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40℃!高温、暴雨天频袭,翻塘死鱼风险加剧,水产养殖塘头警报又紧急拉响了!高温暴雨天频袭,翻塘死鱼风险加剧
到了6月下旬,温度越来越高,池塘水温也提升很快。鱼跟人不一样,它是变温动物,适应性较差,再加上暴雨至特大暴雨频频袭击,极易引起水环境剧烈变化,引发池塘出现各种病害甚至缺氧泛塘全塘死鱼风险,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高温天池塘管理办法。
水温高,会带来两个最直接的后果:
1、水体细菌寄生虫繁殖速度快,一旦有害细菌占据水体优势,鱼容易患各种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
想做好鱼病预防工作,从哪里入手?当然是定期改底,建议高温季每7-10天,15%过硫酸氢钾片剂,每亩-g,及时清理塘底垃圾以及寄生虫卵等等,改底之后第二天,每亩使用g芽孢杆菌和mlEM菌,分解池塘残饵,粪便及死藻等有机杂质,一定要保持有益菌优势,维持水质清新。
2、鱼吃食量加大,吃食加快!每次喂料不要喂太饱了,一旦鱼群抢食动作减弱,就慢慢停料,掌握在八成饱左右。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如果是要变天,可以减料一半,甚至是停止投喂。高温投喂期,建议每10天,内服一些益生菌或者中草药,药饵期间,减料一半,不会影响鱼的生长。
针对成鱼池塘,水位尽量保持在2.5m左右,不要低于2m,尽量降低高温对鱼的影响。夏季高温天,尤其是强光照中午,大多数鱼在中下层凉快水温活动,所以保持底层水溶氧充足,水质干净,显得特别重要,一定要做好改底工作。
另外,水温超过30℃时,应谨慎用药,水温每升高10℃,药物毒性增强2-3倍,泼药尽量避开午间太阳直射时泼药,一般选在早上8:00-9:00或下午4:00-5:00,并注意做好增氧措施。泼药后1-2小时内应观察鱼的反映情况,有异常状况及时处理,还有就是一旦开始投喂,就不需要再给池塘施肥了,多补充有益菌就好。
高温期其他情况:
进入夏季,经常出现暴晴或阴雨,台风天气,白撞雨较多,对鱼本身造成很大的应激伤害及细菌感染。鱼也进入快速的生长期从而高投饵量带来的鱼机体代谢,池塘水质的压力也急速加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夏季天气变化大,很容易出现倒藻的情况,藻类死亡后会产生藻毒素。所以一旦出现藻类大量死亡,可以用有机酸解毒,第二天枯草芽孢杆菌加光合细菌分解水体有机物和死藻。
藻老化,已死
泡沫和油膜迟迟不散
2、高投饵量是对鱼的消化吸收机体代谢功能的一大考验,我们要先保肝护肠、增强体质,然后逐渐加料,最后稳定加料。在高强度的消化活动中使得肝功能下降,代谢分解效率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并降低免疫力,体质下降,加大患肝胆病或其他疾病的几率。所以我们有句话鱼大得越快就死得越快就是这原因了。建议内服中草药,例如黄芪多糖免疫草、甘草等,交替使用。
暴雨、高温引发的惨烈死鱼事故
6月初暴雨之后,梧州浔江网箱鱼大面积惨死
今年6月上旬,一场特大暴雨之后,梧州浔江网箱鱼发生大规模死亡,有2位养殖户损失多万斤,0多万元。其他损失千万元、几百万元、几十万元也不少,十分惨烈。
几万尾鱼苗突然翻白,高温,缺氧!年事发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董团乡
更多高温死鱼惨案......
为何高温易缺氧?
结合自然水体中溶氧和温度对照曲线,不难发现水体溶解氧气的能力随着温度升高是降低的。所以为什么北极产磷虾产量那么高,就是因为低温能够容纳更多的氧气,支撑更多的生物量。所以在高温季节,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更少,更容易缺氧。
夏季鱼塘使用增氧机技巧
夏季太阳光照强、温度高、暴雨天气多,会造成鱼塘容氧量下降,容易引起缺氧而发生浮头或泛塘事故,鱼塘使用增氧机,不但能增加水体的溶氧,还能降低水中氨氮等的毒性和饵料系数。因此,夏季生产中除了要加强夜间巡塘检查,认真做好池塘水质调节管理外,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天气,正确使用增氧机来防止鱼类浮头泛塘。
一是确定装载负荷。一般根据水深、面积和池形来确定增氧机类型和负荷。如长方形池以水车式,正方形或圆形池以叶轮式为好,每5亩配备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
二是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为打破热水层,一般在中午开机,开机的时间1.5-2.5个小时为宜。因为在高温的晴天,上层浮游植物比中下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故各层浮游植物向水体中释放的氧气不同,增氧机能使鱼池水体形成垂直循环流转,浮游植物能更好的完成光合作用,增加供氧量。
三是白天晴天午后有雷阵雨的天气、低气压闷热天气和傍晚突然下雷雨,应及时开增氧机。因为低气压闷热天气会造成鱼塘水体溶氧量降低,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池会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传到下层去,暂时使下层水溶氧量升高,但很快就被消耗,使整个鱼池的溶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鱼浮头。
四是连绵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应在第二日早上3-5时开机,一直开到太阳出来后停机。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氧补给少,造成水中溶氧量不足,易引起鱼浮头。
五是久晴未雨天气,要多开增氧机,最好在夜里1~2时开增氧机,第二天太阳出来后停机。因池塘水温高,由于大量投喂而鱼又大量排泄,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差,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氧债”大。如长期不加注新水,会造成水质败坏而引起鱼浮头。
六是如果鱼塘发生少量鱼浮头,应在鱼浮头之前,于半夜前后开启增氧机,连续开机到太阳出来为止。
七是傍晚时分一般不宜开启轮式增氧机。因为这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将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开机后会使上下层水中的溶氧均匀分布,上层溶氧降低后得不到补充,而下层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结果反而加速了整个鱼塘溶氧消耗的速度。
八是投喂饵料后1-2小时应开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能搅到水体,使水体形成循环流动,一方面可将饲料的味道带到鱼塘各处,达到诱食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鱼类形成吃料的条件反射习惯。
总之,增氧机的使用原则是“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白天不开。在生产中,应根据池中鱼的密度、水质条件、生长季节、天气变化、活动状态以及增氧机负荷面积大小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从而达到耗电少、增氧效果好、鱼类不浮头的目的。
华南“清蒸”VS华北“烧烤”!
最近我国有两个区域高温盛行,一个是吐鲁番盆地,一个是福建和浙江。福建宁德从16日开始到18日,连续3天最高气温冲上39℃,而且16~17日,分别以39.6℃、39.8℃连续两天刷新了当地6月最高气温纪录,18日,宁德的高温从9点就开始了,到18点15分才结束,持续了9个多小时。昨天副高南落,低空有些冷空气南下,浙江高温明显收敛,福建的高温强度有所减弱,但依然十分炎热。
不过,在副高控制下,华南的高温未来几天会呈现发展增多的趋势,加上当地湿度较大,基本就是“连蒸带烤”的节奏了;与此同时,大陆高压东移,华北周末两天也将遭遇高温“炙烤”。上述两个地区的小伙伴都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谨防中暑等现象发生。
中央气象台6月20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6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四川东部、重庆大部、贵州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中北部、河南南部、江西东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中部以及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黑龙江北部和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重庆北部、湖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3号台风要来了?分析:取决于这个因素
6月18日下午,从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今天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明显分成了几个阶层——在中纬度地区,一道壮观的大气长河从我国西南地区一直绵延到北太平洋深处,在我国的那部分给多地带来了梅雨。而在这道大气长河以南,从我国南海到太平洋深处又是大片的晴空区,这是副热带高压的区域。
但和之前不同的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南边不再是一片空旷的海区,而是一连串的热带云团。从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大大小小的云团从南海南部蔓延到菲律宾以东,再一直延伸到西太平洋深处乃至换日线附近,形成了一条长达公里的漫长云带。
这样的一幕也让一些网友疑惑“这是不是新台风又在酝酿了?”这一条跨越数千公里的云带是辐合带,也就是南北半球信风交汇的地带,英文简称为ITCZ。这是热带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因为辐合带中往往呈现大范围的低压区,而且水汽充沛,容易产生台风胚胎甚至是发展成为新台风,因此辐合带可以说是台风的“母体”。
那这么一说有的网友就更担心了,这么长的台风母体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有大量台风要出现了?是不是还要影响我国?这也并不一定。因为每年辐合带都要发展,但并不是辐合带时时刻刻都能产出台风,从目前来看,西太平洋低纬度的辐合带发展主要看副热带高压——作为低纬度相当重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影响着辐合带的发展。第一是要看中心脊线位置,是不是真正北抬,北抬了才能给辐合带和台风胚胎的发展留出空间。
二是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是不是偏大,如果中心脊线北抬,但面积还是偏大,热带洋面还是受下沉气流控制,一样不利于台风发生发展。从目前来看,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虽然已经北抬,但其实它的范围还是很大,将控制西太平洋中低纬度大部分区域。辐合带虽然开始活跃,但目前超级计算机还不支持有新台风诞生,因此短期内大家可以不用担心台风。
养殖户除了当心防范高温、缺氧引发死鱼事故外,今年洪水事件多发,也请务必做好准备,把损失减至最低。
PS,水产前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