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管理要点
March
抓好春季池塘管理,创造良好水体环境,能有效促进塘鱼提早摄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力,延长生长期,对促进全年渔业生产,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苗种投放
水温5-8℃,平均气温5-10℃,是大宗淡水鱼苗种投放的合适时期。一般2月底完成。
苗种销售前5-7天,最好显微镜检查鳃部是否有斜管虫、固着纤毛虫等寄生。如有寄生虫,按后面的参考方法防治。应提前两周做好放苗准备(晒塘、消毒、进水、培藻),保持水质一定肥度,有利于提高存活率。
鱼种的捕捞、运输和投放中,应该操作仔细,减少外伤,是提高成活率的基本保障。根据水温和运距,调整运输密度和供气量,保证运输中供氧充分。苗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20分钟。下塘后,可以全池泼洒抗应激保健品。下塘后第3天和第5天,可以用碘制剂或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一次。
日常管理
1、底质改良和水质调控
随着春季水温不断上升,要逐步重视老塘的底质改良。使用氧化型底改(10-15天一次)和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4小时/次),释放底质营养素,培养优质水质和水色。
2、及时投喂和肝肠保健
越冬存塘鱼体质弱,前一年的肝胆综合症也没有完全解决。开春后,要及时开食投喂、并做好肠肝保健(内服维生素类、中草药类保肝健脾药)。
病害防控
1、寄生虫病
防控好外寄生虫是减少外伤和继发水霉及细菌病的前提。春季流行的寄生虫有斜管虫、杯体虫、固着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等。
2、水霉病
防止鱼受伤是防控水霉病最关键的措施。如果鱼有受伤的可能,务必提前做好水霉病预防。可使用壳聚糖碘等促进创伤愈合。加强常规消毒和使用效果确实的水霉病防治药物。
3、细菌病
春季不是细菌病的高发期。如果年前大宗鱼行情差、停食早,年后开食晚、不及时改底调水、忽视寄生虫防控和肝肠保健,鱼体很容易会有各种外伤。当水温进一步上升后,3-4月份的细菌病继发感染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春季细菌病防控以内服肝肠保健和增强体质为主,以外用消毒和水质调节为辅。
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解毒与代谢功能,这两种功能都需要特定的生物酶参与才能完成,P酶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微立旺?肝脏解毒功能菌经过多年研发,筛选出能分泌表达P酶的多种功能益生菌,经发酵集成科学组合而成,P酶是存在于肝脏、肠道中的一类代谢酶系,通常位于细胞内质网上,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及动植物中。它们在氧化、过氧化和还原内、外源性生理化合物,如甾体、胆汁酸、脂肪酸、生物源性氨类等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对有害物质的降解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促进机体解毒排毒,维系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保肝护肝解毒菌
乳酸菌、免疫多糖、解毒酶等益生菌及其分泌代谢的多种复合功能酶系。
乳酸菌≥0.5xCFU/g,pH:4.0-8.0,杂菌率≤25%
粉末
家禽、家畜、水产养殖等。
1、拌料或造粒。推荐添加量为-g/吨,依饲料污染情况,可酌情增减添加量。
2、饮水用:家禽、家畜、宠物饮水用全程添加,推荐添加量为-g/吨水。
1、参与肝脏一切解毒生物化学反应,促进肝脏将来自体内外的多种霉菌毒素及重金属、药残、农残、自由基等对肝脏有害有毒物质代谢产物等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彻底分解。
2、提高肝脏细胞活性及修饰能力,加快肝脏新陈代谢,增强肝脏的蛋白质与脂肪代谢能力,从而明显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增加出栏均重,降低料肉比。
3、强化及修复肝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4、能够增加肉质中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升肉质的口感和风味品质。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