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8月23日的台风“天鸽”最强风力超15级,破坏力惊人,给珠三角的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警示我们不可低估每一个台风,做好台风前后的防御工作十分重要。
台风的形成和特点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的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由于台风中心是低压,所以台风过境前气压较高且逐渐降低,过境时最低,过境后气压升高。台风来临前:空气下沉,天气闷热;台风靠近:阵风渐大,雨势加强;台风眼过境:晴空、无风无雨;台风远离:暴风雨再起,风向相反,树木易倒,风雨渐小
台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1.大风损坏线路及设备导致断电缺氧
台风的巨大风力往往轻易就吹倒了树木、电杆等,期间,电力中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及时间进行抢修恢复,而珠三角大量高密度养殖的品种离不开增氧机的增氧,一旦断电时间稍长,很可能会引起全塘鱼的缺氧死亡。所以有时严重的台风导致连续数日的断电可能会给当地的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创。
2.暴雨造成养殖水体环境剧烈变化
台风带来的暴雨首先会导致水温的急剧变化,上下水层对流引起池塘返底,进而导致一系列水质指标的变化。如水温、pH值、盐度、溶氧等下降,藻类大量死亡,氨氮、亚盐升高,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由于水泥界面被打破而进入水体。
3.强烈应激及饥饿导致鱼类体质下降
台风期间,水温的剧烈变化,溶氧的下降,水质指标的恶化,返底引起有机质增多等都会引起鱼类的应激。加之期间一般停止了投喂,鱼类在应激和饥饿的双重刺激下,往往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所以有些鱼塘台风过后立刻恢复正常投喂量,鱼塘容易出现肠炎而死鱼。
4.水体病原增多导致病害风险增加
塘底是鱼塘最脏的部分,污染源、有害细菌孢子、寄生虫卵都主要藏匿在底质中,但暴雨往往导致上下水体对流加剧,水泥界面打开,底部物质随之进入水体开始繁殖,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危害养殖鱼类。加之鱼类体质下降,更易感染细菌和虫害。比较常见的如指环虫、斜管虫、车轮虫感染,及细菌性烂鳃、肠炎及出血病等。
台风前后的预防措施
1.台风来临前预防措施
(1)看预报:每天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提前了解台风来临的时间和风力等情况;
(2)做检查:检查鱼塘塘基是否要加固,以免崩基导致鱼群逃逸;检查线路是否漏电及容易淋湿短路,发电机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柴油是否备足,以备停电;检查鱼棚是否有安全隐患,加固仓库棚顶,以备雨水淋湿饲料、药品等;
(3)备药品:备足增氧药品海联科粒粒氧,海联科等,以备台风期间加强增氧及断电时应急使用;
(4)预处理:减少投喂量或者停料,减少消化负担;适当降低池塘水位,谨防暴雨水位上涨造成鱼塘过水;台风前做好改底,使用海联科底倍健/池底安+粒粒氧/,谨防返底;在台风来临前泼洒解毒抗应激类产品,如使用海联科+海联科应激灵,可预防鱼类应激。
2.台风过后预防措施
(1)生产恢复:及时抢修供电线路及增氧设备,尽早恢复鱼塘正常增氧。雨水后检修线路应小心注意电力安全,防止触电。同时,及时捞出塘中死鱼,防止腐败污染;
(2)水质调节:建议使用海联科进行水体解毒,由于受台风后塘底大量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水体倒藻等影响,鱼类易中毒,建议及时进行解毒,去除有害物质;
(3)消毒杀虫:由于台风后气温回升快,进入水体的细菌及虫卵繁殖旺盛,加上鱼类经历台风后体质下降,所以抓紧时机及时杀灭病原,建议及时对寄生虫情况进行镜检,针对性的进行杀虫。并选择在首个晴天上午使用刺激性相对弱的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杀菌,防止感染细菌病害;
(4)病害治疗:细菌性烂鳃:建议先使用海联科或浊水清净水后,再使用海联科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全塘消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如海福康)+蚌毒灵散+海联科,连拌5天;细菌性肠炎:直接拌药内服氟苯尼考(如海福康)+蚌毒灵散+海联科,连拌5天;暴发性出血:外用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消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蚌毒灵散+维生素K3(如止血停),连拌5天。
(5)到之前的正常投喂量,应循序渐进,开始减半投喂,逐量增加至正常水平。建议搭配投喂颗粒型内服产品“肝肠利健”,可帮助加速恢复鱼类肝肠体质健康,早日恢复正常投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