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中渔海洋-科学养殖↑即可
黄太寿钱银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根据我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在去年底的全国渔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健华指出:“我们应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使渔业发展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增加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对气候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具有节电、生态、增产增效等显著特点,其推广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微孔管道增氧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微孔管道增氧是指采用鼓风机通过铺设在池塘底部的微孔充气管等设施对池塘水体进行充气增氧,以满足池塘养殖动物对水体溶解氧的需求,故又有池塘底充式增氧之称。
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工作原理是:(1)通过曝气,使水体产生上下对流,将水体中藻类产生的氧气通过交换,从水体表面带到池塘底部;(2)通过上升气泡,提高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增加水体溶氧;(3)充入气体本身有部分溶解在水中,提高了水体的溶氧量。因此,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养殖池塘水体的整体溶氧水平,尤其是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的溶氧量,从而为提高以营底栖生活为主的养殖动物的产量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应用的优点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由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采用的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于本世纪初开始在池塘养殖中试验应用,近几年大面积示范推广是在江浙等地区的虾蟹养殖场。实践证明,应
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具有能耗省、效益高、生态环保、安全性好等显著特点,可以带动养殖、投饲、用药等一系列技术的新变化,为综合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切入点。
1.节电效果明显:据调查,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每亩配备功率在0.25千瓦左右,而常用的叶轮式增氧机亩配备功率在0.75千瓦左右,以配备功率计算可以节约用电67%左右。实际应用效果有所不同:浙江省慈溪市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使用面积亩,总使用功率.8千瓦,平均亩功率配置0.千瓦,而常规增氧方式的功率配置是0.73千瓦/亩,两者相比功率亩配置减少2/3;总电能消耗看,使用微孔管道增氧平均亩电费支出元,折合每千克支出0.元,使用其它增氧方式的池塘,平均每亩电费支出元,折合每千克支出1.元,增加一倍;天津市宝坻区尔王庄连片亩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其安装了微孔管道增氧设施,投入与安装水车式及叶轮式增氧机的投入基本相同,每亩池塘约元,7月份尔王庄亩水面池塘用电电费为元,而同样亩数使用叶轮式及水车式增氧机的用电费用为50元,节约电费74%;据我们调研采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的养殖户和企业介绍,总体节电效果都在25%以上。按照我国海淡水池塘养殖面积多万亩在三分之一使用该技术计算,其节能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2.效益增加可观: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是利用底层增氧管对水体充气,由于增氧管遍布整个池塘,池塘溶氧均匀,不会造成局部缺氧,有利于放养品种的生长,提高出塘规格;而且由于增氧效果好,还可适当提高养殖密度;同时,通过微气孔充气增氧也不会对放养品种造成机械损伤,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因此,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年,浙江省上虞市养殖户施海峰,开展微孔管道增氧与常规水车式增氧养殖对比试验:微孔管道增氧养殖面积78亩,常规水车式增氧方法养殖面积50亩,经过近5个月养殖,微孔管道增氧养殖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公斤、亩利润元,而常规方法养虾平均亩产公斤、亩利润元,且对虾规格不匀;两者相比,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比单用水车式增氧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提高23%、效益提高63%。嘉兴市秀州区养殖户李强,主养草鱼,养殖面积亩,使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以后,亩产达到公斤,亩产值0元,亩收益元,分别比使用前增加了48.6%、.9%、.8%,饲料系数也由原来的3.7减少到2.5,电费比原来节省了33.3%。
3.生态效果好:微孔管道增氧,通过池塘底部充气的作用,使水体上下垂直运动,从而改善池塘水生态环境:水体表层光合作用产生的丰富的溶解氧输入到池塘的底层,迅速提高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溶解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池塘的氧化反应,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有效降低硫化物、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达到防病的效果,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用药数量;促进营底层生活的对虾、梭子蟹、河蟹以及贝类、甲鱼等养殖动物的生长效果。该技术可以消除池塘的温跃层、氧跃层、水密度跃层,补充池塘底部氧气,使池塘达到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条件,减少池塘水体的交换排放。故微孔管道增氧是一种生态高效的健康养殖模式。
4.生产更安全: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由于主机设在陆地,便于维护管理,也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增氧管道铺设在池塘底部,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增氧系统的袭击,确保了恶劣气候下养殖品种的正常生活。即使在水质非常恶化,极度缺氧,充入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满足池塘对溶氧要求的情况下,生产单位还能使用瓶装纯氧,通过管道系统进行强增氧,保证危急关头度过难关,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由于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应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引起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高度重视,年7月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了池塘高效增氧技术经验交流会,随后印发了《开展池塘高效增氧技术示范推广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高效增氧技术示范推广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旨在加快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的推广普及;9年组建了全国微孔管道增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指导专家组,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及指导工作,并于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国微孔增氧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交流会,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此项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据调查,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已经开始引进该技术开展试验示范,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微孔管道增氧健康养殖技术应用面积17.6万亩,9年达30万亩以上,其中江苏省微孔增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在20万亩以上,浙江省面积在5.5万亩以上,其他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上海、福建等省份。目前微孔增氧技术主要应用于南美白对虾、河蟹、梭子蟹、罗氏沼虾、青虾、小龙虾、刺参、鲍鱼、东风螺等名优养殖品种。
三、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要点
目前各地区供应的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的冲气设备主要为鼓风机和压缩机,以罗茨鼓风机为主;池塘底部铺设的微孔管道主要有PVC管(打孔)和纳米管,其中纳米管的成本相对要高些。使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要点如下:
1.池塘。养殖池塘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长宽比2∶l),面积10亩左右,水深1.5米~2米,底部平整。
2.鼓风机。宜选择罗茨鼓风机或层叠式鼓风机,出气风压不得低于毫米汞柱。鼓风机出风口安装分气装置或排气阀门。为确保生产安全,一般要求同时配备两台鼓风机,交替使用。
3.功率配置。微孔管道增氧设施配备功率0.15千瓦/亩~0.25千瓦/亩,同时每亩配置功率0.1千瓦的水车式增
氧机。
4.管道与安装。主管道采用镀锌管或塑料(PVC)管,主管道的直径毫米,埋于泥土中,主管道与充气管有阀门控制,便于调节气量。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的是高压气流,所以温度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充气管道呈单侧或丰字排列,用竹或木桩固定。充气管道用直径15毫米~20毫米PVC管,管道间距4米~6米,气孔间距1米,孔径0.4毫米~0.6毫米,管道贴近池底固定;充气管用纳米管,管道间距6米左右,管道离池底10厘米。
5.使用方法。养殖前期10∶00~12∶00,2∶00~4∶00;中后期一般为10∶00~12∶00,14∶00~6∶00,22∶00~24∶00,4∶00~6∶00,投喂饲料2小时内停止开机;水车式增氧机开启时间2∶00~6∶00。遇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微孔管道增氧和水车式增气机同时开启,并根据水质状况延长开机时间。
四、推广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要注意的事项
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江浙一带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从设备生产、安装到使用和相关生产技术的配套都已经较为成熟,生产应用的增产增效效果十分明显。而且部分厂家生产的微孔管道增氧设备在9年已纳入国家农业机械补贴范畴。但是在其它地区试验示范时,也有不成功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设备质量无保证、安装不到位,相关生产技术措施不配套等。因此,各地在开展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示范推广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生产微孔管道增氧设备的企业不断增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最好选择纳入国家农业
机械补贴范围的产品或信誉好的企业产品。
2.要探索研究微孔管道增氧方式与其他增氧方式相结合配套使用的技术,真正发挥高效增氧技术的效果。
3.各地在示范推广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设备安装,要以典型成功经验推广此项技术,同时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环境和养殖品种的模式,使此项技术发挥最大效益。
4.对相关生产技术进行改进,尤其是在苗种放养量和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技术等方面必须与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相配套,进行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实现高产高效。
5.整合资源,与池塘标准化改造、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相关项目实施相结合,整体推进。
6.加强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巡回指导,确保技术指导到户到塘。文章来源水产E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