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工虾道连续养虾成功20年养殖秘诀,他行

图珠海容川韦林生

本期内容精彩预告

为何吉米的养殖场没有发生过EMS、桃拉病,只是今年有些塘有白便?

为何吉米的土塘亩产量可以达到斤,而珠三角斤往往已经顶塘?

走出国门,国内外对比

7月24-29日,海大集团对虾养殖技术专家组到马来西亚参加APA(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并到东马的沙巴州参观学习。主要参观了一个海南华侨吉米的养殖场,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和风水极佳的养殖场,是由他的父亲在二十年前先开发了几个虾塘,然后不断发展,到目前已发展到了亩。三个养殖场的规模,多年保持高的养殖成功率和养殖效益,可以说是马来西亚对虾养殖的代表,对于国内的养殖会有很大的启发。于是我试着进行一个简单的剖析和思考,因了解的信息还不够详细,也许会有不少不足的地方,希望来个抛砖引玉吧。

思考一

为何吉米的养殖场没有发生过EMS、桃拉病,只是今年有些塘有白便?

吉米反映,他们这里没有EMS,也没有桃拉病毒病,只有这几年有时候出现虾苗慢大现象和今年出现过少量白便。为何吉米这里病害少?根据发病的三元理论,虾发病是由病原和抗病力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环境(水和底)是影响病原和抗病力的主要因素。

分析病原

01

虾苗

比如桃拉病毒,不论国内外,好多年前的虾苗都是SPF,正规的苗种公司是SPF这点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虾苗在出场前也确实测不到桃拉病毒,但为何国内桃拉在年以前一直频发,应该就是放苗以后受到后天的感染。因为国外对虾苗出苗时各种检测是非常严格的,由政府监管,检测各种病毒,检出则为不合格,不会出苗;而国内则没有规定,养殖户也没有这种意识或没有这些条件去做。那么就有可能市场上出的苗还是有不少携带各种病原的虾苗,最后这些苗发病了,然后作为传染源传给那些本来没发病的虾。

02

病原潜伏和交叉感染

马来西亚海岸线很长,面对着太平洋,水交换率非常高,而养殖不密集,养殖环境相对独立,自净能力很强,所以病原几乎不会有残留。而在国内则刚好相反,水交换率很差,经常这个塘排水,别的塘把这些水进塘,养殖密集,经过多年养殖后,各种病原就潜伏下来,一旦出现一些如气候变差等诱因激发就会爆发出来,再传染给邻近的池塘,很容易形成区域性的病害爆发。

03

底质

前面两点是吉米所在的马来西亚天然具备的优势,这是他养虾成功的先天优势,但是他之所以养得比很多当地人更好,原因则是他对底质重视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吉米一年养两造虾,每造虾结束后,他对塘底都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第一步:把虾卖掉后,然后把水排干,重新进海水,进到的水淹过所有塘底为止;

第二步:放一些野杂的罗非鱼进去,目的是吃掉上造虾残留的污泥;

第三步:泼EM菌进去,目的是用菌来分解塘底的有机物,进一步改良底部,如下图。整个过程十多天时间,然后把水排出去。

干塘后重新进的海水

第四步:晒塘底几天,等干之后用挖土机把底部所有的污泥推到一起,然后继续晒塘。如下图:图中那两堆就是用推土机把塘底的污泥推起来的,由于晒的时间很长,草都长得很高了。

第五步:把那些污泥用车运走,再用推土机把塘底和四周平整好。如图:

第六步:进水前使用生石灰和白云石粉共每亩斤泼撒在塘底。如图:

通过这六步,把所有上造虾残留的有机物去掉,好处是基本不存在病原残留问题,相当于拿新塘开始养虾。而新塘第一年养虾成功率非常高,在国内很多人也是深有体会,我觉得这是吉米连续20年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

反观

国内

大部分是上造虾养过后简单晒几天塘,塘底的有机物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和分解,给下造虾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隐患。即使部分有推搪和洗塘,塘底的状况好很多,但和新塘比还是远远不及。一个塘如果连续养两年,塘底的状态就会非常差,病害会增加,产量逐年下降。

我听说顺德有一帮养户每年养虾成功率和产量都要远高于其他客户,我觉得原因是,顺德常年都是养鱼为主,养虾非常少,这帮养户一般一个塘养两年就换没养过虾的塘,这样做:一是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二是减少了病原。湖北湖南等地这几年才开始养南美白对虾,可以借鉴顺德养户的这种做法。

04

弧菌防控

吉米对水体的弧菌也是严格控制的,总弧菌控制在个每毫升,每隔10天检测一次;如果超标就加强换水和多放Em菌来抑制。在国内也有很多养户有定期监测弧菌,问题就是当我们检测发现已经超标,再想降下去就很难了。因为我们的养殖环境存在先天的不足: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塘底很恶劣,溶氧不足,这些都是弧菌喜欢的环境和条件。

即使通过一些消毒剂之类的手段把弧菌降下去,但是弧菌的特点就是只要条件合适,每十几分钟繁殖一代,不超过一天就可能又超标了。国内很多养户奇怪为何一个塘消毒后虾当天或第二天反而发病,原因就在此。吉米能把弧菌控制得那么好是来自综合的优势:苗种和塘底的病原本来已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水源也没有什么病原,而且在养殖过程中底质处理彻底,溶氧充足,藻相稳定,保持了一个良好的不适合弧菌繁殖生长的环境,这才是从根源上来控制弧菌。

上述这几点可以看出吉米对病原的控制是很到位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病几率。

抗病力方面

我们所说的“壮虾”这一方面,吉米做得很简单,他就最重视一点:就是虾不要抽筋和白身。他认为抽筋和白身是钙镁不足引起的,所以他对钙镁浓度有很高的要求:在进入养殖中期之后,钙的浓度要在ppm以上,镁离子的浓度在ppm以上。下图是每个塘钙镁检测数据:

它的操作是当钙镁浓度低时就会使用目的白云石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同时还使用氯化镁来提高,一个塘(9亩左右)一造虾共使用白云石粉2吨,氯化镁斤;如果发现虾有抽筋白身现象,则拌喂氯化镁,占饲料比例2%,3天后观察效果,不明显再增加比例。

如图:图片里的那两条虾就是抽筋的虾,有这种情况就会加强钙镁。当天抛网了三个塘,唯独这个塘个别有抽筋现象。这虾二十来条的规格。

反观

国内

这点和国内有较大的差异,国内壮虾有两个条件,最重要的是肝好及肠道健康;其次才到壳硬(活力好)。为何吉米这里对虾肝的重视度比国内低那么多,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由于虾苗本身及环境那边虾肝能保持很好的状态,而国内各种条件不好,造成虾肝很容易变差,从而使抗病力下降。

在壮虾上,国内的先天差,唯有用后天来弥补了,所以我们在清缯期的调肝,全程的护肠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因为国内把虾肝排在壮虾第一位,很多养户对排第二的硬壳这一块(本质是钙镁等矿物质的浓度)就没那么重视了,其实,在珠三角等淡化地区的矿物质严重不足,虾因矿物质不足而导致的些壳不够硬,消耗能量过多而引起用于抗病的能量下降,都是容易让虾发病,所以淡化地区必须足够重视补充钙镁。

思考二

为何吉米的土塘亩产量可以达到斤,而珠三角斤往往已经顶塘?

养殖在解决了病害问题后,接着就要面临承载量的问题了,也就是能养到多少产量和多达规格的问题。当水质指标不符合虾正常生长的时候,虾就无法养下去,往往最终是氨氮、亚盐和溶氧这三个指标成为限制承载量的关键因素。

氨氮和亚盐超标的本质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氮循环受阻引起的。每天投喂的饲料给虾吃掉后部分的蛋白质并没有被消化,随着粪便的排出,氮的积累越来越多,如果处理不掉,氨氮和亚盐就超标,就会导致虾中毒而无法再养下去,被迫卖虾。

一个塘随着投喂量越来越多,塘底的有机物如果没有清理掉,就是越来越大的耗氧库。一个池塘耗氧最大的就是底部,原因在于那些沉积于底部虾粪便和死藻的这些有机物被活菌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当塘底氧气很低的时候,虾开始吃料减慢,塘底各种有毒物质增加,虾无法养下去。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两者为何差距那么大。

01

高盐度水

吉米那里是高盐度的水,珠三角是低盐度的水,已经注定了珠三角很怕亚盐,因为高盐度的水里氯离子浓度高,能够代替氧气跟亚硝酸根结合,从而避免了虾因亚盐高而导致血液缺氧的情况。所以盐度高的地方无需去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yjjg/8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