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拉琴和生理快感,有什么关系漏勺

前两天,苹果召开今年度的“科技春晚”,推出了史上最贵的iPhone。

本来暗搓搓等着换手机的我默默地放弃了,毕竟工资单上的钱换不来一个iPhoneXS,连壳都那么贵#sad#

#华强北的真机可能更创新一点#

虽然库克“真诚地”回应:苹果从来不是为了赚钱。

但这次的发布会,总让人有一种“不是创新刷新了我的眼界,而是价格让我大跌眼镜”的感觉。

#贫穷让我的手机,充满生命力#

发布会之后,人们照例回忆起乔帮主。

虽然那个时候也有“卖肾换苹果”的戏谑,但毕竟每一代机型都有质的提升和创新的飞跃,每一个产品都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即便买不起也会赞叹科技的创新。

可惜天妒英才,一晃眼,乔布斯就快过世七年了。

我还记得年的时候,苹果为了悼念乔布斯逝世一周年,专门剪辑了一个视频,在纯净悠扬的大提琴伴奏声下回顾了他的一生。

这个视频做的很精细,每个元素都和乔布斯相关,就连背景音乐都是他生前最喜欢的。

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是乔布斯的密友——马友友。

马友友和乔布斯同岁,两人都出生于年。

26岁那年,他们在阿斯本相遇,一个去参加国际设计大会,一个在音乐节上演出。之后,两人结下深厚的友情,确切地说,是乔布斯成了马友友的忠实粉丝,对马友友的音乐迷得不行:

听古典音乐只听马友友;

ipod发布会上的示例音乐来自马友友;

乔布斯更曾经两次邀请马友友为自己演奏,一次是在他的婚礼上,一次是在他的葬礼上,婚礼那次因为马友友档期太紧没能成行,但葬礼那次他守约了。

#ipod的第一首音乐来自马友友#

乔布斯曾经夸赞马友友:“他的出现让我相信了神的存在,因为只有神才能让音乐如此撼动人心。”

为什么会提到马友友,一是因为人人敬重乔布斯,而他却被乔布斯敬重。

二是因为,他算是浙江出去的华裔。

三是因为,他领衔的古典乐队,马上就要来演出了。

杭州文广演艺集团倾情巨献

《丝路行》

时间

10月24日19:30

地点

杭州大剧院

票价

、、、、、、元

#海报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真·音乐大牛#

看了下价格,不便宜,但是,对比了下iPhoneXS以及其手机壳,顿时觉得——便宜!

01

天才琴童

年10月7日,马友友出生在巴黎一个华裔音乐世家,属羊,天秤座。

这是一个音乐世家,母亲是歌唱家,父亲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哈佛医学院的小提琴高手。然而,对于这家人来说,马友友的出现是计划之外的事情。

二战结束,法国经济大萧条,人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马家也一样。要不是碍于婆婆想要孙子的压力,马友友的妈妈根本就不想要第二个孩子。

作为家里的二胎,马友友的名字都是从姐姐那里继承来的,姐姐叫马友乘,弟弟便叫马友友,因为父母实在懒得想第二个字,于是就叠加了一个“友”。

#马友乘和马友友#

尽管马友友的出生显得随意了点,但在培养教育上,父母完全尽心尽力。

马友友的爸爸是音乐学博士,十分注意对孩子的培养。他说教育要经过三代人,第一代人留下钱,第二代人用钱去接受最好的教育,第三代人遗传因子结合得好的话,就可以达到所定的目标。

马友友就是第三代人,遗传了父母优秀的音乐细胞。

他从小生活在音乐世界中,听过数以千次的古典音乐选段,在唱片里、或者在父亲、姐姐的演奏中认识世界。

#马友友和妈妈,妈妈是典型的东方美人哇#

2岁懂得音调高低,3岁帮人纠正音准,4岁用大提琴演奏巴赫组曲,7岁在肯尼迪中心为包括肯尼迪夫妇在内的名观众表演,16岁在维也纳开独奏会,声名鹊起,17岁在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就读…..

少年马友友在音乐这条道路上,开了挂一样的顺畅。

马友友人生中的第一次flop,是在青春期。

年少成名,加之特定年龄的叛逆,他有点浮躁了。不仅搁置了音乐,还沉溺在各色派对和酒会中。

那时候他为了两张NBA入场券和一块外卖海鲜披萨,和别人打赌玩真心话大冒险,还欺骗了一个女孩的吻。

女孩叫吉儿,长相清秀,学习上进。门门功课都是A,放在中国就是典型的三好学生。

#马友友和吉儿#

她告诉马友友,自己来纽约,是为了寻找一个拉大提琴的男孩。她曾经在14岁生日的时候,看过这个男孩在维也纳举办的音乐会。那个才华横溢的大提琴少年,在她心里是白马王子般的存在。可惜来到美国后,再也打听不到男孩的消息。

马友友沉默良久,因为吉儿说的这个男孩,就是他。

那晚马友友吻了吉儿,赢了入场券和披萨,但吉儿却在知道真相后离开了马友友,她难以相信眼前这个嗜酒顽劣的街头混混,竟然是她朝思夜想的音乐才子。

#年轻时的马友友,还是蛮风流倜傥的#

吉儿的离开让他开始反思自己。

马妈妈说:“那是他的初恋,他痛苦了很久,甚至有一次问我:‘有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我告诉他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重新书写未来。”

于是,他暂时放下了音乐,从朱丽亚辍学并考上了哈佛,主修人类学。

02

爱情力量

说来也巧,马友友在哈佛的第四年,又遇上了吉儿。#天才的爱情就是与众不同,CP组团考哈佛#

不过那时候,他已经很久不拉琴了。

与吉儿的再次相遇,点燃了马友友内心爱情的小火苗,他给吉儿写了封情书:

“你离开我后,爱情和音乐似乎都从我的生命里消失了。我放弃大提琴已经快四年了,现在的我不知道还能否拉琴。昨夜,我踌躇了一晚,想要为你做一件事情来弥补我从前的荒唐和轻薄。我想为你举办一场独奏会。”

#张嘴,狗粮#

他为吉儿举办了一场独奏会,吉儿许了他一生的陪伴。

马友友重新拾起了大提琴,他在哈佛大学生组织的反越战集会上演奏了《湄公河春望》和《悲惨世界》。

演出结束后,全场都在呼喊“YO-YO-MA”。

不久后,他创作的《Meyer》收获当年度的格莱美大奖,同年度,4张专辑全部打入世界古典音乐排行榜。

#马友友在芝麻街#

但马友友从不出现在领奖台上,唯一能找到的一张领奖照片,大概就是奥巴马给他颁发总统自由勋章的时候。

#要微笑,要给总统面子#

因为在他看来,音乐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想要做更大的事:改革古典音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甚至边缘乐器融入到他的创作中。

年,他更以此为名义创建了丝绸之路组合。(划重点:就是这次的演出组合)

风头正劲的马友友,触怒了古典音乐界的保守派。

他们觉得马友友太自以为是,把古典音乐当儿戏。维也纳国家剧院取消和他的签约,他的恩师拒绝与他同台,古典音乐界开始封杀他。

马友友经历了人生第二次flop。

好在贤内助是给力的,吉儿一直安慰他并给他力量,告诉他“你没错”。

在爱人的鼓励下,年,马友友创作的《巴西之魂》问世震惊了世人,格莱美第12次为他加冕;

年,他演奏了《卧虎藏龙》的主题曲,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年,维也纳国家剧院迫于舆论压力再次向马友友发出了演奏邀请……

马友友真正成为了大提琴界的第一人。

03

让人产生生理反应的音乐,是怎样的存在?

如果在百度搜马友友,你会发现相关搜索中的第一位,是“马友友生理反应演奏”#没错,就是性快感的那个生理反应#

窦文涛的《圆桌派》也有讨论过这件事。

这不是什么不洁的说法,而是一种夸赞,是对绝妙音乐的终极形容。

生理反应的描述,来自作家阿城:

“我初次见马友友演奏大提琴时的面部表情,很被他毫无顾忌的类似性行为时的面部表情分神。演奏家,尤其在演奏浪漫派音乐时,都控制不了他们自己的面部表情。”

#投入#

形容虽骚气,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

这与人脑的“情感中枢”相关。

情感中枢,包含前段的“快感中枢”和后段的“痛苦中枢”。当人体某一器官受到触动时,神经末梢就会将这种触动经由脊髓传到脑隔区,一旦触动积累到一定量,脑隔区的神经细胞就会开始放电。

随之,人会产生生理快感。#当然,物极必反,过量的触动则会触及到情感中枢的后段——痛苦中枢,从而产生“乐极生悲”的痛苦情绪#

而音乐,是唯一能直接作用于“情感中枢”的艺术。

音程、旋律、和声、调性、节奏组成的频率,能够引起情感中枢的强烈共振,从而使人产生类似于生理反应的“放电”体验。

“音乐”和“情感中枢”就像“山竹”和“玻璃”的关系,如果粤港人民不在窗户上贴胶带,强风的共振很有可能会引起玻璃的碎裂。

#山竹回去了#

但是脑子是没有胶带可贴的,所以一旦专心在音乐中,悲伤、兴奋、沮丧、快活…..各种情绪都会被激发。

正如乔布斯说的:“马友友的音乐,闭上眼听就是纯粹,辽阔仿佛会看见浩渺宇宙。”

马友友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才会出现阿城说的,类似于生理反应的面部表情。

如果你还不能get到,那我强推你去现场听一次马友友的演奏,亲身感受下音乐的魅力。

百闻不如一见,

这场音乐会,我预定了。

图:网络

文:Mona

参考:《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计划:让陌生人走到一起》/《情如天籁

马友友的爱情故事》/《马友友为什么拒领格莱美奖》/《爱情与化学》

往期回顾?戳标题即可回顾

▼▼▼

许晴,为何撩人

网红杭州织造孙文成,究竟是个什么人?

白羊座JessieJ:心口一个勇字

现在的古装男主,为什么都是单眼皮?

蒋勤勤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我是NANA

很高兴认识你

在这时间的荒野里

NANA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40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