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在石斑鱼孵化的培养方法

近年来,石斑鱼苗孵化在海南、广东、福建兴起,龙胆石斑和珍珠龙胆石斑苗等价格比较好,投资成本比较低,且培育时间较短,二十多天就可以卖苗,低投入高回报,如果孵化成功,利润相当可观。但由于其成功率极低,严重限制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1影响成活率的三个因素

1.1水质指标影响成活率低

个人观点,孵化率低,除了鱼卵本身的质量外,孵化过程中的理化因子也很关键,水温高、ph值高溶解氧低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

1.2开口料难关

石斑鱼苗的开口料是小型藻类、刚孵化的细小轮虫,刚孵化出来的石斑鱼苗如同新生婴儿,如果得不到适口的开口料,直接被淘汰,开口料可以关系到一塘鱼苗的成活率。

1.3中期不明原因损耗

中期耗苗,大部分因为水质的不稳定引起的。大部分养殖户在育苗开袋后几天不敢肥水培藻,怕肥水产品伤害到育苗。而此时的鱼苗吃轮虫,轮虫吃藻,藻类繁殖需要营养。如果不及时补充藻类营养,那么藻类被消耗,食物链中断。一方面是养殖水体失去自净能力,水质越来越差;另一方面生物饵料供给不上,鱼苗因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甚至被淘汰。不培藻,池塘容易长青苔,青苔对鱼苗的缠绕,青苔腐烂后对塘底的污染,这都会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

1.4后期黑身漂苗造成失败

1.4.1病害的感染

由于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从别处购买虫饵来喂鱼,而大部分的虫饵都是用鸡粪等大量粪肥肥水培育的,并且大多都没有经过预先发酵或杀菌处理,因此买来的虫饵一般都携带大量病菌,如果不预先处理就直接投喂鱼苗,则很容易感染。

1.4.2预防重金属和藻毒素等有害物质对鱼苗的影响

由于后期换水、藻类死亡等原因造成水体中的藻毒素直接影响鱼苗的健康成长。

1.4.3后期黑身漂苗跟营养关系

后期黑身漂苗跟营养关系很大,因此前期藻类和开口饵料的培育很关键。

2小球藻在石斑鱼孵化的优势

2.1稳定水质指标

藻类稳定,水质指标才能稳定。小球藻水正常的ph值在8.2—8.6之间,水体80%溶解氧来源于藻类光合作用,溶解氧高,促进氨氮亚硝酸盐转化。

2.2丰富鱼苗开口料

小球藻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矿物质、多糖和独特的小球藻生长因子,作为鱼苗的生物饵料,可以提高鱼苗的免疫力,同时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小球藻因个体较小本身适合育苗直接作为开口料,也是轮虫的优质饵料,引用小球藻藻种肥水培虫,提高轮虫繁殖速度。丰富的轮虫和小球藻同时作为鱼苗的开口料,可以提高鱼苗成功率。

2.3稳定的水质

稳定水质、大量轮虫爆发后,藻类被吃,透明度增大,可大量的接种,补充定向肥,及时稳定水质。

2.4可控性强

可根据放卵时间培藻,保持藻、虫、肥、菌之间平衡,抑制有害藻,防止长青苔,恶化底质。

3小球藻水方案

3.1彻底清塘

3.1.1清塘

在孵化鱼苗时,很多养殖户,简单冲洗池底池壁,进满水后就放鱼卵了。并没有对水体进行消毒。很多人认为消毒后,消毒剂残留,影响鱼苗孵化率。其实鱼苗没有那么脆弱,孵化率高低跟卵的成熟度有关系。建议消毒后,选择用漂白粉或者过硫酸氢钾等对池底、池壁彻底消毒。进水后选用二氧化氯或者漂白粉消毒、杀菌如用引进鞭毛藻等有害藻的水源,建议用保虾卫士把鞭毛藻清理干净,以免接种后有害藻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影响小球藻的生长。

3.1.2解毒

按照1亩克硫代硫酸钠解余氯。

3.1.3生物降解

a降解对消毒时沉淀于塘底的死藻及其它有机杂质等进行分解,将其转化成藻类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b降解富营养化水体自然起来的角毛藻或者其他不稳定的藻类从而稳定ph值。针对上面分析的问题a,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般消毒、解毒后,先晒2—3天;待自然藻类繁殖,然后按1包藻爽加1桶光合细菌用1-2亩连续分解两天,将原塘藻分解干净,再接小球藻种。

3.1.4接种培藻

通常在进水时,就要同时扩培小球藻备用。放卵前3天培藻,解毒3个小时后,按3亩塘1袋绿藻定向肥加60—升扩培好的小球藻。注意小球藻要单独泼洒,以免肥料太浓拉伤藻类。第三天也就放卵当天追肥1袋绿藻定向肥加50升花生饼发酵液培藻、培虫。第六天开袋前,泼洒30升花生饼发酵液稳水培虫。开袋第二天追5斤绿藻定向肥,如果虫多,藻类数量需要同时补充60—升扩培的小球藻。以免缺乏藻种水肥不起来,浮游生物饵料老化或者中断,影响鱼苗成活率。每隔一天补一次肥,根据水色透明度,透明度大,水清到底可按3亩1袋绿藻定向肥加20—30升发酵液,透明度在50—60之间按3亩补5斤绿藻定向肥加20升发酵液。期间水色发黄,发黑发暗时,有可能是小球藻营养不足,藻类色素变黄或者甲藻占优势,这时候应补充新鲜的活性小球藻种。时刻保持水色嫩绿,并且要保持轮虫及跳蚤的数量,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饵料。

下图是孵化9天的水色。

4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四个因素

a孵化袋的育苗水质要干净,无污染、无悬浮颗粒。建议将消毒、解毒过后的原塘水用目网袋或者过滤袋过滤抽到孵化袋。放卵前使用50克藻爽+1公斤光合细菌对孵化水体进一步分解。

b在育苗开口时,也就是在开袋时,提前在孵化袋投放新鲜小球藻和轮虫,保证育苗开口后的开口料。

c增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防抗应激。

d保持水质稳定,底部干净。

5案例分享

海南省东方市江哥有两口高位池,常年孵化石斑鱼。其中有一口塘3亩塘,3月5号进满水,3月6日、3月7日开增氧机搅动2天,同时扩培升小球藻。3月8日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3月9日上午解毒,此时水色透明度30公分,同时伴随着黄沫如图一,镜检为角毛藻为主。3个小时后使用2包藻爽+2桶光合细菌进行分解。3月10、11日继续连续2天使用2包藻爽+2桶光合细菌。在这里强调一下,如果自然起来的水色透明度高,根据实际情况,分解1至2天,分解到水干净即可。12日透明度降低,模模糊糊看得到底部,当天上午将扩培好的升小球藻全池泼洒,同时泼洒1袋绿藻定向肥。3月14日放鱼卵,当天追1袋绿藻定向肥+30升花生饼发酵液。3月15下午日水色呈翠绿色,透明度40公分,镜检以小球藻为主,ph值为8.4,轮虫丰富。3月16日开袋,因为停掉增氧机,部分小球藻沉底,水透明度升高到60公分。3月17号早上,由于轮虫密度太大,水质清到底。当天早上补充80升扩培好的小球藻+绿藻定向肥5斤加发酵液30升。下午水色呈绿色,透明度60公分。3月18日透明度40公分。接下来10多天的管理每隔1天根据透明度大补充两公斤绿藻定向肥加少量发酵液,透明度低补1公斤绿藻定向肥加少量发酵液。就这样保持了22天,水色一直稳定。22天后由于下雨,耽误了正常追肥,期间间隔5天没有追肥,透明度变化不大,仍然保持40公分。水色变黄,取水镜检以小球藻为主,由于天气影响,光线弱加上缺乏营养,小球藻活性下降变黄(在培养小球藻过程中,如果水色突然变黄,需要镜检确认是小球藻本身变黄,还是转藻导致水色变化)。当时建议江哥先用3包藻爽加2桶光合细菌,分解老化藻类,第二天补充1袋绿藻定向肥+升小球藻。当天下午水色微微转绿,第三天水色几乎恢复正常。水色恢复正常之后,还是像前期一样根据透明度少量多次追肥维持到32天卖苗,最后出苗28.6万尾。最后视频是28天的水色。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点击太阳码,进入小程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zzyj/71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