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文/图水产前沿李钒水产前沿实习编辑何鸿浩
“南虾北养”可以说是近两年对虾行业最大的趋势,随着南方的对虾养殖陷入低谷,北方作为一片尚未深度开发的“处女地”,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开疆拓土,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北方的对虾养殖也有一定年头的历史,但相对于南方来说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观念意识仍稍显落后,如何让北方这片热土不再重蹈南方的覆辙,及时转变观念、升级技术、改变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会议现场
前排嘉宾
4月11日,由《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天津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承办、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协办、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海南中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国对虾产业前沿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转变、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引导行业升级转型,突破发展瓶颈,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包海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天津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锋、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陈磊、北京渔经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凤等专家、企业同行出席了本次论坛,会议同时吸引了近名当地养殖户朋友前来交流学习。
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包海岩为大会致辞
致辞中,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包海岩表示,去年全国对虾养殖出现“南方低迷,北方复苏”的现象,但是整体成功率还是比较低。而天津的对虾行业在年虽然得到了复苏,但仍然处在低谷之中,养殖户依然如履薄冰。所以养殖户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优质苗种、优良的产品和更适合北方的养殖模式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锋为大会致辞
《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运营总监揭小丽致辞
而本次会议的承办天津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锋在致辞中也说到,企业在行业发展应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这也是海大为什么极力推动小棚标粗的主要原因。《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运营总监揭小丽也表示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促进南北方的交流,推进北方的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
北方对虾养殖现状及未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首先从病害、种苗、环境等各方面整体介绍了北方对虾养殖的现状。王雷老师指出,华南地区病害大面积爆发,虾价上扬,北方地区受利益趋使是对北方对虾养殖面积疯狂扩增(新挖,改造,改养)的主要原因,尽管年起隐患凸显,但是在年高虾价的刺激下,北方对虾养殖热度未减。
在谈及北方对虾养殖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时,王雷老师指出,病害已成为业界的“新常态”,病害肆虐的原因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养殖户需要正确认识发病的机制,其中最本质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而非能力问题。比如说,排污问题已严重制约产量、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发大环境恶化,从而直接导致病害发生。所以建议养殖户有条件的可以改建“对虾卫生间”、改善池塘集排污能力,通过排底污的方法,改善养殖环境,往往比单纯治疗疾病更加事半功倍。
在选苗的建议上,尽管大家内心需求的是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规格整齐的“优质”虾苗,但是在不了解家系、育苗策略的情况下,争论究竟哪个品体系更好意义并不大,选苗对于养殖户来说更像是选苗场,主要是看苗场是否有完善的水处理设施、检测设备和先进的育苗理念,所以,买虾苗其实更像是在选人、选苗场,而不是单纯的选苗。
同时,王老师也提醒北方的养殖户,密度高并不等于产量高,发病早晚与密度高低确实有一定相关性,密度越高,风险越大,环境容量的超负荷下容易产生应激而导致养殖失败。养殖户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成功率比产量更为重要。养殖户应该根据自身的配套设施(增氧、进排水),投饵技术、经验等各方面条件设计目标产量,从而确定投苗密度。针对近年常见的细菌侵染胃肠道引起的病害,王雷老师建议以恢复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和构造环境正常微生态系统的策略着手。而传统药物防治方法有很多缺点和局限性,“药物特性未知,用量不当极易引发耐药菌和安全隐患,所谓是药三分毒,过度用药会影响对虾的生长及肝胰脏的功能。”
“对比其他品种,从南美白对虾拥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合高密度养殖、广盐性、养殖周期短等各方面优点看,目前可能尚无更为理想的替代品种。虽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通过自然淘汰与技术提升,南美白对虾产业未来将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将可能有较大改变。”王雷老师最后说到。
小棚标粗模式在北方蓬勃兴起
天津海大水产养殖技术工程师崔相东
小棚标粗模式是天津海大饲料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北方市场大力推广并取得不俗成绩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据天津海大水产养殖技术工程师崔相东介绍,小棚标粗养殖模式在北方经历了起步、探索、高速发展这几个阶段。“-年有一批先行者去江苏的如东和福建考察完回来后,率先尝试了小棚标粗养殖,但那时候的成功率并不高。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配套体系的完善,成功率越来越高,年,整个天津小棚标粗的成功率只有6成,到了年,在模式、规划、技术完善以后,天津的成功率有近9成,整个北方市场的成功率也在8成以上。
“目前,在北方而言,天津地区的小棚大概有张,辽宁有张,山东有张,整个北方大概有张小棚左右。海大小棚标粗模式养殖户在天津区域的成功率接近9成,辽宁区域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可以说是为当地的对虾养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会上,崔相东介绍小棚标粗的几个优点。小棚标粗可以提前放苗,规避倒寒潮恶劣天气,提升虾苗入塘成活率和规格。此外,还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前达到大规格,规避土塘发病高峰提高养殖成功率,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尝试一年2造虾,充分利用池塘,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以外塘苗种成活率按照8成,亩产斤,规格35条计算,外塘亩投标粗苗密度为2.1万。如果外塘有亩,则需要苗种万,小棚标粗成活率按照8成,则需购买虾苗万。第一茬虾在4月中旬标粗,标粗25天5月中旬天气稳定后则可转到外塘,每亩投苗2-3万,养到7月上旬则可出虾,规格为35头左右,那时候属于青黄不接之时,养殖户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如果养殖户需要养殖第二茬虾,则可在6月下旬标粗,标粗大概30天后到7月中旬转到外塘养殖,这个时候因为要赶时间,密度需要低一点,亩密度1-2万即可,一直养到9月下旬出虾,规格为30只左右。北方一年也可以养两茬,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实际上,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技术、产品是不可以复制的,养殖户在使用小棚标粗模式的时候,也要了解标粗的技术和使用适合的产品,才能保证小棚标粗的成功率。
立体增氧或是未来的方向
虾越来越难养,产业正在急速升级,到最后拼的都是硬实力,这里说的硬实力指的就是新型养殖设备。不但止国外先进的养殖设备纷纷进入中国,而且国内传统的渔机厂商也在加紧产品升级。
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陈磊
浙江富地机械有限公司经理陈磊在报告《几款新型增氧机的介绍》中表示,对虾行业现在面临着产能下降、环境恶化、多种病害等众多问题,行业将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而这种转变必然需要渔业设备的同步发展与硬件支持,从而使对虾行业真正地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技术升级中,机械的升级是最容易做到的。针对对虾行业目前增氧设备比较落后的现状,陈磊指出立体增氧将会是未来的一个新方向,并详细介绍了富地公司最新研发的射流立体曝气增氧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曝气增氧能力,同时能使上下水体进行交换。该系统适合于氧气需求较高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同时,陈磊在报告中建议养殖户在配置增氧机的时候,选择多种型号的增氧机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增氧效果。
疾病频发的原因何在?
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
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在《我国对虾养殖重要病害及其防控实践》的报告中指出,对虾养殖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技术不断提高,设备也在不断升级,然而病害还在不断发生,其中原因是什么?“养殖规模不断上升、养殖容量超载、养殖生态系统脆弱、养殖品种单一、疾病防疫措施不得力、缺乏设施装备等等都是病害频发的原因。”
针对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也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王老师也给出了综合的防治方案。“我建议养殖户要建有独立的进水渠、排水渠,防止相互污染,另外有条件的要建立沉淀池,通过清淤、暴晒、生石灰消毒(公斤/亩)等方法改良底质。实施苗种检疫,购买SPF、SPR优质虾苗。合理放养密度、养殖用水消毒或循环水,建立公共养殖水库,保持良好水色和水质稳定。鱼虾混养、杜绝投喂小杂鱼、贝类,定期检测和控制水中病原细菌数量,定期控菌,以减少AHPND的危害。”
王老师指出,切断饵料病菌来源及其他传播途径,做到早期诊断、对症下药,了解重要疾病流行季节是预防AHPND的关键点,比如说,肝胰腺急性坏死病的发病高峰期是6-8月份,危险环节是30、60、天这三个阶段,这时候就需要加强预防。“AHPND并非不治之症,但是需要有非常严格的操作措施。通过加强水体和虾体的检测,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合理用药,很多案例都说明AHPND也可以治愈。”
会场花絮
交流、分享
企业展位展示
部分嘉宾合影留念
参展、交流
转载声明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
fishfirst.cn。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征稿
zh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