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产品安全问题对桂花鱼产业的冲击尤为突出,外源性及食源性引入的孔雀石绿在桂花鱼体内残留超标引发食物安全隐患。自从水产品安全纳入监管后,桂花鱼的药残问题尤为严重。业内经销商纷纷表示,随着政府部门的强力介入,政策倒逼流通市场,受此影响,桂花鱼行情持续走低。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许是个机会,绿色生态养殖将让整个行业重新洗牌。
作为广东省四大桂花鱼主产区之一,清远桂花鱼一直颇负盛名,据统计,年清远桂花鱼养殖面积1.2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达6亿元。据了解,桂花鱼养殖如果以消毒、杀菌、灭虫为主的被动管控模式,风险高、可控性差、抽检时难以保障药残留不超标。对此,近年来,清远市许多合作社开始推广使用绿色可控的生态养殖方法,测池塘基础数据、定时调水、添加益生菌……不投放任何药物,让桂花鱼走上了健康、安全、高产的发展道路。
生态养殖投入大但盈利有保障
据了解,桂花鱼养殖成本很高,养出1公斤桂花鱼要投喂8~10公斤的小鲮鱼,而每公斤小鲮鱼价格约8元,因此,养出1公斤桂花鱼大约需要80元的饲料成本,另外,平均每亩池塘配备1个增氧机,需要终日不停地开着,人力成本也很高,若薪酬太低基本找不到人手。
据清远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透露,以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为主线的养殖模式,成本投入会较传统的消毒杀菌养殖模式高,且需要持续投入,细致管理,开始不被农户所接纳。但这样养殖的桂花鱼极少发病,鱼长得好、长得快,养殖也省心多了,间接节省了成本,并可以做到可控,真正做到了人在控制鱼,而非鱼控制人(为了治鱼病四处奔波),养殖的成功率也高了,盈利更有保障。
因地制宜检测评估须专业技术支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每个地方的水质、土壤不一样,要因地制宜。水产专家要针对这个地方的流域进行测量,获取当地水质的基础数据,如总碱度、总硬度等,评估是否适合养桂花鱼,如果不适合,应该添加什么样的元素,譬如清远的水较“瘦”,鱼难高产,在高密度养殖中,底质对于养殖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得改良底质,添加营养物质进行调节;其次,养殖过程中要定期采样、检测,及时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以调节水中碱度、硬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以满足池塘生态平衡的需求,并进行实时跟踪,查看养殖效果;最后,要加强“增氧”,氧气也是水中营养的一部分,很多养殖户为了省电少开增氧机,以为鱼不浮头就不开,结果鱼虽没事,但那些藻类、有益菌死了大半,污染了水质,病害就来了。
专家表示,其实很多养殖户都很有经验,只是养殖方式太传统,水产技术专家要把先进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户的经验相结合,引导他们定时检测水体,适时添加特定的矿物质、碳源、石灰、EM菌、保水菌、清底菌等。
寻求合作伙伴联手进行绿色养殖
当下,桂花鱼市场价格波动很大,从50~80元/公斤不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这时候塘头价尚可卖到60元/公斤,今年就只能卖到50元/公斤左右,农户要想有盈利,就必须不断寻找同路人,联合起来,一起来壮大桂花鱼产业。
业内人士强调,养殖要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