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鱼行情比较低迷,我们养殖户是改变不了行情的,所以我们只能想办法怎样才能在这种低迷的行情下尽力赚钱”。有二十几年生鱼养殖经验的周润森带着对近期生鱼鱼价的忧虑,但更多的是丰产丰收的喜悦跟《农财宝典》记者谈起目前的生鱼养殖。
水质调控是基础
7亩塘共出鱼11.06万斤,纯利润11.81万元,亩产1.6万斤、亩利润达1.7万元。年9月30日的这份出鱼数据是周润森最近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谈不上惊艳,但一如既往地表现稳定,正如周所说的,如何在行情低迷的时候持续盈利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经15个月养殖,鱼均重2.08斤/尾,炮头鱼达4斤/尾。
据周介绍,现在顺德生鱼养殖池塘租金贵,大家不得不提高密度来分摊成本,当地亩产平均水平已达1.5万斤。然而,随着生鱼密度的大幅度提高,由于残饵、粪便、死藻等有机物的累积,水质很容易恶化,生鱼烂身、肠炎等疾病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对高密度生鱼养殖来说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大家普遍认为生鱼耐低氧,很多人为了省钱少装增氧机或者装了增氧机也很少开,但周润森的7亩池塘安装了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在小苗标粗阶段开始即开增氧机,为了保证水质,周老板还留了一口6亩的蓄水池,蓄水后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再供4口生鱼池塘进行调换水,视水质情况一般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50-60公分,平时还定期使用底改,活菌进行调水,防控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
饲喂管理是重点
除了日常的水质、底质管理,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是饲喂管理,在饲料的选择上,周老板选用金浦生鱼配合饲料。“金浦生鱼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年下来鱼都很健康,没发生过病害,这批鱼整个养殖周期,药物费用和保健费用加起来不超过元/亩,以前我用其它品牌生鱼料的时候,这部分费用要-元/亩。另外,我觉得金浦生鱼料吸收消化好,在水温高时也可以正常加料,快吃快长,而且鱼到了后期,采食量也很好。”周润森说起他现在所用的金浦料赞不绝口,二十多年的生鱼养殖经验让他对饲料的选择尤其重视,由于生鱼投喂量大(他刚起捕的这7亩塘总投料高达83吨),因此对饲料的营养及吸收利用率要求特别高。
周润森的生鱼料基本上是直投,仅一个月拌一次多维+穿心莲或板蓝根中草药进行保健,连拌三天,不用再添加其它营养用品或抗生素,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此外,生鱼养殖普遍存在高温期加不上料,或加料就易发生肠炎甚至死鱼现象,但周老板养的生鱼发病少,成数高、料比低(刚抓的这塘标粗阶段成活率高达八成五,成鱼阶段成活率更是高达九成多,经历天的养殖,料比仅1.52)。
据金浦饲料技术服务员李立贵介绍,生鱼肠道对于鱼的生长、健康非常重要,很多饲料品牌的用户都需要另外添加大量的营养、保健产品甚至药品。但是,金浦公司通过在配方与加工工艺上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使产品在利于生鱼消化吸收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生鱼的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肠道发育。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很少需要另外添加辅助产品,更不必要添加抗生素,既节省了人力财力也避免了药残等风险,为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了源头上的保障。
鱼体形是影响利润的关键点
“我对这批鱼的体形很满意,你可别小看这体形,同样规格的鱼,体形好坏收购价相差每斤5毛以上,像今天这样一塘鱼就差异6万元左右,现在鱼价低迷,差异的6万元基本上占了整塘鱼所有利润的大头了”。据周老板多年的养殖心得,如果鱼料喂出来的生鱼太肥,形成了“大肚子”是生鱼养殖的大忌。
大肚子的鱼会被鱼中压价甚至拒收,一年多养殖的辛劳付出可能就要打水漂甚至面临亏本;但是如果鱼料营养不足或吸收不好,养出来的鱼体形太“修长”也不行,太瘦的鱼口感、肉质不好,产量低,料比也偏高。像他养殖的这批鱼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够肥、有重量又不至于成“大肚子”而被鱼中压价。
养的鱼是否过瘦或“大肚子”,饲料是主导因素,养殖户是很难通过日常的管理措施补救的,因此生鱼饲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说法得到了金浦配方师张彬的印证,“生鱼由于太肥满甚至大肚子往往与消费者对野生生鱼修长的体型‘认知’差异大而接受度低,价格大打折扣,但太过‘修长’消瘦的体型对养殖户也是不利的,怎样把握饲料配方对生鱼肥满度和生长速度影响的平衡点,尤为关键。目前能做到稳定地把握这个平衡点的饲料企业还不多”,张彬告诉《农财宝典》记者,金浦饲料在进入生鱼料板块之初,在金浦自己的多个生鱼养殖基地专门针对生鱼肥满度和生长速度的平衡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收集了大量的实践数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长模型,并根据珠三角地区的养殖特性、不同季节的水温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生鱼的消化吸收特性等因素,对配方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生鱼料在正式推出市场时就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
做好自己、平常心应对行情起落
生鱼主养区顺德由于塘租高昂,生鱼的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在动辄一万多两万斤亩产的压力下,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现在养殖生鱼的基本上都是像周润森这样有数十年养殖经验的老手,他们的养殖经验非常丰富,对饲料的质量和成本非常敏感,对饲料的要求非常高。”饲料质量和性价比不过硬是很难立足的,这也反过来促使饲料厂家要不断的改进、完善,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张彬总结,在目前生鱼行情低迷的状况下,鱼农没办法控制行情,只能够从饲料选择、日常管理等方面控制成本;同样的,对料企来说只能力争不断改进,提供更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行情低迷是一种磨练,但同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一种促进。行情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无论行情高低,总有部分养殖户赚钱。同样的,市场对所有企业也是公平的,无论市场起落,总有部分企业能逆势增长。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如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1.来源:农财宝典;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赖就强;
3.农财宝典水产版。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投稿与报料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农财宝典》杂志携手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等,举办首届华中水产膨化料发展论坛。点击可进入报名页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