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气,您的鱼虾塘预防工作,真的做好了

对于水产养殖特别是白虾来说,台风暴雨天气,往往意味着危险和发病。每次的台风、暴雨,不仅严重损坏养殖硬件设施,很重要的是,台风、暴雨前后,我们该如何从技术角度预防病害的发生,安全度过危险期呢?本文或者可以帮到您。

雨水天气的危害根源

  

一、pH值变化:雨水一般是偏酸性的(酸雨更甚),养殖水体一般是弱碱性的。如果是大暴雨,会造成pH值的急剧变化。

  

二、水质分层、底部溶氧不足:雨水相对养殖水体,密度较少(相对较轻),因此雨水天气,会造成水体上下不对流,雨水会把池塘水和空气隔绝。这就造成了底部氧气不足,造成暗性缺氧现象。

  

三、藻类变化:阳光不足造成藻类死亡,水变瘦。藻类和阳光不足造成光合作用减弱→氧气不足、缺氧。

  

水体溶氧的2大来源——空气和藻类光合作用,全部受到影响,结果是池塘溶氧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造成暗性缺氧。这里需特别澄清的是,台风、暴雨天气,因为风大雨大,鱼虾不一定会浮头到水面,很多养殖户就以为没事,实际上底部的鱼虾都已经浮到水体半中间,只是看不见而已!

  

四、微量元素变化: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极低,酸雨还会带来硫,给鱼虾应激。咸水、半咸水养殖还会产生盐度变化。

  

五、温差变化:下雨前中后,气温的变化造成水温的变化。

  

六、水质、底质污染:下雨使得藻类的新陈代谢减慢,有机物(肥料)不能被藻类吸收,有机物在水体特别是池塘底部的积累越来越多,亚硝酸、氨氮有可能升高。

事实上,雨水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有指标都在改变。而水质所有指标(包括水温)的变化,引起鱼虾应激。

雨水天气预防措施

  

雨水对水产养殖,主要影响是水质变化、溶解氧不足、鱼虾应激、底质污染、藻类变化五大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如何减少水质指标变化:

  

1、碳酸钙(海联科或白云石粉):下雨前使用。

用法1:挂袋。

用法2:全池泼洒,用量20-斤/亩皆可。

  

原因:碳酸钙(海联科或白云石粉)是缓冲剂,能稳定水体,减少PH值变化(小苏打1斤/亩也是缓冲剂,但本人不太推荐)。

2、微量元素产品: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下雨前、中、后补充海联科钙镁佳。

3、有条件的可以想办法排掉表面水。

  

4、净水型底改:

  

目的:减少水质浑浊,控制水质变化,改良底质。如黑精灵1包用5-10亩。

  

二、如何应对溶解氧不足(暗缺氧):

  

1、增氧机:尽量保持全天开,至少轮流开。

  

目的:使池水上下交换,防止水质分层。空气能溶解到池底。

  

2、补充增氧剂:粒粒氧,一般情况下,晚上10点后用。停电等特殊情况,每隔1-2小时使用一次。

  

目的:防止底部缺氧,防止浮头。

  

3、氧化型底改:海联科用1包用5-10亩,或者养底力士1包1-2亩。

目的:增氧改底,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减少化学耗氧量,有效预防缺氧。

4、防控重点:雨水天气,必须严格控制喂料甚至停料,减少对水质和底质的污染。残饵和粪便会加大水体的耗氧量,如雨水天气过度投喂,很容易引起缺氧浮头。

  

三、如何减少鱼虾应激:

  

1、解毒抗应激:

  

①有机酸类产品解毒:海联科一瓶3-4亩。

  

②维生素C类产品抗应激:泼水高稳C一包1-2亩。

  

③注意:任何产品都是存在药效时间的,用一次管3天的药品是不存在的,雨水天气前后,解毒抗应激要每天一次。否则不如不用。

  

2、最重要的是下雨前,提前调理好鱼虾的体质,以应对雨水天气的环境变化。

  

四、如何控制底质污染:

  

1、改底:

  

台风等雨水天气来临前,要提前改良底质。减少底部污染,抑制有害病菌繁殖。

  

2、重点:再次强调,雨水天气,必须严格控制投料甚至停料,减少对水质和底质的污染。

  

五、如何应对藻类死亡(水变瘦):

  

1、溶解氧充足:台风等雨水天气,增氧机一定要多开。溶解氧一旦不足,很容易产生急性倒藻,倒藻更会加剧溶解氧的严重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保证藻类活力,不仅增氧机要多开,还要视情况补充粒粒氧。

  

2、下雨前,定期使用活菌类产品,如海联科、益水光合素、强力倍生源、益菌多等,保持藻类的活力。

  

3、下雨中及下雨后,不要盲目加肥。建议可以使用黑精灵或者水精灵来维持水色。

雨后天晴更危险

 

80%以上的鱼虾是在天晴后发病的!天晴不意味着安全,雨水后3天左右反而是最最危险的时候!为什么天晴了反而更危险?

  

1、又一次,水质所有指标的变化——造成了鱼虾的又一次应激(雨水中是第一次)。

  

2、天晴后,水温上升,造成池水中所有东西的活动变化,而且变化都是往增加的趋势发展:

  

①、藻类开始繁殖变多,水开始变肥。

  

②、饲料投喂量增加,残饵和粪便增加,这些有机物开始在池底发酵。池塘底部产生了有毒有害气体,比如硫化氢、甲烷等。

  

③、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增加,包括有益菌和致病菌。

  

④、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增加。

  

⑤、鱼虾活动增加。

  

所有变化都在增加,所有变化都是大量耗氧的。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病毒和细菌也大量繁殖增加,加大了鱼虾感染发病的几率。

  

雨后天晴的处理建议

  

一、重视溶解氧:雨后天晴,增氧机一定要多开!密度过大、升温太快的时候,还需要补充粒粒氧,防止底部缺氧和倒藻。

  

二、合理控料:千万不可过快加料,也不可雨后一下就恢复到下雨前的水平,最好维持雨水天气的饲料量3天。如果雨天停料的,先按雨前用量50%投喂3天。3天后方可加料,并且每天不超过10%比例加料。

  

实际案例:我们能经常看到,每次的台风雨水天气,连续雨水并没使鱼虾发病和浮头。天晴后,有浮头缺氧的虾池,都无一例外的有个特点,吃料特别猛,加上养殖户没有控制饲料投喂,不出3天集体浮头!

  

三、不可过度施肥:如确实需要肥水以活菌为主,肥料只是起到带动作用。正常情况特别是高温天气下,万不可因为雨水天气造成水清澈(或者浑浊),就盲目补肥。在实践中,很多鱼虾塘其实不是因为雨水造成发病的,而是因为盲目补肥造成水质过浓、倒藻、缺氧,进而损耗的!

这里还需注意,芽孢杆菌有大量耗氧的特点。如果在高温天气时,雨后天晴,补充芽孢杆菌也不可操之过急。补充芽孢杆菌最好等到天气稳定后,并且一定要保证溶解氧充足,否则极易引起鱼虾浮头。

  

四、天晴后:温度的上升使得藻类大量繁殖,pH值很容易升到9.0以上,蓝藻开始产生。

  

预防和处理:

  

海联科益菌多1-2升/亩+红糖5-8斤/亩。

  

此法不仅可以降低pH,也能抑制蓝藻的产生。当然这不是所有情况都可用,要特别注意pH值是否超标才可用。

  

五、解毒、抗应激:雨水中要解毒抗应激,雨后更需要!雨后天晴,连续解毒抗应激至少3天。

  

六、改底:防止有机物大量发酵,保证溶氧充足。

  

温度相对越高,有机物的发酵分解的速度就越快。雨水天气中的相对低温,转换到天晴后温度回升,有机物在这个变化周期,短时间内大量反应。如果控制不得当,不仅亚硝酸氨氮加剧爬升,而且会造成溶解氧不足,严重的还会引起倒藻、返底、发病。因此,在雨后天晴,一定要进行改底工作,减轻环境压力,保证溶解氧充足。可以选用、底倍爽、养底力士等,配合粒粒氧一起使用。

 

 

七、杀菌、杀病毒:

  

1、外用:

  

(1)消毒:

  

从虾养殖来说,能不能用强力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漂白粉等),取决您以前有没有经常使用消毒剂的习惯。虾养殖雨后天晴建议使用:过硫酸氢钾(靓底)、大蒜素、四羟甲基硫酸磷等相对温和的消毒剂,并且最好选择颗粒型的药品,重点是消毒底部,控制弧菌。

  

从鱼养殖来说,雨后天晴,往往是鳃炎的高发期,一定要做好消毒预防工作。鱼类养殖雨后建议使用表面活性剂、氯制剂、戊二醛癸甲溴铵等为主的药品。

(2以菌压菌:用活菌如海联科、益水光合素、强力倍生源、益菌多等,压制致病菌、有害菌的生长。

  

2、内服:

  

内服是预防细菌、病毒疾病的必要环节。从体内预防和杀死病原体。在雨后天晴,适当投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中草药等功能性药品,以3-5天为一个预防疗程。而后,需内服营养性的添加剂(如多维、免疫多糖、乳酸菌等)5-7天,增强体质,帮助鱼虾体质恢复。

  

雨水天气全过程总结

  

下雨前:体质、水质。

  

下雨中:溶氧、水质、解毒抗应激、控料、改底。

  

下雨后:溶氧、控料、解毒抗应激、细菌病毒、改底、活菌。

  

最重要的是:增!氧!机!

  

再次强调养殖中出现最多的误区,请各位引以为戒:

  

1、台风下雨不开增氧机,认为风足够大:其实底部溶氧不足。

  

2、雨水天晴后拼命加料:往往3天后就开始发病!

  

3、台风下雨,解毒抗应激措施有,但只有一次:其实任何药品,都是没有那么强的功效,可以一次管3天的。

  

4、忽视底质管理:其实问题往往出在下雨前底质太脏,下雨后再来处理为时已晚。

  

5、重治疗轻预防,重药品轻管理:养殖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管理和预防,不发病不出问题才是最好的技术!

  

雨水天气,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注意的环节也是非常非常多,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位。只要一个环节不注意,就出现问题并产生连锁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台风天气后,大面积发病排塘的原因。了解问题的来源,把握问题的核心,并且解决根本问题,我们才能够应对台风雨水天气。

本文原载于农财宝典水产版5.8.1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台风实时路径。

内容转载自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
二甲基甲酰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zzyj/7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