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靠阳光”,但阴雨天却让广大水产养殖户皱眉头叫苦不已,因为有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阴雨天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极易出现水体缺氧,鱼虾浮头的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泛池死亡。
究其原因:天气变化,造成了池塘中上下层水流交换。底层溶氧较低的水和有害物质一起上涌,易出现水体缺氧,鱼浮头的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泛池死鱼。要加强日常管理,主动学习和了解引起水体缺氧的原因,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安全度过阴雨季节。
那面临连续阴雨天气,我们的池塘该如何进行管理呢?
一,阴雨天池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1.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产氧能力降低;
2.菌类代谢速度下降,氨氮、亚硝酸盐易积累;
3.池塘藻类、菌类受溶氧的限制,生长及繁殖速度下降;
4.鱼类消化及吸收能力降低,导致排泄物中含氮物质增加,增加代谢负担。
5.如果池塘溶氧供应不上,将会出现急性缺氧,从而导致菌、藻大量死亡,以致出现浮头、泛塘等情况。
二、通常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也很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1)池塘上下水层对流
一般而言,水体上层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空气溶解的氧气而溶氧丰富,尤其是晴天的中午前后往往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有机腐殖质较多,还原性物质较多,使溶氧缺乏而形成“氧债”。
如果水层对流,上层溶氧量高的水传到下层去,下层缺氧的水被送到上层,水中的溶氧很快会被用来还“氧债”和被有机腐殖质及还原性物质氧化而消耗,从而使整个池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出现缺氧。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傍晚突然下雷阵雨、傍晚刮西北风等天气,这时上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上浮,从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
(2)水中溶氧量求过于供
夏季若遇连绵阴雨,或有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小,而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大于供,引起水中溶氧缺乏。
(3)“氧债”大
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由于大量投饲施肥而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差大,下层“氧债”大。如长期不加注新水,就会因水质过肥或败坏而会引起缺氧浮头。
三、我们应该如何管理,顺利度过连续阴雨天?
1.连续阴雨天来临之际,应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提前氧化池塘的有机碎屑,减少“氧债”;
2.天气变化前适当减料,或者最后一餐投喂时间提前;
3.连续阴雨天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长,多数池塘管理松懈,导致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池塘长期处于亚缺氧或者缺状况:“增氧”是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1)池塘增氧机尽量多开:增氧机夜晚在8点左右开机,尽量全部打开,一直开到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白天有太阳时多开,促进水体流动,同时调节水质。
(2)对于存塘量大的池塘,一定要严格控制投喂量,同时夜晚在增氧机附近使用粒粒氧全池干撒预防缺氧;
(3)对于连续缺氧严重的池塘,根据池塘具体情况使用增氧、解毒药物,情况严重时连续使用2-3次。
(4)对于部分发病池塘,由于缺氧及水质变化容易加重死亡,建议您在阴雨天时加强增氧(增氧机开机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严重时,辅助部分增氧、解毒、抗应激药物);同时减少投喂量,严重时仅投喂一餐内服药。
5.阴雨天过后,及时解毒,同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补菌、补肥操作,以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