争锋,更是困难重重。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都还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虽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我们的发展潜力巨大,可应付当前的这场大三角博弈并想取得先手,显然还是需要依靠政治智慧来完成。

首先,稳定中美关系必不可少,中美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于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中美之间任何重大的问题都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也因为双方经济的相互契入,对于对方的任何一种伤害都是相互的,一旦中美关系崩溃,双方都承受不了这个代价。也因为中美虽然在军事装备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双方的战略威慑水平却相对平衡,所以,中美之间只要不发生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就只能保持斗而不破的胶着状态。这种胶着的竞争状态,给中国运用智慧手段解决问题带来了宝贵的缓冲时间,这对于中国无疑是有益的。

相比较而言,当前的俄罗斯是博弈三方中最薄弱的一环,俄罗斯空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中,并不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经济水平的高低才是当前最重要的博弈筹码,军事手段不过是经济筹码正常交换的保障。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来,俄罗斯在这场博弈中所能够扮演的角色了。俄罗斯的最大作用就是制衡和保证经济筹码交换的一个安保角色。明白了俄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也就可以从中分析出美国和中国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国际超级大保安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首先,美国的军事力量强于俄罗斯,所以,对于俄罗斯所扮演的安保角色并不重视,因为当前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力量存在是强于俄罗斯的,美国不需要俄罗斯这样的保安,当然也就不愿意支付俄罗斯高额的安保费用。这造成了美国和俄罗斯根本性的不能妥协。再加上美国现在的经济新状况处于下行阶段,维持自己庞大的军费开支已经难以为继,更别说对于俄罗斯有什么实质性的援助或让利行为。美俄关系的不可调和性就在这里。美国不需要俄罗斯的军事帮助,而经济上的合作俄罗斯的体量又太小,没有和美国博弈的资格。

中国就不一样了,前面说过,中国基于经济发展和外交原则以及历史上的先天不足等原因,在国际上,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合作的军事伙伴,但这种合作又不能是紧密的联盟关系,不然就会有损于中国的外交原则。外交姿态强硬,军事干涉果断的俄罗斯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对于如何做好和俄罗斯的合作,应该遵循如下几点:

给予俄罗斯平等合作伙伴的尊重和地位,只有平等相待,才会合作长久。

加大对于俄罗斯能源的输入。我们知道,俄罗斯当前是以能源输出为主导经济的国家,通过能源合作,可以解决一部分俄罗斯经济上的困境。虽然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对于欧洲和日本的能源出口,但因为乌克兰以及东欧部分国家的安全问题,俄罗斯对于欧洲的能源出口实际上是陷入到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而日本无论在市场需求和能源输出渠道以及国际政治阵营上,都无法和中国的优势比拟。所以,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虽然看上去已经达到很高程度,但可挖掘空间依然巨大。

寻求在俄罗斯对欧、对美的博弈上提供更多的合作与帮助,给予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上更大的话语权支持。鉴于俄罗斯一贯的对外强硬姿态,我们可以让这种强硬姿态为我所用,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例如这几年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高度配合,中国基于自身的原因,在中东地区不具备展示强硬姿态的条件,可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蓝图中,中东又是必经之路,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节点。所以,利用俄罗斯的强势介入,以帮助中国在相关博弈中获得比较大的话语权是必须的。我们在经济上给俄罗斯提供支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俄罗斯高度配合,那么自然能在今后的中东取得成果。现在的结果已经显现。不管是沙特还是以色列以及伊朗,都很重视中国在本地区所持有的态度和制定的政策。另外,中俄在北非的埃及也采取过相同的外交政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中东地区的伊朗和沙特、以色列等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密切国家,要采取更为积极的外交策略,以平衡中美俄在中东的权利架构。中国在此地区不是传统的强力国家,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也没有特别深刻的矛盾,和中东各方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此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协调方介入中东,以博得美俄欧三方因为过度干涉而渐渐失去的中东各国信任。这既是我们的劣势所在,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争取到中东的一部分话语权,也就可以获得对美,对俄的更多筹码。

为了更有效的对俄罗斯形成协制,我们可以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一平台上多做文章,利用中东欧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和中国合作空间巨大这一优势,把俄罗斯和西欧之间的这块战略缓冲地带为我所用,这样的话,既可以为一带一路进入欧洲铺平道路,更可以利用这一缓冲地带谋取对欧对俄的话语权,为俄欧矛盾进行协调和沟通。这既是对欧洲稳定做出贡献,也能使得我们对于俄罗斯和欧洲多一些交换的筹码。

对于俄罗斯,我们还可以提出共同管理和开发中亚地区。中亚,是俄罗斯近代的传统势力范围,中亚五国也是俄罗斯原加盟共和国。但因为当前俄罗斯的现实原因,对于中亚管制有余,开发不足。而中国近年和中亚的合作开发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把中亚地区打造成中俄合作的区域典范,对于俄罗斯的好处是很多的,也对于中俄合作的前景有着示范性的榜样作用。

五:结语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两则新闻,俄罗斯目前因为经济原因,国内的民意基础并不稳定,也因为体制问题容易受到来自西方的干扰和挑唆。所以我们看到当下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有了一种动荡的前兆。这也正是俄罗斯需要我们的时候,也是我们对俄罗斯取得筹码的时候。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可以在中东和中东欧地区展开更多的合作,在俄罗斯的军事协防下,拿下一部分中东和平的主导权;和中东欧签订更为广泛的投资合作协议,在经济上占据更为主动的位置。因为当下西欧大选,内部纷争不断,而俄罗斯又有点自顾不暇,无力他顾,在需要我们帮助的情况下,自然会让渡一部分利益,或者说是对于我们一些稍微强势的合作政策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基于美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我们不用去太多







































杭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ytzyj/40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