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常看到投饵结束后,草鱼在投料台附近水面不离开,并且像蛙泳一样,分散性地在水面上“一浮一沉”做跳跃运动。一般20~30分钟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有的甚至持续时间可以达到1~2小时方能结束。
那这种不正常现象到底是啥原因呢?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存在:
1、放养密度太大,投料区缺氧严重。草鱼本性贪吃,短时间内肠道拥进了太多的饲料,消化时需要大量的氧气,草鱼个体超过6两后抢食凶猛,吃料的时候投料机附近局部缺氧严重。
以前做过一个试验,投料区投料前12个溶氧水平,开始吃食十分钟就下降到只有2个点,低溶氧水平是不利于草鱼吃食,消化的,抢食太多的草鱼在投料结束后消化饲料时,由于缺氧而出现“蛙泳”现象;但是,富氧水体照样吃完料也出现过“蛙泳”现象,所以缺氧也并不是绝对的因素。
2、饲料的因素。和投料区溶氧问题一样,饲料不是单一的因素,但是也不能说一点责任也没有,也是不太可信。主要是长期投喂一些饲料,例如霉变或者是其他变质的,又或者是油脂比较多,饲料过干,引起草鱼肝胆问题或者肠道消化不顺利,体质变弱而出现了“蛙泳”;
3、水质或者寄生虫问题。现在大多数养殖池塘水质是不达标了,如果长期溶氧偏低,有害指标超标,也是容易引起草鱼“蛙泳”的,另外有说草鱼肠道绦虫,也就是我们前几期讲的“面条虫”也会引起。
如果“蛙泳”只是偶尔发生,而且在投食后半个小时以内,鱼下到水下,那一般短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1个小时以上,甚至2个小时,最好采取措施,原因在于,这么长时间“蛙泳”势必消耗鱼的大量能量,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鱼的生长,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治疗,因为鱼的体质差了。
草鱼蛙泳只是一个现象,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诱导引发,我们在一线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我经手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已经发生“蛙泳”现象的池塘,在投料区安装水流增氧机,例如水车式增氧机都是可以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提前用饲料发酵伴侣喷洒饲料,再去投喂,而且在投料区按照斤鱼1公斤左右的EM菌液去泼洒,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实际处理案例分享从目前来看,出现这个现象的塘一般都有这三种:第一,经过上一年的两造的养殖都没有在年底干塘的时候做好清塘工作,令底质的问题在第二年时爆发得更严重;第二,密度一般都在一千多尾甚至以上每亩;第三,出现着这种现象一般为老水,或者说水体比较浓的。
第一种呢,它还可以衍生出几个可能性,就是塘底的胶体状物质、细菌真菌以及他们的毒素、硫化氢、虫以及他的毒素等等都会大幅增加,然后这些东西多起来的话必定以某种形式对于草鱼的摄食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种就是密度高的话,造成投料台对开的区域在每一次投喂的时候,都会造成急速缺氧,然后也由于鱼的数量比较多,很容易就发生中毒的情况,然后就发生这种现象;
第三种,发生这种现象的塘里面老化藻类都会比较多,这样的话呢,基本上可以这么说,这种水质很容易发生菌暴,简单来说,就好像池塘是高血压的,而鱼在这种环境下不能适应,并产生环境逼迫类的应激,因为塘底的还原性特别强,特别是没有干过塘清理过的话。
经过这样一次的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尽可能地避免形成产生蛙泳的条件。那么操作思路就是这样: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并彻底改善底质,解除环境逼迫并且抗应激。
具体的方法是:第一天,停料一天,早上一大早干撒50%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片剂1斤+增氧剂克用于每亩1米水深,傍晚再使用电解多维至少克每亩1米化水全塘泼洒。第二天,每包50斤饲料用em毫升加上克电解多维内服,每天一餐,每天只喂拌料的那一餐,连续3天。整个调理期间都要增加增氧机开启时长。
以上所说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蛙泳现象,但是要根据池塘和草鱼的实际情况增减使用的天数和频率。
更多一线技术
鱼大大塘边大学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