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说的"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养鱼八法,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不断总结来的。如果你对你的技术和某些养殖方法探索不去总结,那你之前做的工作就对以后的养殖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养鱼八法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几代人的实践经验总结,长时间对我们的养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我现在梳理把水色的问题梳理给大家,希望我们都借已有的经验,作出摸索和总结。
水质的变化,现在可以用水质检测设备来判别,鱼塘水体里PH值、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是判断水质好坏的常用指标。正常水体里,这些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养鱼水体最适合的PH值在7.2左右,如果大于8.5或者低于6.5就会对于鱼类有伤害。但如果它在6.5--8.5之间小幅波动,也说明是正常的。
但是,这样的检测需要水质检测设备,而我们养鱼的多数是农户,检测设备对我们来说操作上有难度。那么,靠观察水质变化就成了我们的主要方法,而水质变化多数又从水色上表现出来。所以,学会"察言观色"是我们养鱼人要学会的一门功夫。
那么,哪几种水色是差的水色呢?第一,黑臭水。
黑臭水体就是有黑又臭的水体,水体呈黑色表示鱼塘里有过多的物质,比如饲料、粪便、肥料甚至是死鱼、死亡的水生植物等。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朋友的鱼塘水呈黑褐色,还没有完全变黑,但风一吹来,就闻到了腥臭味,说明水质已经趋于恶化了。水面上还有漂浮着泡沫、油膜等。
黑臭水体的问题主要是在底质上。就像上面说的,饲料残饵、鱼类粪便等在池底大量堆积,再加上鱼塘原有的淤泥越来越多,使鱼塘底泥发黑、发臭。一般,这类水体的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较多,要及时调水。
要调整这类水体,一是加强换水,加快水体更新;二是要泼洒EM菌,加强鱼塘内的物质分解;三是泼洒底质改良产品,调整底质;四是施用肥料,培养藻类生物。
第二,红水。这类水主要呈锈红色。红水主要是甲藻过多造成,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分享过,鱼塘里的藻类既有有害的、又有有益的,甲藻属于有害藻类。一旦有害藻类占据鱼塘的大部分水面,就会消耗氧气、毒害鱼类、遮挡阳光、抑制有害藻类生长。有害藻类最怕大量死亡,给鱼塘水质带来污染或者毒害鱼类。
对于红水,一是要排出有害藻类水体,当藻类过多时可以结合打捞和排水的方式,尽量减少鱼塘里有害藻类的数量。二是用药物灭藻,在鱼塘排水口处杀藻,在排出死藻水体,杀藻切忌全池杀灭,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三是使用微生物制剂,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四是使用生物肥或其他肥料培养有益藻类。
第三,绿水。主要是油绿色的水体,这种水色一般会有油膜,主要是水体中蓝藻过多造成。和甲藻一样,蓝藻也是有害藻类,会使鱼类缺氧、污染水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第四,黄色水。这类水色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出现在暴雨后,二是出现在新开挖的鱼塘里。
暴雨后,泥沙会随水源以及池埂中进入鱼塘,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水体呈黄色,并且水体中含有泥沙甚至枯枝败叶等。
对于新开挖的土池,土壤颗粒之间的粘连性还不好,遇到雨水或者水源冲击力量过大时,鱼塘里的泥沙就会被冲起,形成黄水。另外,新鱼塘里如果养殖了鲤鱼也会有黄水,因为鲤鱼喜欢钻土找食物吃,泥沙会被拱起形成黄水。
对于雨后形成的黄水,可以先用清洁的水源进行换水,但是,如果发现鱼因为黄水浮头,就要泼洒应急增氧产品或者开启增氧机,再进行换水。经验证明,雨后一般会发生病害和虫害,换水后要用漂白粉泼洒消毒,隔2-3天后用敌百虫杀虫。
现在很多杀虫药对于一些苗期的鱼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黄颡鱼等一些无鳞鱼,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无刺激的驱虫产品,例如龙昌乐畅,以驱虫代替杀虫,不伤鱼还不伤水。
▼往期精彩回顾▼你真的会用菌?活菌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梅雨季节,连续阴雨天气,如何打好虾塘保卫战?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是改底后吗?水产抗虫联盟我们的目标:
打败一切寄生虫
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