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滨湖区立下“军令状”:确保年内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如今一年期限将至,河道整治结果究竟如何?滨湖区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11条黑臭河道整治效果比较明显,感官上已经没有黑臭现象,今年以来也未接到黑臭投诉电话。而记者从昨天走访的情况来看,一些平日里老百姓避之不及的河道已经清澈见底。另外一些河道由于治理难度大,尽管不再黑臭,但水体修复工程仍在继续。[生物技术很神奇]小小食藻虫,修复力量大长约米的北庄河是横贯西园里小区的一条支浜。如今站在河边,阳光洒下来,河底的植被清晰可见,水草随波荡漾,就像小时候记忆中的河水一样清澈。西园里社区书记周康介绍,北庄河是小区居民去体育中心的必经之路,未整治前,大家都是避之不及,能绕路尽量绕路走。在西园里住了21年的居民徐崇礼老伯见证了水质的变化。他回忆,以前这附近有个杀猪场,污水直排入河,导致河水非常臭。后来虽然杀猪场关掉了,然而水质依然没有好转,所谓的整治也都是小打小闹。直到去年开始,他明显地感受到了北庄河的变化,“水质从不稳定的劣五类变成了三类,现在我们一年四季都过来在河边散步。”治水的技术人员介绍,这条河采用了生物修复技术,恢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河里投了食藻虫,河底种植了水草,水面还装了水体爆器。”技术人员捧出一只装着水的玻璃罐,水里有许许多多的白色小生物,这就是食藻虫。它们由技术人员培育、驯化出来,可以吞食蓝、绿藻,24小时吞藻率能达到97%,它的一个明显作用就是能够提高水体透明度。河底的水草是沉水植物,可以分解水中的微生物。而水面上的水体爆器每隔3米就安放一个,类似于鱼缸里的增氧机一样,给河水不停地增氧。明年,北庄河里还将投入鱼虾、贝类,恢复生态链。除北庄河以外,滨湖区的泰康浜、三节桥浜等河道也都采用了生物修复技术,经过整治的水体基本都清澈见底。每条河的情况不同,采取的治理方式也不同。滨湖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治理对北庄河、泰康浜这种较短、污染没有很严重的河流,效果比较明显。而对那些比较长、整治难度大的河道,则采取了不同的整治方法。对那些水流不畅、污染物聚集的河道支浜,采取动力调水的方式,调取优良活水引入河道支浜,提高水体流动能力。建筑路旁的西新河长约米,北起梁溪河,南至丁昌桥河,是滨湖区被列入市里重点整治的11条黑臭河道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如今水质已经达到四类。水质虽然没有北庄河那么清澈,但是已经不黑了,在河边也闻不到异味了。蠡园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叶扣乔介绍,西新河的污染主要来自周边的生活污水、地面污水和管网污水。病因找到以后,年开始,对西新河进行控源截污、河道清淤、修复河岸等工程。“因为开发区整体规划建设都比较新,所以雨污分流这一块本身就是做好的,我们所做的是查漏补缺,并清淤一万立方米。”同时,为提升水质,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小流域调水方案,引入蠡湖三类水质。叶扣乔表示,“目前,水质的黑臭现象明显好转,但是水体还不够清澈,水体修复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可能也会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除西新河之外,梁溪河、小溪港调水工程分别是每天从太湖调水24小时和10小时,蠡湖新城也建设临时调水泵站3座,庙东浜、钱家桥浜等一批支浜河道都实施了小流域调水方案。(晚报记者王晶/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