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各个养殖区域都在经历天气突变。长期的高温之后的变天,到底对我们水产养殖有着这样的影响呢?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天气突变通过引起水温、光照的变化从而引发溶氧、藻相、有机悬浮物等一系列水质变化,进而造成鱼类应激,体质下降;水体对流、反底为病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病原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养殖鱼类致病。
1、温度变化大
大部分的鱼类都是变温动物,温度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天气突变易引起鱼类粘液分泌增多、游泳能力变差、摄食降低等;易引起虾蟹类缺氧上坡。藻类也会因为温度和光照的变化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水体温度分层易导致上下水层对流,底部有机物、细菌休眠体悬浮在水中。
2、溶氧、pH变化大
在没有机械增氧的情况下,鱼塘溶氧70-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蟹塘80-90%来源于水草的光合作用,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度下降、水体对流、反底等导致池塘溶氧显著下降。另外,死亡藻类、有机悬浮物、细菌休眠体耗氧加剧溶氧下降,尤其在晚间。pH则因为塘底酸化、反底、藻类死亡、水草活力较差甚至死亡等产生波动。
3、藻相不稳
天气突变易发生倒藻现象,自然沉降后形成清瘦水,不沉降则形成浑浊水。藻类老化、部分倒藻、阴雨天气下对光线需求弱的隐藻占优势等都会让水体发黑。藻相不稳,水体保温能力差,在天气反复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水体对流、倒藻、反底等现象。
4、水质理化指标异常
反底易导致亚硝酸盐偏高,加之硫化氢、甲烷等释放,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应激或中毒。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氮循环同化作用通道受阻,极易出现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尤其在晚间或增氧机停开后。
二、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1、容易导致养殖动物缺氧,比如鱼类的浮头、虾蟹类的上坡上草等。2、水体倒藻后,如果有害藻类过多,还易使养殖动物发生中毒现象。比如常见的蓝裸藻倒藻。3、产生应激反应,降低了养殖动物的免疫力。4、溶氧不足时,有害细菌增加,更容易使养殖动物发病。5、吃食变差。
天气突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管理:变天时稳水、恒氧、恒温、防应激。
1、天气变化前,根据鱼塘实际情况,进行调水肥水,保持池塘藻类的“肥、活、嫩、爽”,减少倒藻概率;虾蟹池塘,主要合理控制水草密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降低变天时的耗氧因素。注意观察池塘中的浮游动物的数量(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当浮游动物数量过多时,要及时的进行控制,以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缺氧。
2、天气变化前,可以用有机酸类产品进行稳水解毒;3、气温突变时鱼塘至少保持1台增氧机持续开放,直至度过变化天气,或者撒增氧颗粒。严重时,及时使用增氧粉或者其他的一些急救方法。4、稳定或者减少投喂,可通过定期内服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5、变天之后,及时恢复生态系统,培藻和恢复水草活力等。
所有管理方案需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在专业的技术服务员的指导下进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