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难养症结何在

云南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203/4769452.html

黄颡鱼是中小型底栖鱼类,肉质鲜嫩,多年来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养殖效益较好。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困难重重,病害频频暴发,一旦掉以轻心,损失往往惨重。现将黄颡鱼养殖面临的养殖问题及改良措施总结如下:

一、模式困惑

黄颡鱼属底栖鱼类,高密度养殖黄颡鱼,鱼苗密布池底,中上层水域显得空闲,水域资源浪费很大。黄颡鱼在池底互相压迫,造成长期的拥挤应激。黄颡鱼硬鳍发达,鱼和鱼之间相互摩擦和刺伤,引发机械性烂身烂鳍。

建议降低养殖密度,水中层搭建休憩平台,扩大分布面积,添加偷喂台,降低拥挤压迫应激和机械摩擦刺伤等。混养花白鲢鱼种,立体利用水体和生物净化水环境。

二、污染问题严峻

黄颡鱼高密度养殖,鱼类粪便和尿液污染严重。粪便造成底质恶化,尿液造成亚硝酸盐或氨氮升高。黄颡鱼底栖生活,底臭会直接危害黄颡鱼健康,有机污染造成车轮虫或纤毛虫的泛滥,淤泥也是病原体滋生的摇篮,引发烂鳃腐皮的流行。

黄颡鱼推广底部充气增氧机较好。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池塘的底部,叶轮式增氧机主要为表层或局部增氧,充气增氧主要为底部增氧,底部增氧可以有效提高底水和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效降低底毒,这对黄颡鱼的生长极其有利。养殖过程定期排掉底层水,加注新鲜的河水或井水,为黄颡鱼创造优良的栖息环境。

三、管理漏洞

黄颡鱼养殖前的清塘很重要,有的养殖户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清塘,药物残留常造成黄颡鱼生理功能的损伤。养殖户为了提前出塘上市,常“拔苗助长”加强投喂,增强了消化器官的消化负担,天长日久易损伤消化功能,出现肝胆脾肾亚健康,埋下健康隐患。购买鱼苗缺乏严格的检疫程序,鱼苗的种质没有保证,有时严重携带病原体,给养殖带来极大困难。天气突变造成水温水质突变,黄颡鱼因应激会突然发病死亡。

建议使用生石灰清塘,养殖期应饥饿控料投喂,推广“七分饱”投喂技术。购买鱼苗应就近采购、知根知底,外来鱼苗要加强检疫以防万一。天气突变应及时泼洒抗应激、强体的药剂,以便防患于未然。

四、病害危机

黄颡鱼养殖面临病害危机。首先是车轮虫和纤毛虫寄生严重,苗期若不及时杀灭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其次爆头瘟发病频繁医治无力,该病传染速度快,病期持久,常造成重大损失。另外烂嘴烂身病症状复杂,发病后及其顽固,治疗没有特效药。高温季节肠道微孢子虫危害猖獗,常造成广泛厌食和瘦身病的发生,该病比较顽固让人头疼。黄颡鱼彻底停食代表无药可治,发病后维护摄食状态至关重要。黄颡鱼病害暴发,出现的“僵尸鱼”较多,这些病鱼漫游5~8天才会死亡,故药效显示难以立竿见影,多需三至四个疗程才能痊愈。

苗期车轮虫和纤毛虫要定期镜检对应驱杀,使用药物需轮换变化,防止抗药性的产生。病期停食需首先考虑开食,禁止使用毒性较强的药剂,开食后内服药物消除体内病患为先,最后实施体外消毒。烂身病应结合环境改良,营养补给,护黏强体等方法科学布控。

黄颡鱼养殖是改善人类饮食结构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国家不断加强药物限制,水产养殖可使用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少,这就要求黄颡鱼养殖应降低养殖密度,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养殖,实施循环水节能减排精养,病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科学实施水环境保护、食物链消除寄生虫、益生菌布控优化和免疫强体防病等技术措施。

更多新闻

★年龙虾爆冷,原因何在?年钱途何在?(附小龙虾报价)

★江苏鲫鱼有价无货,8两鲫鱼再涨1.5元/斤!一周塘口价行情

★贪便宜?养户小心!有人专门生产销售假渔药!已有很多人上当了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kxyy.fish.cn,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公告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有意愿入群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zyjjg/55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