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标立足实际聚焦素养着眼未来——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特点 物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原则,彰显评价导向,突出学科特色,结合教学实际,落实核心素养。试题语言科学、规范、准确,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试题选材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体现物理与STSE的密切联系。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精心选材,体现核心价值 立足素质教育需要与顺应时代要求,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今年的试题选用了大量反映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热点等方面的题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热情,增强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第3小题以我国俗语、成语为材料,考查蕴含的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第6题超市入口通道的控制电路、第12题飞机的制动方式等,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进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第14题通过对“中国天眼”利用凹面镜反射使微弱电磁波会聚这一原理的考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些试题必将对义务教育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二、立足双基,锁定必备知识 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必备知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 在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上,试题通过材料原创、问题原创,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类试题,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三、创设情境,聚焦关键能力 试题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及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作为命题载体,在考查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能量等知识的同时,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如第6题超市入口通道电路和第7题“水火箭”考查理解能力;第8题测力装置原理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第12题“飞机制动”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第14题“中国天眼”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第15、16、17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第18题“水车式增氧机”考查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模型建构能力;第19题“自助式洗车机”考查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特别是第(3)问计算防冻系统热损耗的功率这一问题的设计,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第18、19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了三个问题彼此独立,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问题的难度呈梯度上升,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区分开来,确保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四、强化探究,彰显学科特色 注重对物理学科思想方法、实验能力的考查是本试卷的突出特点。例如,第15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第16题以真实的创新实验教具为素材,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论证的能力,以及对转换思想、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和精神;第17题来自学生经历的真实实验探究题材,既考查了电路连接、基本仪器使用、基本操作等技能,也考查了信息识别、数据处理、分析论证等能力;第18题以某型号水车式增氧机为素材,考查了理解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增氧效率[kg/(kWh)]”这一实际应用中全新概念的认识,考查学生对物理单位的理解以及由熟知的物理量认识未知物理量的知识迁移能力。就是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综合应用题,也都很好地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这一物理研究的核心思想,彰显了物理学科特色,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