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胜维饲料高级工程师施卫民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放眼一望,一切都充满了丰收希望。许多朋友也开始了一年丰收的基础工作。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朋友而言,丰收的开始就是做水,也就是纳水处理后培藻,让池塘里的水指标符合养殖对象的生理要求。第一次的做水工作经常会容易出现什么啰嗦事?
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咱们分几部分说说:
1、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pH异常。
2、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二:氨氮、亚硝酸盐异常。
3、第一次培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三:水体培出异常藻。
4、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四:水体出现絮状悬浮物。
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pH异常
在第一次做水时pH异常主要体现在:
1、最为多见的是:外水源pH正常,纳水后水色一上来,pH马上飙升。
2、外水源pH正常,纳水后pH很快升高。
3、外水源pH已经高了。
第一种现象:外水源pH正常,水色一上来,pH马上飙升
外水源的pH正常,纳水后水色一上来,pH就马上飙升是许多老养殖区域比较多见的一种形象。
下面就是广东省湛江的一个池塘(铺膜)的水色和pH关系的例子。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随着水色(藻密度)的渐渐地浓起来,水体的pH也随之飙升。如何克服这种水色浓起来,水体的pH随之飙升的现象,最好先了解一下,池塘里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池塘水体的pH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影响pH的这些因素就可以相对有针对性的避免出现pH飙升这种现象、克服pH飙升这种现象。而不是不问原因就盲目的追风说:该补这个补那个的或者就简单说水里有毒!
一、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水体pH?
养殖池塘中因素影响了水体pH主要是:
1、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
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会大量的消耗水中的游离CO2,从而使池塘水中CO32-和OH-积累,导致pH值升高。
2、池塘水体的硬度、总碱度
若水的硬度、总碱度相对高,则水体中的CO32-和OH-积累的浓度会受限制,pH值上升幅度会相对较低。也就是说:提高池塘水体的硬度、总碱度会对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使池塘水体的pH不容易飙升!
3、池塘中pH分布和变化特点
池塘中pH分布和变化和气候、池塘的水位、富营养化程度等条件有密切相关。池塘中水体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会有着显著差异,因此池塘水体的pH值也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和垂直分层现象,并且与O2、CO2、HCO3-、CO32-以及水温等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浮游植物丰富的水体,表层水pH值有明显的日变化。早晨天刚亮时pH较低,下午pH较高。高的时候池塘表层水体pH日变幅可达1-2pH单位。所以:对池塘的藻状况也可以从早晚pH变化来判断。
4、水温对pH的影响
在同大气直接接触的表层,温度升高,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pH相对上升,在底部水中,由于水体不能直接发生CO2的交换,当水体温度的升高,底泥的有机物腐解加快,会产生大量CO2,这就是养殖户常说的底发酸现象。
二、怎么应对外水源的pH正常,纳水后水色一上来,pH就马上飙升这种现象?
从上面说的影响水体pH因素中可以看到:池塘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池塘水体的硬度、总碱度会明显影响到水色和pH的关系。所以:怎么应对外水源的pH正常,纳水后水色一上来,pH就马上飙升这种现象就应该从这里着手,就是从解决池塘水体中藻丰度不要太高(就是不要让水一下子太浓)、提高水体硬度、总碱度这两点着手。具体是:
1、对于底部比较肥的池塘,应该在做水前就采取措施,控制池塘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减少池塘水体藻大量繁殖的营养基础,从而达到降低产生大量CO2的几率。
尽可能在养殖歇塘期做好清淤、晒塘工作,对底泥进行减肥,如果做不到清淤和充分晒塘就在纳水前采取底改的方法为底泥减肥。
2、对于外水源比较肥的养殖区域,做水前就采取措施,控制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减少池塘水体藻大量繁殖的营养基础,从而达到降低产生大量CO2的几率。对相对肥的外水源进行减肥再消毒使用:
3、对于外水源水体硬度、总碱度相对低的养殖区域,培藻的方式方法适当调整一下。
总硬度相对低的池塘:每亩泼洒钙镁宝一公斤开动增氧机搅拌一小时后干撒小苏打3-5公斤后再培藻。
总碱度相对低的池塘:除正常培藻剂外,先每亩用丰收宝0.5公斤、米糠5公斤、红糖一公斤加水发酵一天后连渣泼洒了再随后泼洒培藻剂,这样子做的水,pH飙升现象相对会少很多。
以下视频是泼洒丰收宝木米糠发酵物的过程:
第二种现象:外水源pH正常,纳水后pH就飙升
这种情况需要看看自己是否石灰用过量了,石灰的使用量和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有关系,不能够参考别人的用量,原则是:底泥越富营养化,石灰的使用量就可以越多,反之越少。
第三种现象:外水源pH已经高了
一般而言:大多数的天然地表水为中性或弱碱性,淡水的pH值多在6.5左右,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4。地下水由于溶有较多的CO2,pH一般较低,呈弱酸性。特殊的情况下如某些铁矿矿坑积水,由于FeS2的氧化、水解,水的pH可能成强酸性,有的pH甚至可低至2-3,但是养殖户是不可能在这些特殊区域建场的。当淡水外水源的pH已经高于7.5,海水高于8.4以上,就需要考虑外水源是否富营养化了,对这些外水源需要减肥了,降低富营养化程度再消毒使用。
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二:氨氮、亚硝酸盐异常
第一次做水不久,就出现氨氮、亚硝酸盐异常的主要原因非常非常简单,一般主要是以下几个。
1、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从已经富营养化的底泥中释放出来的。
2、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从已经富营养化的外水源带来的。
3、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养殖管理不合理,由于使用不合理培藻剂和不合理投料人为把过量的氮加到池塘里。在连续阴雨天和透光率相对低的冬棚、高密度的膘粗池更为常见。
4、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由于在连续阴雨天和透光率相对低的冬棚中,氮循环比较弱导致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积累。
其他原因如下雨等是偶然可见。
一、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从已经富营养化的底泥中释放出来的。
亚硝酸盐是微生物净化水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代谢产物。关键是:这些亚硝酸盐的代谢产物如果生产太多、不能够及时转化和消耗就会在池塘水体中堆积了,结果就是池塘水体亚硝酸盐超标。见下图:
底泥是池塘的有机物等等储存库,如果底泥过于富营养化自然就可能亚硝酸盐生产太多、不能够及时转化和消耗,在池塘水体中堆积了。见下图:
所以,预防第一次做水后氨氮、亚硝酸盐高的措施之一是从底泥做起!具体方案是:
1、歇塘时充分清淤和晒塘。
2、根据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适当撒石灰改底。
3、根据底泥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时间适当为底泥减肥。
二、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从已经富营养化的外水源带来的。
的的确确,一些养殖区域的外水源真的不敢认为是好水源。
甚至有一些区域的外水源不经过针对性处理,抽到池塘里没几天就肉眼可以看到絮状物漂浮。见下视频:
这些的外水源不言自明,含氮有机物可能会比较丰富,为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的超标留下了基础。
所以,预防第一次做水后氨氮、亚硝酸盐高的措施之二是从外水源减肥做起!具体方案是:
对于这些外水源,最好是在消毒前先采取减肥的措施再消毒使用,避免外水源中已经溶解的含氮有机物成为池塘水体中的氮循环一环,成为提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的主力军。
三、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是养殖管理不合理,由于使用不合理培藻剂和不合理投料人为把过量的氮加到池塘里。
养殖池塘内的微藻就是通过摄取水体中包括NH+4、NO-3、NO-2在内的这些无机,就完成了池塘中微藻自身的繁殖、增量(培起藻了),所以:许多培藻剂都以相对于有机肥更容易被藻吸收的无机铵肥组成。在阳光灿烂或者采光好的环境,藻顺利生长、藻顺利繁殖过程也同时摄取、降低了水体中的NH+4、NO-3、NO-2,保持了池塘水体的水质稳定。可是在和露天养殖条件不一样的冬棚、细雨连连的季节中,就很难保证藻顺利生长、藻顺利繁殖过程也同时摄取、降低了水体中的NH+4、NO-3、NO-2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培藻剂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的超标。
所以预防第一次做水后氨氮、亚硝酸盐高的措施之三是从培藻剂做起!具体方案是:
1、选择水溶性好、藻吸收相对快的培藻剂培藻。尽可能不要用鸡粪、鱼粉等等的有机发酵肥。
2、在采光不良的冬棚、细雨连连的季节中不反复施肥,尤其不要施铵肥。
3、改良培藻方式方法。
可以在池外扩培了再往池塘里添加大量的有益藻。见下图:
觉得麻烦也可以直接在冬棚里培藻,只要藻团多放一点,让桶里藻那个迅速形成优势就可以了,不要把培藻太高大上!见下图:
觉得还是麻烦、想轻松一点,也可以直截了当把藻团挂在膘粗池里,在培藻同时代谢氨氮、亚硝酸盐。见下视频:
4、在高密度的膘粗池里,投料(投料量和投料方式)要合理,千万不要拔苗助长的拼命投料、乱投料,这样子的不合理投料可能会反而欲速不达甚至成为氨氮、亚硝酸盐飙升的帮凶!
第一次培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三:水体培出异常藻。
和可能还雪花飘飘的北方不一样,地处亚热带的岭南,现在满大街已经红棉花儿开,桑椹果也枝头累累了,帅气的小伙子和爱美的姑娘们已经脱下臃肿的冬装换上冰凉的打扮了。
红棉花开了,寒潮就不会再在岭南为所欲为了。的的确确是到了该做好第一次做水,迎接今年丰收的时候了。可是如果第一次培藻做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培出一池异常的藻,确实会令人失望!
下图是广东省台山海晏、广海两个镇的一些养殖池塘春天第一次做水的水体抽样结果。
上面图中的这些异常藻,往往就是导致投苗后虾宝宝肝、肠胃等消化系统出现异常的元凶,这种情况在许多老养殖区域并不少见。
容易出现以上异常藻的养殖区域特点是:外水源相对比较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腐败物也比较多。
因此要避免出现以上异常藻的现象,第一个是重点措施是,降低外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和降低水体中的腐败物。
降低外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和降低水体中的腐败物关键必须让这些有机物形成沉重的、惰性的物质,否则就会好像聚合氯化铝的絮凝物一样,很容易就被打散又形成再度容易发臭的污染。
第二个是重点措施是,培藻过程中引进目标藻种。藻种很难保存在无水的条件下,也很难长时间在无氧和没有人为搅动的水环境中,所以:引进目标藻种可以采取活性藻团现培现用(7天左右)。
直接把藻团挂在池塘中是净化水质、培藻的一举两得好方法。
如果已经出现了裸藻、甲藻这些异常藻,可以尽快直接泼洒裸甲安处理一下,避免影响苗宝宝的肝、肠胃等等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第一次做水容易出现的问题之四:水体出现絮状悬浮物
有一些养殖区域的外水源可能值得注意一下子了!哪里的池塘纳水不到几天,池塘里的水就会出现棉花状的析出物,这些棉花状的物质之后会慢慢的沉到底部。如果纳入海水后马上加入淡水,这些析出物会析出更快,如果加入漂白粉搞不好整塘水会像豆腐脑一样,忒可恶!见下图:
出现这些现象很明显:是由于过于富营养化的外水源带来的结果。
对这些区域,就应该适当的对外水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这些有机氮进入到池塘,形成容易为微生物寄生产生腐败发臭的絮状物。
重点措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