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锦鲤养殖的水质条件
1.ph值
A.锦鲤可以忍受的PH范围为6.5~9.0,最佳PH值为6.8~7.4,在弱碱水中,锦鲤生长情况良好。锦鲤不能忍受PH的剧烈变化(不能超这0.2PH/小时)。
B.生活在过酸PH的水体中,锦鲤会食欲不振、体力差、体色变差、易变得兴奋而跳出水面、易生病。生活在过碱PH的水体中,会使锦鲤的鳃和鳍出现溶化现像。通常情况下,在养殖过程中PH会有一程度的降低,可以通向水体加碳酸氢钠、适量换水;也可向过滤器中加放沸石、珊瑚沙以维持PH。
C.入池前的PH调节。如果当地养殖用水PH不在锦鲤生长最佳范围内,在锦鲤入池前最好对PH进行高节。PH过低可以加碳酸氢钠,PH过高可以加磷酸二氢钠。PH的调节最好在养水前时行。
D.每日对水体PH进行测定。
2.水温
A.锦鲤是变温动物,在0.5~38度均可生存。最适水温为25~28。低于10锦鲤摄食和生长会明显下降。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水温的剧烈变化,如果温差超过4度,锦鲤会因为不适应而易生病。特别是春秋换季时,水温昼夜温差大,要做好加温,以防锦鲤生病。
B.温度对于鱼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温度对鱼类的生长、摄食、免疫功能、新陈代谢速率、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消化酶活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控制温度对于养殖锦鲤而言非常重要。
C.每日下午2点,晚上10点测定水温。如果安装了加温或降温装置要定期检测设备动转是否正常。
3.溶解养
A.锦鲤养殖池中溶解氧最好6~8mg/升。如果溶解氧小于3mg/升,锦鲤的摄食和生长都会下儿,如果小于2mg/升,锦鲤会出现浮头。对于高密度的锦鲤养殖池要24小时开启增氧设备以维持水体溶氧量。如果出现停电,要使用增氧片。但是过高的溶解氧会使锦鲤易患气泡病。
B.水体适宜的溶解氧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过滤效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4.硬度
A.软水、硬水都可养殖锦鲤,水稍硬更有利于锦鲤的生长。硬度对于鱼类骨骼的生长和水体PH缓冲能力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锦鲤要求全硬度在80~。
B.鱼类对水体硬度的适应有其自身的调节机制,通常并不需要对硬度进行调节。
5.氨
A.水体中的氨来自于含氮有机物的分解,锦鲤的排泄物,鱼池中多余饵料和死鱼分解。氨对于鱼的毒性非常强,锦鲤养殖要将军氨氮浓度控制在0.1mg/升以下。注意氨和氨氮不是一个概念,在锦鲤养殖的PH下,通常认为水体氨浓度为所测氨氮浓度的百分之一,氨的毒性与PH密切相关,在酸性水中,有毒氨绝大部分会转为成胺。
B.水体中的氨浓度大于0.01mg/升时,就会对锦鲤产生毒害作用。会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氧能力,使锦鲤常在水面喘气,鳃呈紫色或暗红色,食欲不振,停在池低不动,各鳍或体表出现血丝。氨浓度大于0.02mg/升时,会加速鱼类死亡。
C.当发现鱼类氨中毒时必须尽快处理。紧急处理可以换水,降池鱼池PH或将鱼转入安全水体中。
D.要定期测定鱼池的氨氮和PH值。设计良好的过滤系统,合理放养密度,定期处理鱼池粪便,定期换水是不让水体氨升高的最佳方法。
6.亚硝酸盐
A.亚硝酸盐是氨氮初级氧化的产物,对锦鲤也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当维持在0.1mg/升以下。当亚硝盐大于0.1mg/升时,鱼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变成巧克力色,也就是养殖上常说的“褐血病”,使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下降,鳃肿胀,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疾病增多。当浓度达到2.5㎎/L时,鱼体呈中毒状态,呼吸作用下降,体能衰弱,进而导致死亡。
B.要定期测定鱼池的亚硝酸盐含量。设计良好的过滤系统,合理放养密度,定期处理鱼池粪便,定期换水是不让水体亚硝酸盐升高的最佳方法。
7.硝酸盐
A.硝酸盐是氨氮氧化的最终产物,对锦鲤没有直接伤害,但是累积过多导致水质老化,细菌、藻类滋生,使生态失衡。建议将硝酸盐浓度维持在5.5mg/升以下。
B.定期换水,在养殖池中加沸石是除去硝酸盐的最佳方法。
8.其它水质指标
A.如COD,BOD等生化指标。只要水质处理和养水方法正确,日常管理得当,并不需要特别测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