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味笋叶出“龙户”
——臻味号茶的笋叶包装故事
★□卢文举龙户,是勐腊县内的一个傣族山村,地处偏僻而边远。若非邱先生介绍臻味号用于茶叶包装的笋叶出自龙户,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个不知名的山村跟扬名天下的臻味号普洱茶相联系。去年底的一个下午,我随云南臻味号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邱明忠先生走进了这个小山村。
龙户村在深山中。苍翠群山环抱其外,激荡清溪贯流其内;村前榕树、石阶、古寺宛如画卷,寨后老林、凤竹、山崖恰似屏风。明丽阳光下的龙户,景色让我迷醉。然而对于邱先生,走进龙户,除了秀美景色,他更关心一直牵挂的那位老友和所钟爱的那片“笋叶”。
邱先生说,九年前初创臻味号时,他曾为茶叶的外包装材料而四处寻觅,苦苦折腾了许久许久,总找不到一种既传统自然又贵气优雅的包装材料。也是机缘巧合,一次在勐腊山乡赶摆,见一位傣家汉子卖一背篓黄竹笋叶。引他注意的是那笋叶不仅比以往见过的宽大,而且色泽莹亮均匀,透有华贵气息;特别是拿在手上柔韧舒软、不脆不折,特别适合包装普洱茶七子饼茶筒,这让他非常兴奋。以前他也用过一些笋叶,但不是脆短易折就是色泽灰暗,所以总不满意。而眼前的笋叶则让他如获至宝,不问价格就直冲那傣家汉子说:“这笋叶我全要了,告诉我你家还有多少?”
傣家汉子惊诧,瞪大眼睛:“家里没了,就这些。”
邱先生:“这些哪来的?”
傣家汉子:“竹林里找来的。”
邱先生:“竹林大吗?还能找到吗?”
傣家汉子疑惑:“能,你要得了那么多?”
那天,邱先生用20元买下了傣家汉子叫价5元的笋叶,又用仅剩的30元租了辆手扶拖拉机请这位傣家汉子带他去寻找更多笋叶。他去的那个寨子就是龙户,那位傣家汉子叫岩坎旺。
走进龙户,我们刚走过寨门迈上有些斑驳坑洼的村道,就见村中老菩提树冠盖下的石桥头,有位腰背伛偻的男子在招手呼喊:“邱总老庚,邱总老庚……”邱先生一边介绍:“我老友岩坎旺,当年背篓卖笋叶的人”,一边小跑迎上前去握住老人的手。一阵寒喧后,老人没引我们去他的傣楼,而是绕过一座彩金老塔井走过上坡弯道把我们带出了村子。他拉着邱先生的手说:“竹子枯死的多,我身体也大不如以前,满意的笋叶越来越少了。儿子外出打工不愿陪我找笋叶,我怕耽误臻味茶……”话语中交织着诚恳与歉意。
竹林无路,弯垂或折断的竹稍、枯干密匝匝阻在面前。老人左钻右绕上扯下拨辛苦地为我们开路。邱先生说:“看得上的笋叶太少了”。老人的话语坚定:“你放心,只要身体能动,我就为臻味号找好笋叶,我们约好的嘛。”两人会心而笑。
在竹林中艰难行进好一会,老人和邱先生一共也没找到十片笋叶。返回时,经不住一再追问,老人跟我讲述了他与邱先生的“约定”。
“九年了”,老人说:“他要没污斑、没虫迹的,要叶里光新的,要软乎乎展平后没破损的,可讲究啦。我从小到大也没见过这么挑笋叶的,觉得麻烦,不想给他找。他跟我说只要找到好笋叶就能有好日子过。我将信将疑,试着一点点找。现在,孩子都成了家,我自家的新楼房也盖两年多了,日子确实好了。全村知道我专为臻味号这个大茶业公司找笋叶。”
夜幕降临,我们返回村中。村溪对岸高丘寺庙佛堂的灯光透过庙门、透过菩提树枝叶缝隙,照在村道、小桥和欢快奔流的溪水上;僧侣们晚课的诵经声升扬传荡在整个山寨。此刻的龙户是那样超凡脱俗,那样和谐安详。
★新闻再延伸用心与茶对话——感受臻味号茶的本真□雨林春天,魂牵梦萦的勐海,我们又来了。
半年之内,我们两次踏上西双版纳的土地,是因为这儿有古老的茶园,因为这儿有用心做茶的人们。古茶园让我们魂牵,好茶让我们梦萦。
到勐海当天,我们遇见了云南臻味号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邱先生。与邱先生的一番对话极长见识,正所谓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喝着茶,聊着天,我对古茶树、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认识。
既然是奔着茶而来,我们的行程就一定是艰辛劳累而充满意趣的。在布朗山帕亮,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见到了臻味号的茶园。主人说还有更深更远的茶园,可路太难走,不便前行。时间也不够用,只能作罢。虽说这里的茶树都有着上百年的树龄,可是这些茶树棵棵生机勃勃。再看看脚下,茶园的土壤耕翻得深透,看得出茶园的主人很精心地管理着这些茶树,使这片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呵护。帕亮是个小寨子,生活水平不高,而这片茶园也只能徒步攀行到达。茶农们的摩托车虽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最后也只能到达山腰,停在更崎岖的道路面前。而这片茶园竟比一般的台地茶园管理得还要好,着实让人感动。
在古茶园里,我们贪婪地采摘了一些鲜叶,郭老师准备用它们做一款珍贵的“月光白”。我自然不会忘记摘下两片老叶,作为标本留着纪念。5个小时的艰苦历程,喝山泉解渴、嚼野草生津、摘野果解乏,捡根树枝当拐杖,走到艰难处甚至手脚并用。然而文静的老师、高雅的老总,都坚持了下来,不就是想与这些茶树会会面吗?只可惜时间不允许,不然,真该坐下来,好好听听茶树的心声。
在此次行程中,我记着邱先生的话,要静下心来认识茶树,要像认识人一样去认识茶树。他当年就是认识了茶树,然后在勐海落脚,办起了企业。从曼迈到勐宋,我们用邱先生教授的方法,逐棵树地咀嚼鲜叶。果然,有的叶子苦感很强,有的叶子滋味较淡,有的生津很快,有的回甘悠长,还有的让人感觉滋味协调、内涵丰富。是啊!茶的品质来源于茶树,选对了茶树是做出高品质茶叶的基础。茶,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与之对话的,了解茶,理解茶,才能做出好茶,才能将茶的本质奉献给人们。
在勐宋初制所,我忍不住要体验一下炒茶,茶农怕烫伤我的手,让我戴上备用的手套。可我还是拒绝了。炒茶也是要用心的,如果戴了手套,无法感受炒茶时的锅温,也无法感觉鲜叶的失水程度,那将如何炒出一锅好茶呢?5公斤的鲜叶在锅里,要翻透,要炒匀,还真得下功夫。扬炒与闷炒之间的转换、衔接,要处理得恰到好处,不用心是不行的。总之,要制出高质量的普洱茶,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臻味号茶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用传统工艺制茶,可是控制制茶质量的手段倒是很时尚有效。邱先生除了坚持奔走于各初制所之间,随时出现在制茶现场,当场解决质量管理等问题。在他的手机技术部 喝茶,也要用心。制茶人不能被金钱所蒙蔽,喝茶人不能被价钱所迷惑。产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赋予每款茶以特质。我们要用身体去感觉,用感官去享用,用心去体味感受。喝茶,不能跟风,不能迷信,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茶。我们要的是茶的本真,我们体会着茶的魅力。徜徉在生机勃勃的古茶园,见识了执着而认真的茶人,喝着醇厚而回味悠长的好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因为是重游,因为遇到了邱先生,我更爱茶,更惜茶,也开始学着用心与茶对话。
新闻加点料没有质量,茶企如何能立“市”?□卢文举
凡是做企业、闯市场的都明白质量对产品、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在公众消费质量意识日渐成熟的今天,产品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和发展保证;不重视质量,就谈不上发展,更不会有什么“可持续”。
质量,不仅代表着产品的品质,也代表生产企业的品质。现在,我州的茶企业都在努力打造各自的品牌,都要过质量这一关。质量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品牌。做好普洱茶产品质量应是我州各个茶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只有茶产品质量过硬,茶企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不重视茶产品质量,茶企就难以持续发展。
对于以把茶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的地方县来说,如果不重视质量问题,那将是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极大伤害。如果我们既想让茶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又容忍或允许大量劣质的茶产品出现并流入市场,那就可能从根本上损害我们这个地区作为普洱茶重点产区的声誉,最终也将动摇当地所有普洱茶加工生产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臻味号”茶业公司作为在勐海茶区土生土长的一家茶企业,尽管规模、体量不大,但并没有因为“小”而忽视产品质量。恰恰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把质量视为企业生存的根本;把“以诚心做茶,靠质量生存”确定为企业的宗旨。多年一贯坚持“质量品控”制度,以专人、专用设备严密监控每一个产品流程,做出了优秀的产品和行销全国、饮誉海外的品牌。
茶叶是饮品,茶产品的质量并不在于抓一时一刻,而在于坚持不懈。臻味号茶业公司既注重了原料收储、生产流程质量监管、跟踪溯源等各个环节质量手段和工具的应用,更努力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自上而下的企业质量文化。从企业的管理者到每一名员工,都努力树立“提供不合格产品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一种耻辱”的思想,在定期的员工技能比赛中把精益求精完成高质量、高标准产品的员工作为模范在企业宣传表彰。不仅如此,“臻味号”还把“诚实守信”原则贯穿到原料、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面对消费者提出的质量问题,那怕再小也不忽视。伴随质量制度的建立,他们还实行了对问题产品的无条件召回制度。正是凭借着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对消费者的认真负责,这家企业才能在经营中赢得了众多的“回头客”“外来客”;也正是因为重视质量,所以“臻味号”才有在普遍存在压力和忧虑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的定力和自信。
市场的竞争也是质量的竞争,产品要赢得市场,要赢得消费者信赖,靠的就是质量。这个道理也是被无数市场教训和经验所验证了的,十分珍贵。对此,我们的茶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立足源头,狠抓茶产品质量,以稳定可靠的茶产品质量,在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监制:曾崇明
主编:岩温香
编辑:岩罕叫
商务合作
联合发布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西双版纳报社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外宣办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
西双版纳报社
联合出品
点开图片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