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金黄色的晨晖洒在塘桥镇青龙村正德河蟹养殖基地一方方亮白的水塘上。水面上小船荡漾,那是养蟹人季建科在投喂螃蟹。年,从父亲手里接过养蟹塘后,季建科就反复摸索、逐步改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蟹“秘籍”,成了大家口中的“养蟹能手”,也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季建科(后排右一)
阳光照在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金色银色的光环,阳光驱散了凉意,季建科挽起袖子,捞蟹、捆扎、打包……每年的9月底到12月,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卖蟹季。“你看,这只公蟹足足有6两,母蟹也有半斤。今年螃蟹生长后期天气持续晴好,昼夜温差大,螃蟹的个头不仅赶上来了,而且肥满度更好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抓起地笼里一对张牙舞爪的大闸蟹,季建科喜上眉梢。
“季老板,帮我挑10只螃蟹,我要快递给内蒙古的媳妇尝尝鲜。”正聊着,老顾客隋先生就上了门。从内蒙古来塘桥做羊毛衫生意多年,隋先生对季建科家的这口鲜甜滋味情有独钟。“季老板人实在,蟹更美味。每年螃蟹最肥美的时候才开卖,不到时候还吃不到呢。蟹肉非常紧实,膏肥黄满,鲜中带点甜,我每年都要来买好几回。”
“起初对于养殖,我是拒绝的。”季建科坦言,从年起,他的父母就开始挖塘养蟹,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养蟹还得看天吃饭,大雨或大旱都会影响收成。季建科原本和朋友开公司做纺织品生意,每年收入能过百万元。直到年,60岁的父亲积劳成疾,痛风严重,无法继续养蟹。“虽说我不想干,但是父母不舍得蟹塘,更舍不下因为养蟹结交的朋友们。看着他们整日忧心忡忡,我不能什么也不去做。”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季建科从纺织品公司全身而退,从父亲手中接下多亩蟹塘,开始养螃蟹。
一只蟹,在季建科父亲手里,是一种生活,是一份艰辛。在季建科手上,则是未来,是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在现有的螃蟹养殖技术上,进行创新改良,争取养出更多更美味的大闸蟹。”为了尽快熟悉螃蟹的习性,季建科通过书籍恶补有关螃蟹养殖的专业知识,整日待在水塘边,观察水质、种水草、喂螃蟹……他从不给自己放假,几乎吃住在蟹塘。“最先攻关的就是蟹苗培育。好苗才能出好蟹,以前我们采购的都是温室培育的蟹苗,存活率不高,养出的螃蟹个头不大,最大也就半斤左右,品质也参差不齐。后来我一直研究蟹苗培育,一方面能够养出大规格的螃蟹,达到七八两,经济效益好;另一方面,螃蟹质量也有保证。”掌握了蟹苗培育技术,季建科有了十足的底气。随后,他把目光放在了养螃蟹的水和螃蟹的口粮上。“大闸蟹好阴避阳,平时喜欢躲藏在水草中,水草就是大闸蟹的家,所以我们蟹塘里种了五六种水草,让螃蟹住得舒服。我们还装了微孔增氧机,让水质更好,螃蟹也干净。”螃蟹住得惬意,吃得如何?“螃蟹吃的比我好。我吃青菜,它吃海鲜,比如带鱼、小黄鱼、螺蛳等,这样蟹肉就有鲜甜的味道。”季建科说,因为品质稳定、口感上乘,他的螃蟹虽然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两三成,但依然供不应求。
螃蟹不仅要养得肥,也要走得远。现在,季建科每年养蟹的净收入高达多万元,口碑一直很好,不仅有稳定的客户群,而且这几年乘着电商的“快车”,季建科把大闸蟹卖到了全国各地。未来,他将继续探索创新养殖技术,同时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带领更多养殖户共同致富。
资料来源:市融媒体中心、镇宣传文明网信条线
?往期回顾
?塘桥镇区这四条道路文明指数如何?
?威銤智能:数据“指挥”高质量发展
?抢戏票、领奖品,这两条通知请收好!
?高新区(塘桥镇)打造生态宜居城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