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基础设施可以根据鱼塘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标准化鱼塘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卖鱼等生产管理制度。
1、风:主要是南风稳定,搅动水面,对鱼塘增氧效果明显
2、光:采光条件好,光照时间长
3.水源、水质条件
鱼塘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保证水量丰足,水质良好。
4.土壤、土质
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力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昨天见过一个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
5.电力、交通、通讯
鱼塘需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条件。
6、形状、朝向
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
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
鱼塘的朝向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鱼塘中天然饵料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需要。池塘朝向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的养殖场,背山向阳的位置最好。
7、面积、深度
鱼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鱼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的深度在2.5~3.0米
有的鱼塘水深超过3米以上的池塘,深水池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约土地,但需要解决水层交换、增氧等问题。
8、塘基
塘基是鱼塘的轮廓基础,塘基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方便生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有很大的影响。鱼塘塘基一般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一般在1.5~4.5米间。
9、塘底
池塘底部要平坦,为了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鱼,池底应有相应的坡度,并开挖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池坑
10、进排水设施
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
11、场地、道路等
鱼塘的场地、道路是货物进出和交通的通道,应考虑较大型车辆的进出,尽量做到货物车辆可以到达每个鱼塘,以满足鱼塘养殖生产的需要。
12、房屋建筑物
鱼塘按照生产规模、要求等有一定比例的生产、生活、办公等建筑物。
13、供电
鱼塘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供电情况对养殖生产影响重大,应配备专用的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并备有应急发电机。
14、生活用水
养殖场应安装自来水,满足养殖场工作人员生活需要。
15、增氧设备
増氧设备是水产养殖场必备的设备,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增氧机对于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随着养殖需求和增氧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增氧机不断出现。
叶轮式増氧机:叶轮增氧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搅动水体,将空气和上层水面的氧气溶于水体中的一种增氧设备,叶轮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作用,是采用最多的增氧设备。叶轮增氧机的推流方向是以增氧机为中心作圆周扩展运动的,比较适宜于短宽的鱼溏。
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增氧机是利用两侧的叶片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而增加水体溶氧的一种增氧设备。水车增氧机的叶轮运动轨迹垂直于水平面,推流方向沿长度和宽度作直流运动和扩散,比较适宜于狭长鱼溏使用和需要形成池塘水流时使用。水车增氧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造成养殖池中的定向水流,便于满足特殊鱼类养殖需要和清理沉积物。
射流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也叫射流自吸式增氧机,是一种利用射流增加水体交换和溶氧的增氧设备。与其他增氧机相比,具有其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和搅拌水体的特点。
吸人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吸收空气,并把空气送入水中与水形成涡流混合,再把水向前推进进行增氧。吸入式增氧机有较强的混合力,尤其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比较适合于水体较深的池塘使用。
增氧泵:增氧泵是利用交流电产生变换的磁极,推动带有固定磁极的杆振动,在固定磁极杆的末端带有橡胶碗,杆在振动的同时会将空气压缩并泵出,压缩空气通过导管末端的气泡石被分成无数的小气泡,这样就增大了和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增氧泵具有轻便、易操作及单一的增氧功能。
微孔曝气底增氧:是一种利用压缩机和高分子微孔曝氧管相配合的曝气增氧装置。曝气管一般布设于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微孔逸出形成细密的气泡,增加了水体的汽水交换界面,随着气泡的上升,可将水体下层水体中的粪便、碎屑、残饲以及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带出水面。微孔曝气装置具有改善水体环境,溶氧均匀、水体扰动较小的特点。
16、投料机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
17、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
溶氧、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等。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置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便及时掌握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为养殖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18、在线监控系统
池塘水质检测控制系统一般由电化学分析探头、数据采集模块、组态软件配合分布集中控制的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增氧机、投饲机等组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可连续自动监测溶氧、温度、盐度、pH、COD等参数。
19、起捕设备
起捕设备是用于鱼塘鱼类捕捞的作业的设备,起捕设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捕捞效率的特点。
20.动力、运输设备
鱼塘应配备必要的备用发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鱼塘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运输车辆等,以满足生产需要。
21、苗种:苗壮产量高,坚持选好苗,放好苗
22、饲料:选择信誉好、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和技术服务好的企业生产的饲料,这些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够生产性价比更高的饲料,保证饲料生产配方的科学、营养均衡,利于养殖对象的吸收消化,促进生长。同时,企业的技术服务也有保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后顾之忧,降低养殖风险。
23、肥料
要保持池水营养盐类的总体平衡,防止营养元素单方面过剩而白白浪费或造成环境污染,其次,要根据不同养殖模式和投喂饲料形成的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第三,要保持池水具有充足的溶氧条件,防止施肥后,因缺氧引起鱼类浮头泛池。第四,要根据化学和生物肥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肥料或生物肥料。第五,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第六,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24、渔药动保
(1)合理用药正确的用药方法有全池泼洒、浸浴、内服、挂篓挂袋、注射、局部涂抹和间接投药法等。
(2)防止药物残留即在水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残留渔药的原型化合物和其代谢产物,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的杂质。国家规定水产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呋喃唑酮、己烯雌酚、喹乙醇。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及增效剂(碘胺嘧啶、磺胺中基嘧啶等按总量计)允许存在于水产品表面或内部的最高量/浓度为微克/公斤。
同时要重视休药期,即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一些常用药物的休药期:漂白粉≥5天;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10天;土霉素≥30天;噁喹酸≥25天);磺胺间氧嘧定≥37天;氟苯尼考≥7天
(3)杜绝使用禁用药品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主要或次要成分。
(4)改进施药方法①内服外用结合:内服与外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内服药物对体内疾病有较好疗效,外用药物可治疗皮肤病、体表寄生虫病等。对细菌性疾病,适宜于内服、外用相结合。②中西药物配合使用:中草药结合化学药品能提高疗效,起到互补作用。③药物交替使用: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药物,会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应该使用同一效果的不同种药物。
(5)注意配伍禁忌药物配合使用能增加药效,提高治疗效果,但配伍不当,将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如使用生石灰遍洒,再用敌百虫,将产生毒性很强的敌敌畏,致使鱼类中毒;漂白粉与生石灰混用,会使次氯酸离子在强碱性水体中灭活力降低10多倍;磺胺药物不可与酸性药液或生物碱类药物混合使用,化合药品及抗菌素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否则失效,两者使用间隔要在3天以上。另外,还要注意药物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如鳜鱼、鲈鱼、鲶科鱼类、淡水白鲳等对敌百虫很敏感,应慎用,治疗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用后不但无杀虫效果,反而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并进行大量繁殖,致使病情更加恶化。
(6)慎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如使用不当,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由于微生态平衡中有益菌群的破坏,鱼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减弱。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施药量越来越大,且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疗鱼病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药,而不应盲目采用广谱性的、对非致病菌有杀灭能力的抗菌药物,以免伤害鱼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
(7)提倡生态防病积极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大力推广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8)渔用疫苗渔用疫苗是动物用药的一种,通过基于药事法的国家认定、检验等制度保证其品质、有效性和安全性。
(9)防治环境污染消毒中使用过的装药的袋子、瓶子等废弃物应按实验室无害化处理方法销毁,防治随意乱扔,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