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彑
-?-
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大家
为教育事业倾注毕生精力
夂小
力彑
-?-
他也是文学家和出版家
他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童话的鼻祖
夂小
力彑
-?-
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受到同辈和后人敬重和拥戴
力彑
-?-
“他的逝世,使文化界失去了一位巨人,
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
哲人己萎,典范永存。”
夂小
他,就是用《稻草人》伴着我们长大的
叶圣陶
廴匚
厶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窄又长。”
——《小白船》
力彑
-?-
夂小
年冬,27岁的叶圣陶受郑振铎之邀,开始尝试童话创作。这是他所作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于年3月4日《儿童世界》周刊第l卷第9期。之后,叶圣陶好似对童话上了瘾,不断地为孩子们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年冬至年夏,当时还年轻的叶老一共创作了23篇童话。于年以其中一篇童话为书名结集出版,就是现在家喻户晓的童话代表作《稻草人》。自此,叶圣陶童话开始闪现出文学史的价值。当时,郑振铎在为《稻草人》写的序言中,对叶圣陶童话于艺术上的成就给予了全面肯定,认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一篇不是成功之作”。
从中国儿童文学的角度来看,叶圣陶的童话具有开创之功,它顺应着一个时代并影响着一个时代。茅盾曾说:“儿童文学这个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观逐渐取代“父为子纲”的封建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开始形成。在鲁迅和周作人等先驱的努力下,“救救孩子”的呼声渐渐在中华大地辐射开来。人们终于意识到,儿童同成人一样具有主体地位,具备独立人格,儿童也需要文艺,需要精神的滋养和灌溉。继孙毓秀编辑的《童话》、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之后,叶圣陶的《稻草人》以一种“感受而消化”的借鉴态度进行着本土化的童话创作。“五四”时期,安徒生、格林、王尔德等人陆续出现在国人视野中,他们那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开始被大家知晓。叶圣陶也受到了西方儿童文学的影响,他自己曾说,“五四前后,格林,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陆续介绍过来了。我是个小学教员,对这种适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形式当然会注意,于是有了自己来试一试的想头。”
当时的叶圣陶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执教,是一名小学教员。直到年,叶圣陶从一位给商务印书馆供稿的作者转型成为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的编辑,与顾颉刚一起编写国文课本。这一年,《稻草人》童话集问世了。这部取师于国外经典童话、同时又渗入了大量作家主体意识以及中国本土化元素的童话集一经问世,便得到了读者和学界的肯定。鲁迅曾如此评价道:“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力彑
-?-
夂小
读叶圣陶早期的童话,会让人感觉到生动得有趣。“他还梦想一个美丽的童话的人生,一个儿童的天真的国土。我们读他的《小白船》、《傻子》、《燕子》、《芳儿的梦》、《新的表》及《梧桐子》诸篇,显然可以看出他努力想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想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纸面”。(郑振铎)
叶圣陶作为教育家,十分重视儿童的美育和趣味教育。在他的理想世界中,存在着一个充满“爱与美,生趣与愉快”的世界。生活在近代社会中的儿童,大多成为了旧教育制度和封建教育方式的牺牲品。他们的生趣和快乐在一个陈旧落后的时代和制度里被无情掩埋与阉割,很难像今天所倡导的那样,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而当时的叶圣陶,在“儿童本位观”的影响下,提倡要重视“趣味”教育。他认为,趣味是孩子们产生浓厚兴趣的触点,只有通过趣味,孩子们才会产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动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才会有创新的种子,继而萌芽开花。
此外,读叶圣陶的童话,会让人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浓浓诗意。在童话中,叶圣陶善于借鉴、融汇中国古典诗词以及传统民间故事的表现方法,用美丽的大自然、纯洁的童心构造出诗画的意境。
“清澈见底的小河是鲤鱼们的家。白天,金粉似的太阳洒在河面上,又细又软的波纹好像一层薄薄的轻纱。在这层轻纱下面,鲤鱼们过着十分安逸的日子。夜晚,湛蓝的天空笼罩着河面,小河里的一切都睡着了,鲤鱼们也睡着了,连梦儿也十分甜蜜,有银盘似的月亮和宝石似的星星在天空里守着他们。”
——《鲤鱼的遇险》
除了诗化的艺术表现力之外,现代化的童话创作语言也是叶圣陶童话的一大特点。叶圣陶是新文学的倡导者。年,这位走在时代前端的青年加入了北京大学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属于较早运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的一批人。在叶圣陶的童话里,语言不晦涩、不欧化、不卖弄,而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富有见字如画的张力,更能获得儿童的接受和喜爱。
“一丛棠棣花在柳树下开得多美丽呀,仿佛天空的繁星放出闪闪的光。顽皮的风推着,摇着,棠棣花怕羞,轻轻地摆动腰肢。风觉得有趣,推着,摇着,再也不肯罢休。棠棣花的腰肢摆动得有点儿累了。”
——《燕子》
叶圣陶扎实的语言功底他自身过硬的语文功力是分不开的。叶圣陶刚开始工作时,就在学校担任教员,编写小学国文课本。历经多年编辑工作和作者身份的洗礼,叶圣陶在30年代和夏丏尊一起率先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因日军侵略中国而被迫停止。年8月,叶老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自此,“语文”成为了中小学母语课程的通用名称。
在七、八十年代期间上学的朋友或许还会记得当时语文课本上疏朗有力的“语文”二字,这二字便是由叶圣陶所题写的。直至今日,很多语文教材仍沿用叶老的题字。除了题字外,叶老的文章也是我们每个上过小学、中学的人必读的篇目。从《荷花》到《藕与莼菜》,从《古代英雄的石像》到《苏州园林》,儿时的朗朗书声倏然跃于耳畔,仿佛我们都还是那个带着红领巾的孩子。
力彑
-?-
夂小
“论传天演,木铎启路。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这气势磅礴又充满朝气的的十六个字亦是出自叶圣陶笔下。四十年前,叶老为商务印书馆建馆八十周年题写了一副贺词——“论传天演,木铎启路。日新无已,望如朝曙”,饱含着叶老对开路先辈的缅怀与敬意,也寄托着他对继业后辈的叮嘱与希冀。现在,这副贺词已经成为了商务印书馆馆歌《千丈之松》里的一段歌词,唱来令人满腔澎湃,热血不已,仿佛时光回溯到了百年前,回到了商务印书馆刚刚起步的年代。
力彑
-?-
转眼间,中国近现代第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已经历经了百年的风雨兼程,就在明日,将要迎来自己岁的生日。这是一个在时代中弄潮、智造的年,筚路蓝缕,春华秋实,一切都来之不易。一路走来,有太多像叶老这样的英才为开启明智、昌明教育而走向书林,默默付出着,奉献着,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时代。
夂小
参考资料
1.《论叶圣陶童话》甄甄
2.《“美”与“爱”,“灰”与“白”:叶圣陶儿童美育思想研究》吴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