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是水产动物一种常见的生理状态。“应激”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体能下降了,免疫能力就会下降,原来潜伏在体内的隐性病害就会抬头,有害的细菌趁虚而入,容易引起对虾发生病害,所以应激反应是水产养殖的最常见问题,必须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对虾应急反应的症状1、大触须,尾扇变红,胡须变红,虾体色发红(也叫应激性红体,注意区分病毒性细菌性红体,细菌性病毒性红体小编今后会着重描写)2、吃料突然减少,或者突然停止不吃,沿着虾塘周围巡塘会发现有些虾在浮头游动。3、在巡塘的时候对虾容易受到惊吓,跳出水面。4、有时候会出现趴边的虾,捡起来会发现有黄腮,断须这类症状,注,断口新鲜,而非黑色。断口黑色是另外的毛病,
引起养殖对虾应激因子主要有:
1、物理性因子:温度、光照、振动、声音等;
2、化学性因子:溶氧、酸碱度、盐度、有机质含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鱼药以及渔业自身污染;
3、生物性因子:如养殖密度、搭配、食物、病原、敌害;
4、人为因子:饲料安全性、生产操作、运输、滥用药物、施未发酵的有机肥、随意放养)。以上因子使得鱼虾的适应反应偏离出正常的范围,扰乱了对虾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范围内的正常功能。
5、虾池盐度的改变。由于连续暴雨、纯淡水远离了南美白对虾最适盐度范围,使对虾出现虾壳变薄,抗离水能力差等体质下降等特征,易发生应激反应。
6、池水水温的剧烈下降。每年清明前后、立秋前后,温度突变,且昼夜温差较大。南方五、六月份,连续降雨,由于池水表层水温最高,纯淡水的暴雨比重较低,池水与雨水的混合主要发生在上表层,导致了表层池水温度的急变,对浮游生物和对虾影响很大,导致发生应激性红体病。
7、池水透明度突然增加。由于某种原因,养殖水体的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池水透明度突然增加,出现这种情况后2-3天可能出现发病死虾。
8、养殖池水溶解氧含量低。由于管理不善或池水长期不变换,有机物含量太高,或在高温季节,池水老化,浮游植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又不能恢复繁殖,或在连续阴雨天气,池水长期光照不足,池水溶解氧长时间低于3mg/L以下,表现为对虾摄食量减少,低溶氧的刺激,南美白对虾最容易发病。
9、虾塘水质底质污染。近几年来,虾农为追求养殖高产高效,不断增加放养密度及投饵量,加上管理不当,引起水质底质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氮磷等发生非正常地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虾池的污染,当水体环境因子产生异常时,虾池原有的生态失去了平衡,对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理机能紊乱,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并逐渐感染疾病死亡。经常泼洒“底居氧”可以缓解此种情况的发生。
10、频繁使用化学消毒剂和药物。化学消毒剂和药物虽然对预防和治疗对虾疾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使用高刺激性的强氧化剂或消毒剂浓度过高时,能引起对虾非生理性的大量脱壳,造成应激发病。建议使用无刺激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消毒制剂“派尼均安”。
各种应激反应的解决办法:
1、水色突变,如倒藻,水色变清,或者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水色过浓。
出现倒藻,水色变清,应该先泼洒应激宁+速补,有条件的可以少量补充新鲜水,然后用金水露解毒。在第二天应使用氨基酸类肥水制剂补充藻类营养,争取将水色培育回正常色彩。水色过浓引起应激处理方法基本同上,先泼洒抗应激制剂,用量需要比上面大些,过两小时,等对虾缓和一下,排除一部分池底水,再补充一些新水进去,晚上底居氧全池抛撒,第二天用无刺激新型消毒剂派尼均安消毒。
2、天气突变,如短时间内突遇强烈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温差大等极端天气。暴雨和持续降雨会使雨水聚集在虾池表层,雨后表层水温低,底层水温高,其次PH值也不同,水质分层。同时因为缺乏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很好的进行,这时候容易造成一部分藻类死亡,具体表现为水色变得白浊,这种状态下,水体溶解氧容易减少,水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有害生物大量繁殖,(例如常见的弧菌),容易是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分解产生硫化氢,亚硝酸盐,并积累在底部,进一步会导致对虾中毒死亡。
这种状态下,大家需要做到多留意天气预报,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夕,准备好抗应激类药品,在恶劣天气初见苗头时,先泼洒抗应激药品。减少喂料,或者停止喂料。假若恶劣天气将会在几天后到达,那大家改底一定要做好,不管什么恶劣天气,虾塘底差是最致命的,因为一到恶劣天气,对虾喜欢躲在水底,所以恶劣天气前一定一定先把底改好,经常使用优质底改产品“底居氧”、“底卫士”。
在下雨期间,一定要开至少一台增氧机,防止水质分层。雨后注意做好解毒,留意PH值,控制水位,假若池水上涨,导致塘堤上长得杂草被塘水漫过,最好拔掉,因为这些草不是水生植物,在塘水浸泡下,很快会死亡,然后腐烂。植物死亡腐烂会消耗溶解氧,腐烂的过程会释放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溶解在水体中,不一定能让对虾中毒,或者产生很大的反应,但容易造成对虾亚健康状态。
3、季节转换,春夏交替,秋冬交替。换季那段时间的天气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忽冷忽热,风向不定,而且还不规律。这种情况下,容易使水体不稳定,导致倒藻,翻底,或者大面积换藻(就是水色突变,由本身一种藻死亡然后应季新藻从新繁殖),这样容易导致对虾抵抗力减弱,抵抗力一弱,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发病,后果不堪设想。换季应该要加强对虾的营养,具体体现在饲料添加营养药品,泼洒营养药品,泼洒应激药品,泼洒粉末钙等等。并且适当使用一些培育藻类的肥料,使藻类不至于一下全部死亡,让它有个过程。这对减小应激反应会起很大作用。4、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杀虫剂,杀藻药(在蓝藻爆发的时期会使用杀藻药进行控制蓝藻)如硫酸铜,硫酸锌,或者大剂量使用含氯制剂消毒药,都会让对虾产生剧烈的应激性反应。建议使用无任何刺激的新型消毒剂“派尼均安”和中药杀菌制剂“神农百果露”,减少喂料,拌饲料内服“惠食生”+“免疫双抗”,傍晚泼洒一次营养品“金维康”,保证对虾在夜间拥有足够的体力。5、过塘(就是标粗苗捕捞以后放入另一口塘)。由于捕捞通常使用放笼,或者电网,所以其实在捕捞过程中,对虾已经有轻微应激反应了。再加上过塘到了新的环境,新塘水体环境跟本塘是有所差距的,这又是一个应激原因,最后放入新塘的过程,有时候会伤着虾苗,这也会引起应激。在过塘前对母塘进行全方位改底,泼洒通透水体,破坏水面张力的药品,尽量使子塘的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含量等环境因素尽量接近母塘,过塘以后母塘子塘都打开增氧机,不小于等于两台,白天开两小时,晚上比平日多开一台增氧机。
6、一次换水或加水太多,(超过30%-50%)换水应该少量多次进行,每次从底部放水,放掉10厘米以后再抽新水进池塘,每次放水跟添加的新水分别不得超过30厘米以上,10-15厘米是安全范围,数值越高风险随之增加。
当然,有些虾友的抽水地方跟放水的地方相距很远,这样的话,也可以一边放水,一边抽新水,由于刚抽的新水还没那么快到达放水的地方,所以,这样操作,也是可以的。看大家的习惯与理解。换水15厘米以下,不用泼洒抗应激药品,因为处在安全范围,这种程度的换水,并不会造成对虾的不良反应。
但是,假如塘水恶化太严重,我们不得不大量换水,甚至需要换水超过30厘米的时候,我们要在放水放好以后先泼洒抗应激药品,然后再添加新水,注意,放掉30厘米以后,每天只能添加10厘米新水,避免二次应激。放水掉30厘米水在白天泼洒抗应激药品应激宁以后,在傍晚,还需要泼洒一次钙制剂,或者微量元素制剂速补,夜间增氧机多开一台。如此做法,不一定百分百确保不会产生应激反应,但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几率。7、溶氧,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素急剧变化。养殖水体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等有害物质超标。水温分层,溶氧分层等等硬性指标出现问题,导致对虾应激。以下做法通用于以上指标不正常:当指标发生变化,不正常的时候,应该停止喂料一天,开足增氧机,同时泼洒解毒药品甘泰乐+金水露,第二天给对虾拌料喂食,拌料药品是护肝药品免疫双抗+甘泰乐,因为肝脏参与虾体排毒,有条件的可以泼洒护肝药品,如甘泰乐、黄氏琼浆。8、养殖中途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在虾塘中抓掉一部分虾(原因可能是虾苗成活率太好,导致密度太高,或是大小不均匀等等),导致剩余对虾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大面积退壳,虾体发白,不吃料,巡塘会发现有对虾趴边死亡。尽量避免抓掉一部分虾,尽可能安排一口塘一次性抓完。实在不行的话,在抓虾前两天,第一天充分改底,并泼洒速补。第二天泼洒营养品甘泰乐,各类维生素制剂。在抓虾后,全池泼洒抗应激药品应激宁,开足增氧机三小时,关闭以后泼洒底居氧,这玩意放出氧气,产生钙质,净化水体,是个不错的好玩意。抓虾后,还需要连续两天泼洒速补。第一天按说明量,第二天减半。确保退壳的虾能尽量轻松的吸收到钙质,加快硬壳速度。这样能避免软壳薄弱期因为外界因素死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