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氧是气态存在水的分子间隙中,水在一定温度下溶入气体的量是一定的,温度越高溶入的气体就越少,盐度越高溶解氧也就越少。就像一桶沙子可以倒进去水一样,当水把沙子空间充满后就不可能再加进去一样,所以,水分子的间隙被别的气充满后氧也不能溶入,爆塘就是水中的有害气体过多,水分子的间隙被有害气体充满加不上氧所造成的。
水体溶氧是利用物理作用,使缔合的大的水分子团分散成为独立的单个分子,增加了水分子间的空隙率,同时将氧气分子同样细化后,溶入到水分子间的空隙里。提高了水、气分子的活性、活力及活化能力,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气、液均质混合及传质速度,改变了物质反应环境,提高了体系界面自由能及浓度扩散传递推力。
水分子是聚合为大的分子团存在,小分子团使溶解氧成倍增加
水分子是H2O,通常情况下:水分子是聚合为大的分子团存在,其活性下降,自净能力丧失,水质恶化,自然界是通过水的流动、撞击使水分子团变小,以增加其活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滞留,其又聚合为大的水分子团。
将水分子团变小,使水中的饱和溶氧量提高3-5倍,也就是当常温下水的饱和溶氧量为10mg/L,使其达到30mg/L(无驱动力)或50mg/L(有驱动力),氧利用率达90%以上,现有技术为氧利用率30-60%。
使用膜技术也可以达到如此高的饱和溶氧,但是其设备价格高出溶氧机十至几十倍,同时其使用条件苛刻无法用于污水处理,只能做饮用富氧水,应用范围极窄。
超饱和溶解氧不立即成为气泡溢出的原因
饱和度是表示溶氧含量的另一种方法,溶解氧饱和度%=溶解氧的实测含量÷实测条件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饱和度对于判断水体--空气之间进行氧气交换的方向,甚为方便。当饱和度小于%、溶氧未达饱和时,水可以从空气溶解吸收O2;反之,当溶氧饱和度大于%、过饱和时,就有氧气从水中溢出,进入空气。
气体要成气泡溢出,气泡内的气压一定要大于外压。溶解氧要成为氧气气泡逸入空气,就要求氧气气泡内的压力超过一个大气压,相应的溶氧含量大约是饱和含量的5倍。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养殖水体或水域内,有时可以看到饱和度高达~%的溶解氧,而且可以维持几小时过饱和状态不变。
1
溶解氧必须重视
养殖环境的溶氧含量直接影响对虾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利用机械空气增氧水体中的DO含量保持在5mg/L都比较困难。很多养殖户在养殖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在养,养不好,投入多,无效益,大多与溶氧达不到需求有关。
溶氧量充足的好处: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传统养鱼,以鱼浮头作为加氧的标志,鱼游到水面上呼吸,至少缺氧3个小时以上,此时加氧就太迟了,那是在做救护,是在做鱼虾生病后的治疗。这种情况下,鱼的成长会受阻,抵抗力会明显下降。保持氧量高的区别在于是让鱼虾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鱼虾的新陈代谢越旺盛,鱼虾不生病,少不生病,提高生长速度,饵料利用率高,使水产养殖得以稳产、高产。
2
溶氧混合器
纯氧增氧系统包括供氧系统和溶氧系统:
供氧系统制氧对溶氧系统供氧。
溶氧系统制取高浓度氧气溶解水。
供氧系统:由空压机、冷干机、空气净化器、制氧机组成,通过管道依次相连,产生的纯度高于90%的氧气。溶氧系统:由水泵,溶氧器组成,在溶氧器内氧气与水进行互溶得到高浓度的溶氧水,高浓度溶氧水释放到水体中实现增氧。
溶氧混合器工作原理溶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水和氧气同时注入溶氧器腔体的内,溶氧器是无堵塞型溶氧混合器,溶氧器腔体的特殊设计所产生的强烈剪切及搅拌作用促使水、气双膜界面高频振荡,使气泡和水分子团直径大幅度减小,气泡和水分子团数目急剧增加,大大增加了气泡和水分子团的接触面积、极大降低了传质阻力。从而获得极高的溶氧效果和氧的利用率。
纯氧增氧机结构特点:1.结构紧凑,高性能,低损耗2.重量轻,易安装,易操作3.充氧角度可作全方位调整4.不受水深限制5.耐腐蚀6.冬季结冰地区尤为适用
纯氧增氧性能优点1到水体各处以达到迅速增氧彻底循环3.能产生充足的溶氧,并能消除毒气,臭气3.降低NH3,NO2和NO3指数4.改善水质和生态系统5.提高水产物种对饲料的吸收,增加平均重量6.提高水产物种存活率7.纯氧增氧稳定、高效,可有效地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8.纯氧增氧与机械增氧的增氧的运行成本相当。9.不产生噪音、无油渍污染、不受外界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10.不会对养殖生物造成机械损伤。11.氧在水中滞留的时间长,增氧的效果好。
3
纯氧增氧
水产养殖要想获得高产、高效,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增氧。溶氧量是水中生物生存的关键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达到5-8mg/L的溶氧量就可以,一些特别品种需要10-12mg/L甚至是更高的溶氧含量。
溶氧量充足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鱼虾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中,体质将下降,对疾病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升高,在低氧环境下寄生虫病也易于蔓延。
目前国内的养殖现状可以说基本达不到上述要求,可以说甚至相当一部分养殖水产品是生活在缺氧的死亡线上。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70%,或者在6mg/L以上。
空气增氧,空气含氧量低,只适合于养鱼密度较小(载鱼量小于10千克/立方米)的开放式工厂化养鱼厂。而且,用空气增氧,空气中氧只占21%,也就是说,压进水中的空气有4/5的气体在水中是不起作用的,是一种无形的能源浪费。空气增氧最高在净水中只能达到7-8.5mg/L,只能基本满足通常养殖密度鱼的耗氧量。在密度高,喂食量大,水质差或大气压比较低的情况下,有时仅能达到2-3mg/L,甚至更低,很难满足鱼的供氧需求,从而导致鱼的体弱多病或缺氧死亡。
只有采用纯氧增氧才能达到高密度养殖的溶氧需求。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作为氧源,通过纯氧增氧机将氧气和水充分混合,制成高氧水注入养殖鱼池中。通过控制高氧水的流量来来确保养殖池塘的溶氧含量,纯氧增氧,氧气来自制氧机(含氧量大于90%),适合于养鱼密度高(载鱼量大于20千克/立方米)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厂。纯氧增氧装置增氧速度快,稳定性好,纯氧利用率达到95%,经济,环保。纯氧增氧装置减少空气和养殖水体的接触,减少空气对水产养殖的疾病传播,更加卫生和环保。
应用领域:高密度池塘养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深井水预增氧,冬季冰下养殖,活鱼运输,鱼市和超市,饭店鱼暂养提供增氧。
微孔增氧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曝气增氧在水体底部产生的气泡流范围广,一般水深在2m时,雾化型气泡可扩散到3~4m;一个直径在1.2m的水下式增氧盘产生旋涡型气泡水流,有效增氧面积为35㎡。充足的气流与大面积的水面接触,能保证水体底部的溶解氧在6.5mg/l,加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并能把有害有毒气体带出水面,从而改善和稳定水质,为鱼虾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减少病害的发生。可显提高养殖密度。爆气增氧为静态的水底部增氧,整个水体有效溶解氧充足,提高了水体各层空间养殖对象的活动能力,增加食欲,缩短养殖周期,为增加水体生物负载创造了条件。如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水下式曝气增氧法,亩放养密度可为8~10万尾,产量可达0kg左右。由于该增氧法能改善和稳定水质环境,减少应激和其他疾病的产生,提高了成活率,增加食欲与生长速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