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开菠萝财经团队开菠萝财经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原创
作者
苏琦
编辑
金玙璠
今年中秋,还能吃上螃蟹吗?
今年中秋节提前到9月10日,而往年大闸蟹的捕捞期都要等到9月中下旬。同时受持续的高温影响,今年大闸蟹的最后一次“脱壳”普遍受到影响,个头也被“热瘦”不少。
产量减少、个头变小,价格却涨了。多位蟹农预测,今年大闸蟹的价格有10%-20%的涨幅。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姚水生称,目前正式开捕时间尚未确定,预计与去年时间差不多,价格方面具体看上市后的产量和需求量。
这对爱吃螃蟹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大闸蟹在国内受欢迎到什么程度,不但被“吃”出了千亿市值,还养活了近万家企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早在年,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已接近亿元。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大闸蟹相关企业超家,其中,江苏省的企业数量最多,超过家。
对于爱吃螃蟹的人来说,另一大噩耗是,螃蟹还在湖里,蟹券的销售却已进入旺季,尤其是今年中秋节期间买不到成熟的大闸蟹现货,不少想要送礼的消费者便把目光转向了“纸螃蟹”。
但近两年来,蟹券已经被不少不良商家玩出了千层套路,“一券在手,螃蟹难求”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大闸蟹涨价、缺席中秋的今年,年轻人还买单吗?蟹券还能“收割”年轻人吗?
大闸蟹“热瘦”了,也热贵了
这个夏天被称为“史上最热”,7月以来,大闸蟹主要产地江苏省的兴化市、苏州市、常州市、高邮市等地,气温持续高达39℃以上。
小红书博主“卖螃蟹的小朋友”(下称潘女士)从年开始养殖螃蟹,一开始是爷爷奶奶在常州的长荡湖里养殖螃蟹,直到年左右,因为政策原因长荡湖回收围网,接着他们在常州溧阳进行蟹塘养殖。
在他们家的印象里,养殖螃蟹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高温的天气。“今年的高温天气整整持续了近两个月,40℃的高温,不仅人受不了,塘中仍在蜕壳期的大闸蟹也受不了。”
潘女士家的蟹塘
受访者供图
据潘女士介绍,大闸蟹从春节前放蟹苗到螃蟹成熟,一般需要经历5次脱壳。今年7月到8月,刚好是大闸蟹第3到4次脱壳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了大闸蟹的成长。
首先,螃蟹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水温过高,会出现河蟹大量夜间离水上岸、不吃东西的情况。
其次,高温使得湖中水分蒸发快,水中溶氧不足,极易导致大闸蟹缺氧。另一方面,水草既是大闸蟹的饲料,也能为大闸蟹遮荫,但高温影响水草的生长,导致水草烂根变质。
“螃蟹蜕壳要借助水草,要么停在水草上、要么藏在水草里。因为螃蟹刚脱壳时,全身都是软的,如果有其他的螃蟹从它身上爬过去,容易导致其生病或死亡。”潘女士称。
“死蟹太多了”,潘女士的亲戚家这两天都在捞死蟹,大概每天能捞一桶半。这两天兴化的湖蟹收购价为1.8两的母蟹90元/斤,2两的母蟹元/斤。“而一桶死蟹最起码10斤,损失惨重。”
由于生长受影响,今年的大闸蟹可能出现两壳并作一壳蜕的情况,相当于第4次和第5次一起蜕,最终会影响大闸蟹的大小和重量。
多位蟹农都对媒体表达了担忧。据他们的经验,成蟹比往年小,之前大闸蟹的平均规格可以达到4两,今年可能只有3.5两,6两以上的大体型大闸蟹产量预计会明显减少。据他们预测,江苏地区大闸蟹的整体产量将减少两成。
根据姚水生提供的数据,去年阳澄湖大闸蟹整体产量为1.09万吨,而今年极端天气对阳澄湖大闸蟹整体产量会造成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好预估,“要等真正开捕之后由农业农村局来官方宣布”。
对于养殖户来说,不能“坐以待毙”,只能花更高的成本去“抢救”,常见的方式有调控水源中的营养微量元素、补水草、水底增氧等。
现在潘女士家里共有三个塘,每亩养-只螃蟹,一个塘约15亩地。她们家蟹塘的水草也烂了一部分,不得不去别的地方采购水草,元一车,运了三车;水草少,水里氧气不够,在高温的两个多月里,蟹塘的增氧机全天开着,光电费巅峰时期一个月就达到三四千元;此外,蟹的养殖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地租成本也在上涨。
受访者供图
那么,今年大闸蟹的价格会有所上涨吗?多位蟹农表示,应该会有10%-20%的涨幅。养殖成本上升,螃蟹产量减少,批发商拿货价格高,市场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潘女士告诉开菠萝财经,自家螃蟹今年中秋赶不上开捞了。另外,阳澄湖大闸蟹预计在今年9月20日之后正式开捕,错过中秋已是板上钉钉。
图源/微博
不过蟹农们也保持乐观,按照他们的说法,虽然今年大闸蟹总产量有所减少,但螃蟹经过“淘汰”,品质反而会更好一些。
潘女士则提到,养殖方式不一样,每一个蟹塘的螃蟹口感也会不一样。有良心的蟹农会在发货之前对每只螃蟹精挑细选,因为质量不好的螃蟹在运输途中也容易死亡。
“纸螃蟹”的收割术
今年的持续高温不仅难倒了蟹农,也掏空了吃蟹人的钱包。开捕期赶不上中秋,消费者又想送礼,今年的蟹券生意越发红火。
蟹券本质上类似于一种期货,一度提供了方便——消费者可以自行预约,也可以将蟹卡送人;养殖户根据预约订单现场捕捞,减少运输和保存成本。这本是一种方便,却被一些不良商家玩出了“套路”。
早在年,央视就曝光了关于蟹券“证券化”的操作。简单来说,厂家印制面值元的蟹券,以元/张的价格售卖给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后将其用来送礼。收礼者如果想折现,再以元/张的价格卖给回收商,最后以元/张的价格被厂家回收。
在这个过程中,螃蟹并未露面,仅凭一张蟹券,厂家获利元,回收商获利50元。螃蟹在整个流程中实现了证券化,形成了交易闭环。但唯一付出了金钱的消费者,却要承担风险。
一个最常见的坑是,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挑选蟹券,券上的标价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电商平台上的“蟹券”分为“型”“型”“3型”“型”等各种型号,但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些型号代表的意义,也很难从这些型号推断螃蟹的实际价值。
天猫和京东上的蟹券
“为了送礼的时候有面子、寓意好,卡面上的型号数字越标越大,实际成交时的折扣却越来越低。”依据霄云的经验,“一般型号数字越高的,成交价格可以打到4折以上。”
购买蟹卡后,消费者依然要继续闯关,第一关就是提货难。
双双就遭遇过这样的坑,她的爸爸去年购买了蟹券,但系统一直提示无法预约提货,提货日期基本全部约满。“我一连试了一周时间都不行,然后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