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三伏”,进入了“高温模式”,气温高达35℃以上。18日上午,记者就目前全市水产养殖如何配合“”专项行动,做好减排和水质调控工作,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等,采访了市水产站有关专家。
据水产专家介绍,高温季节鱼、虾、蟹生长较快,代谢旺盛,饲料投喂量大,由此而带来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藻类繁殖与生长加快,特别是罗氏沼虾池易发生蓝藻“水华”(爆发),建议广大水产养殖户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微生态制剂(EM菌)调节水质,保持水体中较好的菌相与藻相;在遵循增氧机使用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延长开机的时间,保证水体充分的“曝气”和充裕的溶氧;根据水体实际情况,适当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生石灰用水煮开后全池泼洒,用量为10~20mg/L。非“迫不得已”不要将藻类丰富的养殖池水排入外河;对于“水华”较重的罗氏沼虾池,可在池埂上理出“水槽”,在下风处用浮水泵将富含死亡蓝藻的水抽入“水槽”中,待蓝藻被晒干后移除。
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饲料投喂,不要盲目追求生长速度,肆意提高饲料档次,从而加重池水的营养物质积累。特别是罗氏沼虾养殖池,建议使用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的饲料。河蟹养殖池,高温季节要加强水草管理;尹乐藻不耐高温,“晒死”后不但影响水质,更影响河蟹的中后期生长。因此以尹乐藻为主的养蟹池塘,高温季节要割去表层的部分,保证尹乐藻生长在水面20cm以下。
高温多雨季——养殖鱼虾知多少每年进入6、7月也到了每年的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闷热、连绵阴雨天气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特征。最近,全国多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北方高温南方霉雨,天气极不稳定,这种天气对鱼虾养殖造成诸多影响。池塘负荷增大,池塘底部大量的残饵、粪便、浮游动植物尸体及其他有机物的堆积,导致有害细菌滋生,同时水质变得极为不稳定,极易造成水质败坏,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引起缺氧、中毒等现象发生。由于水质环境不稳定,鱼虾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下,致使其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易发病乃至死亡造成损失。因此,对高温多雨季节的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简单介绍一下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鱼虾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注重调控水质
暴雨连续阴雨天之后,水质基本恶化,应当尽早采取措施,对水质进行调节。
(1)水体分层
暴雨导致池塘水层盐度急剧下降,池水盐度上下分层,对水体的上下层交换不利,虾类对于池水盐度的骤变和池底缺氧现象发出强烈的应激表现。针对这一现象,应在雨前或降雨开始时泼洒大量Vc,同时开启增氧机,使上下水层充分融合。对海水养殖的虾塘,应选择适时排出部分上层水,减少池塘水质更大变化,保护水质稳定。
(2)对池水PH值进项调节
大家都知道雨水是酸性的,大量降水会导致池水PH值下降,一旦池水接近酸性,最直接的表现是虾类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同时硫化氢和铁离子浓度也会上升,毒性增大。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及时监测pH,若变动保持在7.5~10之间则无需太过担心,做好预防工作,若低于7.5,则要及时洒10ppm的生石灰水,最高不能超过15ppm。
(3)对池水进行增氧
雨前闷热,氧分降低,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减弱,容易造成溶氧率降低,鱼虾缺氧表现出浮头及游向周边。霉雨季节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严重缺氧时,打开增氧机的同时,可选择“底生氧”配合氧片改底、增氧(切记此时不在使用其它改底制氧剂及水体消毒剂)。雷雨天气过后使用增氧产品的同时打开增氧机,不仅可以增强池塘的氧气,而且起到加快水质混合的作用,有效减少池水分层。
(4)倒藻现象
暴雨造成光照不足和水体缺氧,藻类大量死亡,虾塘水体变清,出现倒藻现象。此时,要先对池塘进行换水,进而使用底质改良剂分解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有机污物,同时进行水体消毒。注意此时不适合立即肥水,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稳定后,再进行肥水。
(5)暴雨过后蓝藻盛行
霉雨季节蓝藻盛行,蓝藻生长力极强,在高温多雨气候下远高于有益藻的生长速度,在雨过天晴后瞬间形成优势藻群。暴雨后注意改底和泼洒解毒剂,并注意藻类的培养。当蓝藻爆发成灾时,适当降低水位,多开增氧机,选择杀蓝藻药处理,然后用解毒安进行解毒、稳水,之后再进行肥水。
二、疾病预防方面
霉雨过后,池水PH值下降、水体盐度降低、水温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虾类应激反应。大量淡水涌入池塘,使其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大量有益菌死亡,细菌、纤毛虫等滋生,感染虾体诱发病变,以至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提前做好鱼虾疾病预防工作更为重要。
(1)水质稳定;养殖过程中培养池塘水质生物有益藻的多样性,使用微量元素制剂维持水体肥度,减少虾类应激反应。
(2)雨后天晴按比泼洒消毒剂,及时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降低黄鳃病等现象。
(3)适当拌喂保肝和健肠产品,提高虾类抵抗力,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消化吸收。
(4)减少投饲量;既可以做到减少饲料浪费,又可以减少对水体水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日常管理
6、7月雨季要加强对池塘的巡查,密切注意鱼虾的摄食情况,在暴雨期前后,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避免泛塘。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定期取样化验、镜检,及时掌握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pH值、藻类变化以及虾的害病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早采取措施。连雨天之后,由于水质改变,大量虾发生蜕壳,摄食量减少,针对这一情况要减少饲料的投放量及投喂次数。
我们坚信做好雨前预防和雨后处理,稳定水质,注意补充免疫多糖与维生素,对水体环境和营养方面严格把控,加强对池塘的日常管理,一定能确保虾类养殖的成活率,养殖效果、效益也会越来越好。
END
来源: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北京科企信生物科技研究院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1、牛逼!虾农豪言:亩产对虾才两千斤,太低!!!
2、偷鱼虾强盗又出没!一塘大虾被偷光,警察抓获4名惯偷!如何踢爆防不胜防的偷鱼虾花招?
3、读懂稳水,比处理好什么病害问题更重要!
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哦戳原文,更有料!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