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不同,其空气融入水体的溶氧水平也不一,因此一些靠多开增氧机就可以产生更多底氧的塘口也受地域的限制而不同。
底氧管理好比修复缝补后的伤疤。中、后期追肥,间接把水质调理了,也创造一个和谐的话题。如果对虾栖息在底部长期得不到正常氧分的照料是何其煎熬……于是养户装了底管,并通了氧,某程度上减轻对虾的“痛楚”。有些养户认为底管输氧并不实际,既打破了对虾“喜阴好静”的局面,也有扩散底部有害物质的嫌疑。对比底氧不足的伤害远远大于底管输氧的某些影响。
对于高密度养虾来说,只要底氧管理到位就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虽然说解毒已常态化了,但有毒有害的物质属于外源性时,犹如海里涨潮一样,容易给养户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受………因此,底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要养户时时能改善养虾的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大的养虾信心。
预防虾病,投入虾塘的药物必须有的放矢,让效果说话。别让虾塘的投入品给底氧管理增添“不理性”的负担。一直以来那些把有害菌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养户往往成为有效掌握对虾命运的老手。然而底氧管理在他们面前已轻驾就熟,并通过底氧管理迈向养虾更高的层次。
底氧管理都是为了底部的环境着想。在底氧管理中,有些养户虽然热烈追求自我的模式,但还是有“底线”(这里指养虾的期望值)的,一旦某种状况触碰其“底线”,他们就作出相应的措施。他们常通过检测一些关于底质的指标,了解底质。如检测底泥pH值、水体总硬度、水体总碱度等指标。依据指标去投入“利底”的药物,如生石灰能疏松底泥,增大其通气的条件,从而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空间,加快底泥中有机质的分解。
那些不以改善底部环境为前提的用氧措施,都让对虾“倍受煎熬”了。有时候虾塘的水色变差,都以缺了什么为由。殊不知,缺的东西如不能及时补充时(如氧)或积累的东西不能及时分解(如死藻)时,就会增加水质恶化的程度……原本不能改善的状况也随着恶劣天气的到来而加重。由此可见底氧管理要吃紧底质的状况,进一步降低底质恶化的程度。