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五DIYldquo佛教思

4月21日早晨,我们一行十余人向苏州进发。这是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中,由南京大学悦读书社主持开设的DIY研读研究课程“佛教思想与经典”组织的游学活动,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傅新毅教授带队,队伍成员包含本科生与研究生,前往苏州和无锡的两座佛寺进行交流学习。不过大部分同学因要回校上课,只能参与两天的苏州行。

傅老师提前联系了苏州的西园戒幢律寺,为我们安排好了食宿,一到寺里,立即有法师热情的迎接。寺里过堂(用早、午餐)时间早,十一点便开饭了,于是我们先享受了一次自助素斋。

西园寺为我们安排的房间条件优越,近似宾馆,与来之前想象的通铺麻席全然不同。悟尘法师微笑着向我们解释,现在寺院的条件有所改善,不过给我们准备的是最好的房间,其他也有六人宿舍等等。

放下行李,几位精力充沛不愿休息的同学与悟尘法师在茶室开了一场小型茶话会。茶室里飘荡着清淡的香,几位信徒在桌前俯首抄写《心经》,一位年轻法师在门边坐下,点起灯安静的阅读。

悟尘法师谈到“师父”与“师傅”的区别,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西园寺的历史与律宗传统,最深入探讨的是“我执”的内容。世上是否存在永恒的主宰的东西?既然不存在,何以有“我执”?对“我”的执着牵引出无穷烦恼,破“我执”也就成为了修行中重要的部分。“我”是谁?这是永恒的问题。“我”是我本身以及我的附件?肉身是我还是灵魂是我?有同学问到如果从小教导一个孩子不要有“我”的观念,那么他会有如何的思想。悟尘法师便引导我们思考“我”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时间。闲谈中,悟尘法师还提及自己毕业于复旦附中,少时喜欢天文,出家的因缘在于认为世间是个死结,想要追求真理。这一番交流,使我们对出家人更多一分了解,比之书籍记载与市井传闻更多了真实的生活感,也收获了满满的哲思。

午间突然下起雨来,原定的寺院巡礼便在雨中开始了。如此时间与天气,寺里人影稀疏,唯有几位义工还在打扫庭院,见着法师便双掌合十含笑问候。路过寺门,书摊里的守书人正用口琴吹一曲《长亭外》,琴音粗砺又柔和,别有清新之感。

悟尘法师依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山门,天王殿,以及寺院主殿大雄宝殿。法师强调西园寺是一个学修场所,不仅有戒幢佛学研究院的学,还有出家众的修。单纯学法意义甚微,将佛法应用到衣食住行、坐卧行思中修行,才能明白佛法的真义获得解脱。禅宗并不太注重殿堂,而律宗比较注重,因其为修行的场所。律宗对修行的重视可见一斑。法师又问,礼拜的意义在何处?仅仅对泥塑木筑的佛像顶礼膜拜,拜的不是佛,也得不到真义。还是要学,还是要修。

悟尘法师还告诉我们礼仪:入殿最好不要走正门,应由侧门入,距哪边门柱近便抬哪只脚。随后,穿过清代样式的庭院,法师带我们参观了不对外开放的传统禅房,古朴简洁,果然是少欲之所。

(藏经阁)

寺院前半部分巡礼完毕,雨也停了,我们接着去了藏经阁。由于文革时期免遭毁坏,西园寺的藏书十分丰富,为江南寺院中一绝,御赐龙藏也保留在内,我们得以一饱眼福。除却古籍,西园寺也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其中佛教研究资料几乎占据全部江山,也不乏一些其他宗教的书籍以及中国传统经典,实是学修之地。

下午的重头戏是与几位寺中法师的交流会,全体同学和傅老师都一同参加。

以下简录一些问答内容。

1、问:何为学修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答:寺内有功课、禅修等修行内容。初入寺者一时感到清凉解脱,时间渐久则不一定能忍受。寂寞、无为、消极等等外界给予出家众的标签,通过修行学佛就能解除。正念在生活中。

2、问:东方禅修方法被西方心理学吸收采纳用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治疗,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所内有法师研究二者如何连接,并与心理学界积极对话。佛学思想侧重心理探索,心理学侧重人体健康与社会影响。二者对同一词汇的定义有所不同。传统禅修需要优秀的身体素质,而心理学疗法将之用于病患,开发善巧方便帮助有疾者修行正念,这对传统禅修也有启示。

3、问证果所需时间过长,对宗教性有所消解,这种情况下佛教如何推广?

答:这正是当下中国佛教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的中国佛教呈现出两个极端,即上升至哲学高度的学习和下降的民间信仰崇拜。为此,西园寺首座济群法师设计了三级修学模式,面向大众,分初、中、高三级,并提出修行中的五个重要要素,: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从人生佛教方面接引大众,回归原始佛教的人本精神。

4、问:律宗对于顿悟的看法如何?

答:当代佛教中的宗派差异已经渐渐缩小了。从佛法本身来看而非只局限在宗派角度,“顿”是从法门、见地还是时间上谈?若以时间谈,佛陀时代便有众在闻法中解脱成为阿罗汉;若以见地谈,在终极意义上,得道便要破除“我”“法”二执,需要渐进思想,任何法门不破除此,不能称之为“悟”。

约一小时的交流时间转瞬即逝,与几位老师告别后,我们同留下的两位师父讨论了“过午不食”、寺院中能不能玩手机等有趣的问题。

夜宿寺院是这次游学的新奇体验之一,读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小文的同学对夜色中的寺院想必都有所遐想。因为全天候运转的增氧机,寺里夜晚并不算安静,但大雄宝殿灯烛长明,一轮明月高挂夜空,四下无人四顾茫然,还是有如隔尘世之感。

(大雄宝殿)

第二日清晨五点四十分,十余位参加西园寺早课的同学集合,跟随悟尘法师进入大雄宝殿,立於释迦牟尼佛东侧,与僧众和在家众一同面朝西方。伴随着由慢至快的鼓点,僧众唱赞诵经,声音犹如海浪,接连不断,愈攀愈高,由平和而至激烈。整整一个小时,僧众口诵心参,我们静静聆听。那声浪仿佛真能穿破殿顶,上达西天。步出殿门时,望见济群法师独身面向释迦牟尼佛,垂首低眉,慈目半闭,口中默念,恍惚间如见古佛。

(西园寺早课流程图)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自由活动了。有同学选择留在寺里,更多同学选择出门探访苏州。临分别时,悟尘法师微笑着对我们说:“欢迎回家。”此言不虚。笔者所见寺院算不上多,但也是逢寺必进,有香火旺盛络绎不绝的,也有乡野一角了无名气的。所见寺院中,西园寺最是清净平和。寺中居住的信徒,见着法师总是恭敬行礼,虔诚中透露着笃定的安乐沉稳。不骄不躁,诚心正意,颇可追古人遗风。思及西园寺每年举办的免费的禅修营和静修营,忽生静修之心,希望将来还有幸再入西园寺参访,想来必定宾至如归。

大部分同学因为课业缘故,未有机会随傅老师继续拜访无锡的祥符禅寺,实是一憾。不过这两日忙中偷闲的西园寺行,也足以为焦躁心灵留下一缕檀香。

文/陈佳琪

图/陈佳琪、王欢

编/俞嘉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zzyj/72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