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高气温已经超过35℃,且近段时间天气不稳定,是病害频发的时期,特别是以细菌病为主的病害。今日逢大暑节气,气温又将持续走高!我们如何在这个高温季节,将病害减少到最低呢?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为今年阳历的7月22日,太阳位于黄经°时,为大暑节气。古语说:“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热与小暑相比,更显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郁郁不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由此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
大暑节气
阳历:7月22日23时15分17秒
农历:丁酉年六月廿九日周六
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快,因此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间鱼类特别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产生。故高温季节养鱼高效益高风险同在,此时也是养殖户迫切
纳米液氧可以快速增氧,打开水体分层,自然增氧,救急增氧良品。
高风险二:鱼生长速度慢
分析原因:
◆温度偏高,水中饱和溶氧相对不足,同时水中生物耗氧量增大,影响鱼的消化酶活性,从而影响鱼的消化吸收;
◆高温,鱼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需要消耗更多溶氧,尤其是晚上水中溶氧大大不足,大量饲料未经消化就被排出体外,提高饲料成本,并且污染水质,从而影响鱼生长;
◆养殖户投喂不当。处理水质差、晚上鱼浮头严重这些问题,部分养殖户采取早上推迟投喂,下午延长投喂时间的措施。鱼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需要3-4个小时,若下午延长投喂时间,鱼在晚上消化饲料时间延长,而鱼晚上消化吸收率大大降低,不利于鱼生长和水质调控;还有部分养殖户采取一天只投喂一餐的措施。鱼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用于维持其生存,没有或很少的能量用于生长,此时鱼表现生长缓慢、料比高。所以高温期间鱼生长速度慢、料比高,最核心的原因是水质差,水体溶氧不足。
处理措施:
关键是要注重日常的水质管理和投喂管理。水质管理是养鱼的核心,养鱼先养水,养殖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水质管理?
◆设计合理的放养模式,进行立体养殖,多放白鲢;
◆科学的水质调节方法,每月坚持调水2次;
◆坚持晴天中午开2-3小时的增氧机;
◆减少杀虫杀菌次数,鱼未出现感染寄生虫或病菌的症状时坚决不用杀虫、杀菌药物,避免药物对水体的破坏,影响鱼的生长。而投喂管理主要是每天看鱼进行投喂,投喂时将投料机的频率开到最慢,平均一包料投喂时间设定在40分钟左右;另外加强保健、预防发生疾病。且一般天气晴好时,投喂次数保持在2次以上。
高风险三:鱼病多,易死鱼
8月份,部分草鱼塘每天都出现死鱼,大部分是由肠炎引起的。
分析原因:
◆肠炎分为细菌性肠炎和普通肠炎。细菌性肠炎一般与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并发,死亡率高,严重时出现泛塘。而普通肠炎是由水体缺氧或投喂不当引起的。
◆高温季节,鱼采食量大,水中溶氧不足时,引起鱼体内酶的氧化还原反应受阻,能量供应出现问题,最终引起代谢障碍;
◆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大量饲料后未经消化就被排出体外,未经消化的饲料经过肠道时对肠道内膜产生损伤;
◆未消化的饲料进一步污染水质,产生大量病原微生物,鱼抵抗力下降时,各种病原体侵入鱼体,造成鱼体发病死亡;
◆氧气不足时,鱼易出现暗浮头和呛水现象,呛水导致鱼喝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水,病原微生物在鱼肠道大量繁殖,降低鱼体的消化能力和疾病抵抗力;
◆投喂不当也易造成肠炎,高温期间,养户一般都加大投喂量,投喂过多,鱼易采食过量,这样易出现消化不良和急性肠炎。
处理措施:
主要是注重日常的水质和投喂管理;坚持每月调水2次。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个小时。投喂管理注意:要根据存塘量进行投喂,规格为1-3两/条的鱼按5%的比例投喂,3-8两/条按4%投喂,8两以上/条按3%进行投喂。
高风险四:刮网易死鱼
高温季节,是卖鱼的高峰期,也是养殖户的大丰收季节,但部分养殖户却反映效益不好,不敢卖鱼,原因是刮网卖鱼时易死鱼。
分析原因:
◆应激;
◆刮网前2天不停止投料;
◆缺氧,打鱼时鱼密度大,易造成局部缺氧严重,特别是鳙鱼、白鲢出现死亡;
◆第一次打鱼容易死亡,原因是底质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多,拉网时搅动底质,加大微生物和有机质的生物耗氧,造成水体溶氧不足。
处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刮网技巧减少刮网死鱼,科学的刮网技巧:卖鱼前3天开始减少投喂量;若鱼塘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数量较多时,适当的杀虫、杀藻,减少鳙鱼和白鲢的食物来源;拉网前6-8小时全塘泼洒抗应激产品,减少拉网对鱼的应激;拉网后在鱼群集中的区域进行解毒、增氧;捉鱼时动作规范,力度适中,避免力度过大对鱼造成伤害。
◆改底,避免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充足;
◆提前用网刮底,搅动水体,目的加速底层有机质氧化,避免打鱼时有机质在塘底积累耗氧;
◆消毒杀虫,减少小型生物耗氧。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温季节,想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必须加强日常水质管理、投喂管理、选择优良的饲料、及时卖鱼。不能只注重某个方面,而忽略其它细节,或把养殖中遇到的问题简单化、片面化,只有从这几个方面齐头并进,才能体现出养殖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