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为了深入了解今年安徽虾蟹的养殖和销售情况,本刊记者深入走访了宣州区的水阳镇、朱桥乡、狸桥镇、洪林镇、沈村镇等养殖区域做一线调研。上篇文章已详细介绍了水阳镇的养殖情况,“被低估的安徽螃蟹,中国幼蟹第一镇的发展潜力在哪里?|安徽调研系列④”。
在主流河蟹市场迎来收官之际,记者继续将狸桥镇、朱桥乡、洪林镇以及沈村镇今年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狸桥镇:
高温、农排线路老化致7成河蟹养殖户亏损,开启品牌建设和稻渔综合种养是未来出路
狸桥镇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北临固城湖,与江苏高淳仅一湖之隔,拥有5.4万亩的养殖水面,是宣城最大的成蟹养殖区。优越的地理条件让狸桥养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草螺蛳丰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加上自己的独到管理,养出了品质好蟹,是著名的古丹阳河蟹金三角产地。
然而,今年养殖螃蟹遇到了许多意外情况。据了解,当地农排线路老化,高温时期,许多养殖户增氧机无法及时开启,螃蟹遇高温又缺氧,死蟹较为严重,可能有7成养殖户亏损。同时因为高温持续时间较长,螃蟹第四道蜕壳期推迟,第五道蜕壳期又碰上水草腐烂,今年的成活率都不大理想。
针对今年所遇到的情况,河蟹养殖户韩春财要改变明年的水草布局,他和记者透露道:“明年打算种扁担草(苦草)和节节草,以前我套栽的是伊乐草和节节草,但伊乐草不耐高温,容易腐败,节节草螃蟹又喜欢吃,容易将它吃光,所以我打算明年改进一下。”
销售方面,狸桥与高淳仅一湖之隔,养殖户会将螃蟹运到高淳河蟹交易市场售卖,也有养殖户会通过电商的方式出售。但今年因为疫情,流通受阻,许多地方封闭管理,无法收发快递,大闸蟹属于鲜活水产品,电商销售渠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苏皖大闸蟹配发中心负责人孙良才也有这方面困扰,“今年由于新冠疫情老百姓收入锐减,导致消费疲软,市场行情不理想,养殖户都在寻求新出路,大家意识到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品牌,才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江苏前两年也打造了一个长荡湖品牌,在北京进行推介后非常火爆,之后长荡湖大闸蟹名声大噪,溢价能力非常明显。品牌可以快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我们也有南漪湖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南漪湖品牌打响。”
孙良才在狸桥镇宝塔村担任村书记,他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