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鲈鱼的肉质比较美味鲜嫩,含有很多的

淡水鲈鱼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鲈鱼,它有着一定的食用价值,近些年在市面上很畅销,因此吸引着很多人的养殖。同时在养殖中,在掌握了很好的养殖技术的技巧之外,水温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以下内容会详细的介绍如何控制好水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养殖技术:池塘建立。池塘的总面积为5-8亩,形状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比较好。要求水池的底部平坦,沙泥底质,水池岸牢固,池塘的深度为2米,池底埋入进排水管道,配加一个增氧机。在放养之前对池塘进行清淤消毒。施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池中的水质油绿色。苗种培育。从海区捕捞上来的鲈鱼幼苗,体格长度大约在1.5-2厘米,经过淡化至盐度4%-7%,然后在放养到展养池中,展养池需要含有1%的盐度。

展养池的放养密度为每亩1-2万条,经常对池塘冲水增加氧气。下池的第二天开始喂食一些浮游生物、红虫等鲜活的饵料,以后逐渐的用鱼浆、浮性颗粒结合饵料和鲜活的饵料混合起来喂食,驯化至可投喂浮性颗粒饲料,每天投喂的量为池塘中的鱼体重的15%,投喂3次。在开始喂食的3天前,每50公斤的鱼用土霉毒3克、维生素c含量为1克,拌入饲料每天进行喂食一次,持续的喂3次。大约经过23天后鱼苗就能长到4-6厘米的时候放养到大池饲养。

饲养管理。把鲈鱼按大小来分池饲养,放养的密度为没亩-条,保持水深在1.5米以上,池水肥沃适宜,透明度为30厘米,水质油绿色。每天投喂两次,主要使用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可以结合维生素c,每天投入量为水池中鱼体重的60%。每月用土霉素、维生素等和饲料均拌在一起喂食两次,持续的喂3天。要经常去观察水池,在夜里或者气温比较热、气压低的时候打开增氧机,及时的更换水,保持水质卫生。

水温条件:鲈鱼在水温达到14℃以上可以正常的觅食生长。鲈鱼为底栖鱼类,喜欢在干净、溶氧量较高、透明度为30-40厘米的水中生活,要根据水质的透明度适当的添加新水。在前期鱼体格比较小温度底,水质还是很好控制的,在加水、换水的周期可以长一点。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的生物量逐渐的增多,要做到勤加观察鱼塘,经常的注入新水,合理的使用增氧机来增氧。

防治病害:肠炎病。没0.1%的添加量结合呋喃唑酮药剂,持续的投喂5-7天即可。鱼虱病。用晶体敌百虫均匀泼洒在全池内,使用池水含药量为0.25×10-6至0.3×10-6,每隔三天施入药物一次,大约在两次用药病状就会好了。黑体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多加强鱼苗的检疫,得了病的鱼及时的清理出水池。

鲈鱼不喜欢在低温的水中生长,水的温度不低于14℃,对水质一定要控制好。在养殖前要对池塘地进行消毒,进行合理的喂食。鲈鱼也会受病害的侵袭,所以防病害也是很重要的。鲈鱼的肉质比较美味、鲜嫩,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鲈鱼更多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yjjg/85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